首页 > 理论前沿国际视野 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与比较
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与比较
社区与图书馆
近日,我有机会到美国进行考察,对美国的社区文化进行了一些了解。尽管时间短暂,我主要是到美国洛杉矶市的社区文化场所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但是,也算是对美国的社区文化组织方法和形式内容有了一些认识。洛杉矶是美国主要的大城市之一。整个大洛杉矶含150多城市。有的小城市只有二三万人口到10万人口不等。美国称这种小城市为一个小社区。这种小城市和我国北京的街道办事处规模差不多,我们现在也在以街道为基本单位进行社区建设,这和美国有些类似。我们对美国的社区考察主要是围绕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的,所以,重点是看了那里的社区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美国洛杉矶的每个社区都有非常正规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我们主要考察了蒙特立公园市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蒙特立公园市有6.5万人口,社区图书馆建设面积为4000平方米,藏书15万册。
图书馆紧邻市政府,美国的这种社区图书馆差不多都在市政府附近。因为,市政府的每一份文书档案都要在市图书馆里有存本,以便政府工作人员、来政府办事的公民或任何一个需要者查询。我们没有带任何手续和身份证明,当向图书管理人员讲明我们想了解美国社区图书馆情况的来意时,图书管理人员非常热情地拿出厚厚的一本该图书馆的资料索引合订本。合订本内各种数字齐全。从藏书量到建筑设施情况;从每一笔详细的经费支出到每一天的图书流通量,记载得非常详细,而且可以随便免费复印。我们感到十分奇怪:这样一些宝贵的资料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给陌生人查看?陪同的华人朋友告诉我们:在美国,公共事务的每一个公文都必须是公开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查阅社区的任何资料。对社区成员保密是违法的。
这个社区的图书馆干净整洁,设备先进,全部实施开架借阅,开放式的书架,查找起来很方便。图书馆内设有成人区和儿童区。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成人区。儿童区则放有许多游艺设备和小桌椅。图书馆内安静、舒适,许多学生放学后直接到图书馆查找参考书,做习题,学习一会儿才回家。图书馆还有正规的教室、音像室、讲故事区、幼儿游戏区等多功能的设施。我们去考察时,教室里正在上课,一个看上去较早来美国的广东人,在教新来的广东人学英语。教课的和听课的都是自愿的,图书馆免费提供教室。在讲故事区,每周都会有人来义务讲故事。据说讲故事活动很受欢迎,来听故事的孩子非常多。社区图书馆不单是对本社区的人开放,每一个有身份证证明的人都可以在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每一次可以外借图书30册。时间为一个月,到时必须归还。
在图书馆,我们碰到一个6年前移民过去的中国人。他在带着他9岁的女儿借书,父女俩人抱了两大摞书。他和我们谈到这个社区图书馆,表示非常满意。他说在这里什么书都可以借到,英文的、中文的、日文的都有。如果你想借的书这个图书馆没有,你可以登记下来,图书馆会到其它图书馆帮你找来,非常方便。图书馆管理员告诉我们,这里的图书的来源一部分是政府拨钱买的,1999年政府拨款1万美元用于购书,另一部分是社区内的居民捐赠的。我们在图书馆时,正好看到两个来这里做义工的大学生,正在整理居民新捐来的图书。大概有几百本吧。图书管理员说,经常有社区成员把家中的书捐给图书馆,这是社区图书馆藏书的一个重要渠道,大概占图书馆藏书量的五分之一。
在查阅这个图书馆的资料时,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个只有6.5万人口的社区,社区图书馆的年借阅量达30万册次。要知道我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最大的区,常住人口163万,区图书馆藏书量为42万册,每年的借阅量也不过是32万册次。而且这个数字在北京的各区县图书馆也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就如此高的借阅量询问陪同。他告诉我们,美国社会讲究知识,看重学问。
比如一个普通的养护草坪的工人,相当于中国园林工人吧,也要讲究有一个专业证书,这样才好找到工作。取得专业证书就要通过考试,通过考试必须要学习。这可能是美国社区的图书馆健全,借阅量大的原因之一吧。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美国这样的社区图书馆是很普遍的。一个几万人口的社区一定有一个图书馆,面积和规模与我们看到的这个图书馆差不多。我们对曾北京市朝阳区的街道图书工作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调查。目前,街道文化站没有一个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图书室,平均藏书只有700册,最多的街道图书室藏书也不到一万册。这个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社区文化中心蒙特立公园市有一个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而服务中心主要以开展文化活动为主。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社区文化中心。这个中心的活动非常丰富。它的阅览室和社区图书馆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是以报纸、杂志为主,信息量大而快,社区的人每天可以到这里看到大量的、及时的各种信息。中心有许多活动室:有中国人喜欢的乒乓球室;有日本人喜欢的插花和手工室;有西班牙人喜欢的工艺品室;有美国人喜欢的桥牌室。我们考察时,最热闹的竟是中国人喜欢的麻将室。几十平方米的大屋子,七八桌麻将搓得正欢。
在文艺活动室门前,我们看到各种文艺组织的牌匾:"万年青合唱团 周三下午1:30至3:00"、"剧社 周五上午9:00至11:00"、"中国国剧团 周二下午2:00至4:00"、"舞蹈团 周三上午10:00至12:00"等等,活动安排得非常丰富。我们在文艺活动室意外地看到"欢迎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前来指导"的大标语。主人告诉我们,几年前,王洛宾老先生曾来这个中心参加活动,并辅导中心的"万年青合唱团"排练。他们的"万年青合唱团"主要由老年人组成,在洛杉矶乃至全美国都有点儿名气,并表示非常希望能到中国内地演出和进行交流。我们访问了中心负责人路易丝大妈。
路易丝大妈原来是一个学校的教授,退休后被市政府聘到这里工作。她告诉我们,在这个中心里,只有她和另外一个人是拿薪水的,薪水非常低,每周20美元,只是象征性的,其它近20个工作人员都是尽义务的。坐在路易丝对面办公的一个老年妇女,原是市政府的会计,刚退休下来,在这个中心管理财务,分文不取。路易丝大妈给了我们一份详细的中心1999年度的各种情况统计表。封面是为这个社区内19岁的青年开"PARTY"的请柬,里面有这个社区内各种文艺组织成员名单。看到后面的统计数字又令我们大吃一惊:这个活动中心1999年参加活动的人数竟达342964人次。而我们统计的朝阳区的街道文化站,平均每站全年活动人数不到900人次。路易丝大妈告诉我们,现在中心的乒乓球室只有4张乒乓球桌,不能满足活动人数的需要,他们已经向市政府打了报告,要求再建一个乒乓球室,增加4张乒乓球桌。她不太了解我们的来头,以为我们和美国的政府部门有什么关系,一再表示希望我们能帮助她向政府反映一下这个问题,那急切的心情是十分负责任的。
