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联合会动态 建设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的高品质生态社区——《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建设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的高品质生态社区——《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9月12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编制的《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标准编号:T/CSW 0001-2025)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一一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该标准2025年9月9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告,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生态社区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阶段。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持续推动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的生态社区建设”;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编制《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是有效推进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融合、共同提升的重要举措。

9月12日,在中国国际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上举行了《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发布仪式,得到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陈存根会长在论坛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枢纽型、引领性专业社会工作社团组织,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成员,我们愿与各方携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特色鲜明、接轨国际的ESG评价体系。今天,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首个社会团体标准,也是国家提出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后全国第一个生态社区建设方面的团体标准一一《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正式发布。编制这个标准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倡导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的创新与探索。该标准将助力全国生态社区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责任真正可衡量、可提升、可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转向微观社会单元的有力抓手。社区是一座城市的细胞,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人民群众生活在生态宜居的社区中,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更加可感可及,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强弱,既要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还应包括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态自觉,进而共建共享生态社区。该标准的出台,为持续推动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的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了实践创新路径与规范化指导。导则系统提出生态社区建设的核心指标与评估方法,涵盖规划、建设、运营及持续提升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明确生态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社区参与机制等关键要素。导则的制定也响应了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相关任务。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制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评估技术标准及管理规程,支撑美丽城市建设”。

导则充分考虑当前中央关于基层减负和规范创建示范、评比表彰等要求,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理念引领。紧密围绕美丽城市和高品质生态社区建设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过程。二是系统全面。强化约束,注重引导,能够反映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三是科学合规。符合自然规律和社区运行规律,满足相关法律、制度、标准要求并响应国家政策。四是务实高效。注重实操,评估指标可量化、可操作,流程简洁明晰,注重经验推广。

导则编制工作从2024年6月启动,今年1月在国家标准委信息平台立项公告,到本月初正式发布历时一年多时间。从框架起草到标准发布,经过10余次讨论修改、征求意见与审核审议。“导则”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导与组织。参编单位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宁夏恒泰发展集团、淳安县千岛湖生态社区联合会、北京时利和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生态星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生态环境部首席法律顾问,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研究员在发布式上表示,《导则》有“四个特征”和“四个契合”。“四个特征”是:一是创新性。把生态文明思想落地到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场景;二是实用性。建设内容非常务实,覆盖了基层治理、生态生活、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五个维度。三是引导性。建设内容紧密围绕“美丽中国”和“高品质生态社区建设”目标,引导社区将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过程。四是中国化特征。始终强调以党建引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目标旨在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生态治理长效化与居民生活品质升级的有机统一。“四个契合”是:一是契合环保法。特别是提倡了公民参与低碳、节俭、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二是契合标准化法。遵循国家标准,参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考,实现了与社会团体标准充分衔接。三是契合“美丽中国建设”大方向。一方面要打造社区示范样板,而且要分别打造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样板,也特别强调打造样板的时候要将基层治理纳入其中。四是契合“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为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提供规范化、可量化,好操作的团体标准。

宁夏恒泰发展集团董事长杨文斌指出:“标准为企业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与工作内容,有助于推动基层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负责人邓继海表示,将依托国家服贸会相关论坛发布生态社区建设团体标准,促进该标准与国际绿色经济和社区建设规则对接,借鉴国外生态社区典型做法,全面推进我国高品质生态社区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trends/2025/0916/444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