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患病致贫,单亲母亲如何摆脱困境?——困难精康患者家庭救助服务案例

患病致贫,单亲母亲如何摆脱困境?——困难精康患者家庭救助服务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丽丽,女,37岁,是一名单亲妈妈,有一个4岁的女儿,一套拆迁安置房;父母远在农村,母亲患病,父亲身体健朗,靠卖蜜蜂创收;有1个妹妹,正处哺乳期。离异后,前夫无力承担女儿抚养费,案主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女儿上幼儿园,家庭开销增加,经济压力增大,性格内向的她不愿向亲人求助,在多重压力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2023年5月被家人送往医院治疗,8月出院,欠下高昂治疗费,案主服药治疗后由于药物副作用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基本生活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外界支持助其渡过难关。10月,渝北区社工站项目落地,由心关爱社工驻站运营悦来街道社工站,社区将丽丽转介给街道社工站社工,由社工与社区联合跟进此个案,开展专业服务,为其提供支持,助力摆脱困境。

二、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在本案例中,社工发挥资源链接者和统筹者角色作用,链接社工站、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资源,促进资源的协调联动,给予案主必要帮助,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能力,协助其渡过难关。

三、需求与资源分析

1.焦虑情绪疏导的需要。案主在康复期间需持续服药,前期药物副作用造成身体抖动,僵手僵脚,突然晕厥,语言功能受损等情况,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案主内心非常焦急,需调适及正面引导。

2.缓解经济压力的需要。高昂医疗费让清贫的家庭增加了外债,案主患病短期无法外出工作,日常经济生活维持困难,急需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3.照顾年幼女儿的需要。4岁女儿目前尚无自理能力,外祖父母年迈,且在农村老家,照顾能力有限;妹妹正处于哺乳期无法脱身;可支持的朋友均在外地,不能长期照顾,存在照顾年幼女儿的需要。

4.案主社会资源分析。介入前,社区已将案主女儿列为“重点关注儿童”,发放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低保救助金;幼儿园减免孩子的学费及生活费;介入后,协助案主申请临时医疗救助和办理精康病人特病医保,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为案主及其家庭提供支持。

四、服务目标及策略

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薄弱,如得不到社会支持,很快会陷入更困难的境地。构建和加强案主的支持网络,联动社区、整合社会资源,是社工的工作重点。

1.进行心理调适,疏导焦虑情绪。社工通过科普精神分裂症疾病基础知识,介绍治疗周期、服药注意事项、药物副作用等知识,对案主进行心理教育,使其对该病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对眼前暂时的困境表示接纳,鼓励案主积极面对暂时的困境,疏导案主内心焦虑情绪。

2.相关政策办理,减轻经济压力。社工积极协助政策申请,为她们申请临时医疗救助,协助案主父亲去医院办理精康病人特病医保,减轻经济压力,保障案主的社区康复正常进行。

3.处理好年幼女儿的日常照料问题。社工鼓励案主向父亲求助,让父亲近期多到家里来帮忙照顾她们,协助她度过这个阶段。

五、服务实施

1.服务对象及家人层面:社工联动社区志愿者,定期上门陪伴、协助卫生打理、家电维修等,协助解决生活上的困境;政策宣讲与办理,案主父亲一直为住院期间欠下的外债发愁,社工向悦来街道民政事务岗工作人员了解临时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协助案主父亲办理临时救助政策;社工协助其父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对接,梳理特病办理流程、所需资料等,协助办理精康病人特病医保。全程社工积极联动,陪伴案主父亲办理此事,社工始终作为陪伴者、倾听者、鼓励者,给予案主及父亲支持和鼓励。

2.服务对象家庭方面:心关爱社工围绕“社会工作plus服务计划”,加强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横向联动,通过该体系链接到品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与案主家人沟通,倾听他们讲述案主的经历,为其情绪宣泄提供渠道,缓解照顾者焦虑情绪和精神压力。同时悦来街道和心关爱社工机构积极调动慈善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棉衣、米、油等生活物资,为案主女儿提供水果、糖果、发饰等慰问品,让她们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与重视。

六、服务成效

社工通过整合资源,为案主家庭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了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的改变。

