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巧手生花”社工助力听力障碍患者实现自我创业服务案例
“巧手生花”社工助力听力障碍患者实现自我创业服务案例
一、案例概述
陈某,44岁,听力三级,擅长钩织针织品,从小都有成立自己品牌的愿望。因在学女儿与年迈父亲的照顾需要,未就业,在家照顾女儿与父亲,仅靠丈夫一人上班工资收入,平时还有房贷要还,经济压力较大。
为了贴补家用,案主日常在市场门口摆摊售卖。但因个人力量薄弱、无固定销售场所、渠道;表达沟通能力较弱且对产品颜色、类型搭配研究不足,每次销售业绩寥寥无几,产品堆积在家闲置。在孩子的教育支出压力与年迈父亲的赡养压力双重压力下,案主心中烦闷,郁郁寡欢。
通过社工服务的介入,案主目前完成了品牌商标注册、打通及拓展了销售渠道,协助其向就业中心申请成立了独立的手工坊创业店、在康园成立了售卖分点,组建了残疾人手工坊等;通过社工及专业导师的指导及培训,案主调整了产品定位、掌握了初步的销售能力,整体销售额度得到有效提升,案主创立个人“品牌”愿望初步实现。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一)产品无固定销售场所,销售额低;
案主钩织的手工产品无固定销售场所,常以到市场、校门口摆摊售卖为主,时间不固定、容易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销售额,常常一个上午售卖金额为零。
(二)市场人群定位不足,产品未能根据潮流更新;
案主现钩织的产品目前仅以个人喜好搭配为主,客户群体不明确,颜色及款式未能根据不同群体搭配,顾客喜爱度不高,受众群体有限;
(三)销售经验不足,销售形式单一
受其听力残疾影响,案主性格较为沉默,语言表达较为单一,且无销售经验,摆摊销售仅是坐在那里等客人询价,且会生硬地拒绝顾客讲价。
三、理论指导
(一)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强调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着重于挖掘个人自身的特点,帮助其认识优势,从而达到解决个人外在或潜在的问题。案例中,社工基于案主的自身擅长的钩织技巧及创业的信念,给予引导和鼓励,最终实现创业;
(二)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由个人之间的接触构成的关系网,通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身份,并获得情绪、服务、信息等支持。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网络(指从政府或其他官方资源获得的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网络(亲友、邻里、朋辈、同学、同事等人际互助支持网络)。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在本案例中,社工将帮助案主积极挖掘身边的潜在支持网络,强化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其自我创业,缓解其目前的生活困境。
四、案例目标
1、协助案主申请孵化独立的创业店;
2、协助案主完成品牌商标注册;
3、协助案主明确市场目标群体,界定产品类型;
4、协助案主提高销售能力,创新销售形式。
五、服务开展
(一)明确需求,制定服务目标及计划;
社工通过收集案主的基本信息,过往服务资料、面谈、实地参与其产品销售等方式,全面评估案主需求,并与案主确定服务的目标,制定了整体的服务计划。
(二)整合资源,孵化成立创业店,创立个人品牌;
社工根据案主需求整合社会资源,了解到仲恺高新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正在招募有意向创业的残疾人进行就业创业的孵化,协助案主到中心咨询相关申请资质及流程,并最终在社工协同指导下,申请到独立的空间及基本的设施设备,完成基础的进驻工作,同时协助案主完成个人产品的商标注册;
(三)提供专业销售辅导,明确市场及产品定位;
社工整合就业中心专业创业销售导师,为案主定期提供一对一“创业”指导,协助案主看到目前自身产品的优势及不足,分析市场及群体,协助案主明确不同群体的喜好,确定产品的销售类型及产品的销售的方向;
(四)拓展销售渠道、创新销售形式,有效提升销售额度;
社工协助案主在康园中心成立售卖分点,同时引入政府、企业、爱心组织等资源进行采购,积极协调资源,引导案主参与各种摊位义卖活动;通过导师及社工指导,学习售卖的语言、技巧、产品售卖搭配的形式等。目前案主的销售额从每月一两百逐步提升到一两千,整体销售额翻倍;
(五)成立康园手工坊,以技授业,领航残障就业,彰显榜样力量。
以案主为核心骨干成员,号召园内其他有手艺特长的会员,在康园中心内成立手工坊,在园内开展手工教学,手工互学、手工产品售卖等服务,手工坊的成立,一是打破了案主“孤身奋战”的困境,有了团队力量,形成了互助互学的氛围;二是通过手工坊的开设,协助案主打通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三是让案主发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辖区内的残疾会员学会手工技能,提升收入。2024年05月,案主在社工的协助下,报送了其个人事迹给所在县区残联,并最终获得了所在县区的“励志残疾人”荣誉称号。
六、主要成效
通过社工服务的介入,个案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案主需求基本满足,目标达成情况如下:
1、协助案主完成了品牌商标注册,实现了创立个人“品牌”的愿望;
2、协助案主打通及拓展了多个销售渠道,在就业中心申请成立了独立的手工坊创业店、在康园中心成立了手工坊售卖分点,提供及链接多个爱心摊位义卖、团体采购等;
3、案主有了市场定位的概念及产品设计方向,钩织的产品受众群体更广泛,更有吸引力;
4、通过专业指导及培训,案主掌握了基本的销售方式,能通过不同的产品搭配、“优惠”方式进行产品售卖,整体销售额度得到有效提升;
5、案主在社工的指引、协助下,以其自身案例参与申报所在县区的年度“励志残疾人”表彰活动,成功入选获得表彰,给案主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七、服务反思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且需要关注的群体,如何实现其就业创业一直是残障领域服务的一大困难,本案例中,社工在优势视角和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着重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资源作为切入点,同时有效落实所在辖区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及资源,发挥社工的专业性,有效实现了残疾人自身的创业,提高了残疾人的经济收入来源,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领域具有较大参考性和可复制性。
八、后续规划
整合链接专业导师定期跟进指导案主的创业店运营,并将案主打造为“明星讲师”,开展相关钩织授课课程、为辖区有需要的残疾人、困难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开展励志演讲,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典范,进行推广及复制。
作者:惠州仲恺高新区心星园残疾人技术培训就业服务中心 曾梦霞、范小霞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5/0514/44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