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公益园区公益动向 伊宁县:志愿服务点亮文明之光

伊宁县:志愿服务点亮文明之光

在伊宁县,志愿服务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温暖与活力。伊宁县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积极探索创新,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志愿服务全覆盖,夯实基石惠民生

伊宁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服务站等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队伍的全覆盖。目前,全县已注册志愿服务队伍 441 支,志愿者人数达 6.8 万余人,他们活跃在各个角落,为群众提供着贴心的服务。截至目前,伊宁县已实施 200 多个服务项目,开展 3000 余场次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 6.4 万余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是志愿者们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强根基,志愿服务创新篇

伊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依托1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了10个志愿服务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全面铺开。

通过组织红色教育观摩、文艺文化主题活动、非遗文化传承培训、科技科普研学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效能。

项目孵化育品牌,精准服务暖人心 

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精准化和品牌化,伊宁县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建设,成功培育孵化了 20 余个特色项目,如“节日 + 志愿”、“文润杏乡”等。这些项目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300 余场次,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同时,依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曹荣琪、姚呈明和刘万春到伊宁县进行理论宣讲并指导培训当地宣讲员,成立“姚呈明理论武装伊宁县工作室”“刘万春理论宣讲名嘴孵化伊宁县工作室”等3个理论宣讲工作室,深入实施“名师带徒”计划,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聚焦需求解难题,志愿服务显真情

伊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始终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常态化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政策理论、文化文体、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弱帮困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还精准定制了 50 个志愿服务项目,如“彩虹相伴夕阳红”、“爱心敲敲门”、“春雷筑梦”、“银龄行动”等,让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在伊宁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涌现出了“泉润非遗”、“乐融”、“微光”、“幸福武功”、“法润乡村”等 20 个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泉润非遗”项目进村社进校园 50 余场,受益群众 7000 余人,线上传播 9000 次以上,充分展示了志愿服务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

移风易俗树新风,志愿服务促和谐

伊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和载体,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20 个乡镇利用乡村大喇叭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知识近万次;按照“移风易俗 + 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活动 200 余场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高价彩礼”、“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60 余场,参与群众约 7000 余人次。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文明新风尚,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非遗传承志愿者正在为爱好者认真传授刺绣方法

非遗传承志愿者正在为爱好者认真传授刺绣方法

爱心义诊志愿服务队正耐心为群众询问病情

爱心义诊志愿服务队正耐心为群众询问病情

“文润杏乡”特色志愿服务队为群众赠送书画作品,现场画肖像

“文润杏乡”特色志愿服务队为群众赠送书画作品,现场画肖像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伊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共同书写杏乡文明新篇章。

文章来源:http://welfare.swchina.org/guide/2024/1227/44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