(一)消极情绪化解,积极心态树立。

前期案主的治疗中药物副作用给案主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案主有强烈的无力感,焦虑、抑郁负面情绪重,存在放弃治疗的念头。社工链接到品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二级咨询师,与案主家人沟通,为案主进行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等专业心理量表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只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调整药的剂量等来改善症状,经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案主和父亲坚定了按时服药的决心,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每天下楼去散步,加强肢体的康健。社工在后续的回访中发现案主和其父亲一直坚持着规律服药和每日锻炼的行为,案主积极治疗心态和行为得以建立。

(二)经济压力减轻,生活得以保障。

案主因治疗医院在辖区外,为非本辖区定点治疗医院,故不能享受该类人群治疗政策,在未办理低保之前每月医药费150余元,2023年10月办理低保后,凭低保身份拿药,每月花去20余元医药费,后经社工的积极协助,成功为案主办理精神病人特病医保,目前可凭特病卡在社区医院免费拿药,目前每月医药费支出为0元;在社工的积极协助下案主家庭成功申请到医疗临时救助金5000余元,案主因治疗期间欠下的外债问题和社区康复医药费问题得以解决,经济压力得以极大的减轻,案主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三)疾病逐步恢复,生活能力提升。

社工鼓励案主向医生反馈自己服药后躯体症状,请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服药剂量及种类,以减轻药物副作用。在案主与医生沟通后,医生对药物剂量做适当调整,身体发抖、突然晕厥状况已得到改善。经过大半年的康复,目前案主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能照料女儿起居、会收拾房间、为女儿做饭等,生活能力大大提升。

(四)支持网络构建,获得有效支持。

案主的父亲每周会抽时间进城,固定照顾女儿3到4天,带案主去医院复查,督促案主规律服药,照顾女儿及孙女生活起居等;案主的妹妹平时在闲暇也会过来看望,陪她聊天买菜,为案主梳妆打扮等,姐妹之间亲密感增加,家庭支持情况得到改善;社区精防医生定期入户随访,跟进案主的病情,为案主提供健康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街道、社区、社工机构积极为案主提供政策、物资、情感支持,增加了案主积极康复的信心。家人、街道、社区、社区医院、社工机构等主体均为案主提供了不同帮助,助力案主康复和度过困境,社会支持得以构建,并获得有效支持。

七、服务总结

(一)社工不仅是服务提供者,还是社会资源的协调者。

本案例中社工有直接的入户陪伴、情感支持、情绪疏导、物资链接等针对案主本人的直接服务,也有对于案主家人的情绪纾解、协助政策申请等间接服务,社工将多方资源精准对接至案主,精准施策解决案主实际问题,使案主资源的功能发挥最大化,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不再是“单兵作战”,复合型、整合型服务才更能解决案主复杂难题,社工社会资源协调者角色得以发挥。

(二)关注精康人群核心问题,巧用专业方法化解难题。

精康人群面临困境会比正常人更加敏感脆弱,重塑案主家庭对生活的信心,在社工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社工运用共情的技巧,对案主的敏感表示理解,运用正常化技巧对案主放弃治疗、焦虑情绪等负面情绪表示接纳,对案主治疗出现的问题表示正常化“大部分患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科学治疗,规律服药,症状会渐渐好转”,以消除案主对未知恐惧;社工与案主讲解成功康复的案例,分析康复成功的有效经验,鼓励案主科学治疗,增强社区康复的信心等。社工在服务精康人群时,始终从人文关怀角度切入,保持专业的敏锐性及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症结,运用专业技巧“对症治疗”,才能使服务对象效益最大化。

八、督导点评

社工对案主的综合评估较全面,对丽丽的家庭经济状况、精神健康状况、家庭支持系统等进行了全面评估,了解其生活自理能力、照顾女儿能力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和可利用资源。服务中社工协助案主获取多元的社会支持、给予案主及时的心理援助、采取了多方位的介入策略,既关注案主的即时需求,也注重案主的长远发展,介入方法得当,效果明显。案主的病情需长期服药,也存在复发风险,社工需做好定期跟进与评估工作,记录和分析服务过程中的进展、挑战和应对措施,为未来类似案例提供参考。(督导:黄婷婷,女,重庆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导师,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理学专委会人才考评专家,全球科技教育协会(GEAST)中方特聘心理督导。)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4/0620/438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