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声音 弘扬企业家精神 争做负责任“企业公民”

弘扬企业家精神 争做负责任“企业公民”

今年四月至七月,短短四个月间,五位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相继离世,令人扼腕叹息,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更值得全社会深刻反思与高度重视。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稀缺的社会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健康与成长,不仅关乎其个人与家庭,更关联着无数员工的就业、产业的兴衰、科技的创新乃至经济的活力。这一系列悲剧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我们对于企业家群体生存状态、精神压力与社会角色的再审视。

痛定思痛,我们亟需回归本源,厘清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企业,我个人认为,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平台,并非冰冷的利润机器。它是汇聚资源、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有机载体;是提供就业、贡献税收、驱动创新的重要支柱;是经济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主,侧重于对资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而企业家,则远不止于此。他们是一群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冒险气质和组织能力的领导者;是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勇于承担风险、善于整合资源、不断开创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身上闪耀着“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要争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这一定位,将企业的角色从单纯的经济组织提升到了社会公民的高度,赋予了企业家更崇高的使命和更丰富的内涵。争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意味着:

1. 经济责任的担当者。诚信经营,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创造经济价值,保障员工权益,成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力量。

2. 法律责任的履行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维护市场秩序,恪守商业道德,筑牢经营底线。

3. 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心怀“国之大者”,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事业,反哺社会,增进社会福祉。

4. 道德责任的引领者。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弘扬中华优秀商业文化,以身作则,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引领良好风尚。

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负责任“企业公民”的塑造,绝非仅靠企业家一己之力所能完成,它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构建一个理解、支持、爱护、关心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系统。

一、全社会要营造尊商重企的浓厚氛围。 要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新事迹和社会贡献,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感和获得感。破除“仇富”、“轻商”等陈旧观念,理解企业家经营的不易与风险,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尊重和肯定,让企业家真正成为受尊重的职业。

二、各级政府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 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政府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融资、用工、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同时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让他们能够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三、完善企业家身心健康关怀机制。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应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企业家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鼓励企业家加强自身健康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四、引导企业家加强自我修炼与传承。 企业家自身也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格局,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学会压力管理。要注重企业治理现代化,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避免个人过度承载。同时,要重视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承,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企业家。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五位企业家的不幸离去,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悲剧,但也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契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家争做无愧于新时代的负责任“企业公民”,同时在全社会织就一张更为密实的支持与关爱之网,助力每一位奋力前行的企业家都能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获得社会的尊重、内心的丰盈与生命的安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企业公民与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 程 延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voice/2025/0929/444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