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社工圈:下了一场沙漠雨
社工圈:下了一场沙漠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2012年广东省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松绑”至今,社会组织如沐春雨,民间公益茁壮生长,在公益荒漠上绿意盎然。
处于民间公益发展前沿的东莞,在政策润雨中更是扶持培育了多家社工机构,从数量上看大有井喷之势。目前,东莞的社工机构数量已达到30家,而政府购买的岗位社工、项目社工总共达968名。
东莞的社工机构数量激增,意味着在政府的宽松政策下,社工组织的竞争日渐激烈,这对30家社工组织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每家机构都能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投标,无论新老,公平竞争;社工机构必须达到功能突出、服务优良等各种要求,洞悉社会的服务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避免“罹难”。总的来说,“服务说了算”,竞争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社工组织探索社会需求的眼界,让服务更加精细化,最终受益的还是服务对象。
然而,润雨虽缓解了社工组织的注册之渴,却还没能成为它们的生存保障。据了解,除了7家老牌社工机构能解决生存问题,其余20多家机构的运营都有困难。而在新的一年里,社工机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2014年开始,社工机构不再享受免税,而要缴纳营业税。同时,东莞政府购买社工岗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等项目,都会在一定时间过后重新招投标。沉浸在“立足之喜”新生社工组织还没能大展拳脚,又得为生存发愁了;而老牌社工机构也无法“倚老卖老”,若不赶紧创新思路再出发,恐怕会在新老对碰中“倒在沙滩上”。
虽说市场规律在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同样适用性,社工组织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但在时下公共服务仍离不开政府导向的大背景下,社工组织的生死大权始终还是握在政府机构手里。任何机构的成长都有从播种、萌芽到茁壮的过程,前两项政府已经做到了,但若没有后续的政策扶持,抽芽的机构难逃渴死在旱地的命运。喝不饱的幼苗们又如何能够在“服务竞争”中绝处逢生?
责任编辑:姜妍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14/0120/45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