从美国回来后,我们得知,当地政府已经为文化中心拨款20万美元,专门用于扩建室内活动场地。这个社区还有一个正规的灯光篮球场,有一个灯光音响齐备的露天舞台,有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当我们对这个社区服务设施这样齐备而感叹时,陪同的华人朋友遗憾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社区。在他自己居住的那个社区内,设施比这里好多了。灯光球场是声控的,天黑以后只要有人在场地内拍球,灯光马上会亮起来,玩球的人走了3分钟后,灯光会自动熄灭,非常方便。这个社区文化中心的活动全部是免费的,而且还经常有企业家和慈善机构来为社区的公民义务身体检查或打各种预防针。每周四中午,这里都会为不同的人提供营养餐。营养餐就是配合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免费或象征性地收几十美分。美国差不多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活动中心,非常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社区文化的比较
我们曾向北京市朝阳区的街道文化站发过调查表,对目前的情况进行过全面的调查。文化站这种曾经深受群众欢迎,也发挥过一定作用的场所,目前的情况让人非常担忧。我们对美国如此重视社区文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美国是根据什么法律规定来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他们互相讨论了一下,认为美国没有什么法律规定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我们问他们,那么为什么要建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搞社区文化活动呢?他们的回答是:"选民的需要。"他们进一步解释到,在美国,选民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各级选举都是选民直选,而社区服务搞得好不好,和选民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是检验一个地方政府的最直接的标准。哪一届政府搞不好社区服务,在下一次选举中肯定要下台。哪一届政府上台,最直接让选民看到的政绩,就是为社区服务进行投入,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效果,社区成员受益也最广泛。所以,美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我认为这个回答是说到了问题的要害,即:社区服务和每一个公民直接有关,是社区成员检验社区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社区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那么日常活动和办公经费怎么维持?可不可以收一些费,比如中国现在搞的经营性文化活动。他们的回答是:凡属政府系统开办的公共文化设施内的任何活动,都不能收费,这是原则问题。因为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所属的任何部门另外收取任何费用都是违法的。社区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公共设施,必须义务为社区的纳税人服务。至于日常的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社区内的许多企业都为社区服务中心捐款或提供赞助,这种捐款和赞助使企业得到了好名声,在社区内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企业发展很有好处。
另外,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服务性工作有很多人自愿来做义工,是不取任何报酬的。社区成员的社区工作参与感在美国人心中比较强,他们认为:社区成员为所在社区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学家认为,充分的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是否有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如果大多数成员对社区建设的归属感和共同受益感有认同,社区参与就是比较充分的,社区内的各种工作就会得到成员的支持。
经过这样比较简单的考察,我不可避免地要想到我们的城市街道文化站这种形式。我认为,在建国初期,甚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文化站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文化站的三大功能"宣传的阵地、学习的课堂、娱乐的场所"在历史上的定位也是正确的。在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功能不完备的情况下,街道文化站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各种学习,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社会各种形式的活动场所的出现,人们参加活动的选择性大大增加,文化站这种以政府文化部门为主建立起来的、自上而下管理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相对简陋的设施和单调的活动内容,很难引起居民的兴趣,再加上各种收费性的活动,居民心中不认可,种种原因使文化站陷入了困境。如何满足群众的需要,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变革,适应社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社区建设的规律进行社区的文化建设,确实需要重新进行研究和改革。
美国是进行社区研究比较早的国家,许多社区研究的代表性理论都出自美国。如:以研究都市社区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以文化和价值观为研究重点的社区文化区位理论;以研究居民相互间行为为主的社会互动理论等。这些社区理论的研究重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社区的事要由社区政府为主来办。这是社区组织结构决定的,是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决定的,也只有社区政府才能有效地协调驻社区机构和社区成员进行社区参与,建构共同的社区文化,进行社区整合。至于利用文化设施组织创收,政府进入文化产业的问题,则原因非常复杂,这里不想做过多的评论。
因为我们对美国的考察实在是走马观花式的,对那里的社区文化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考察,可能是非常不全面的。尤其是我们得知像美国首都华盛顿和特大城市纽约的社区建设又属于另外一种模式,我们就深感到考察得不全面。可喜的是,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社区服务建设已经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活动场地已在小区内出现,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我认为,我们应该抓住现在进入社区建设的时机,认真系统地研究一下社区理论,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社区建设,以避免盲目赶时髦式的做表面文章。在科学管理社区上下功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社会变迁的新时期,重视社区服务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社区文化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为社会变革起到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唐琳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global/2006/0618/6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