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督导 精心设计长远谋划 让“为小”服务更有深度广度 ——观摩我市D区X街道社工站儿童教育小组活动的思考
精心设计长远谋划 让“为小”服务更有深度广度 ——观摩我市D区X街道社工站儿童教育小组活动的思考
社会工作的“生命”在于实践。当前,我省乡镇(街道)社工站仍在如火如荼建设过程中。专业实践既赋予驻站社工“学以致用”的场域,更留给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检视、自我成长的空间。
近日,笔者随领导来到D区X街道社工站开展调研工作,针对我省乡镇(街道)社工站助力辖区服务“一小一老”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X街道社工站站长介绍道,该站于今年3月投入运营,属于我省基层社工站的“新生”力量。该站服务区域较广,经过前期开展入户走访及需求评估发现,辖区内儿童及低龄老年人服务需求较高。驻站社工结合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开展头脑风暴,为辖区低龄老年人设计棋牌、球艺竞赛,既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够以赛会友、以赛联谊,拓展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针对辖区适龄入学儿童较多的情况,驻站社工结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辖区适龄入学儿童设计“践行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儿童教育小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从自身做起,树立环境保护理念,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X街道社工站站长表示,由于辖区适龄入学儿童居住地点比较分散,为方便服务对象参加活动,尽量减少其父母额外陪同参与的负担;经梳理辖区资源,锁定Q幼儿园大1班的孩子作为教育小组的服务对象。考虑到适龄入学儿童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驻站社工拟运用直观、趣味的方法教授服务对象垃圾分类知识——围绕面对不同的垃圾,“小猪”会怎样展开(小猪能吃的、小猪不能吃的、小猪吃了会中毒的);并购买DIY分类垃圾桶制作材料,带领服务对象以互助小组的形式体验制作过程。调研恰逢驻站社工即将前往Q幼儿园大1班开展首次小组工作,站长热情邀请调研人员观摩指导。
经过站长前期的沟通协商,调研人员随X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按照约定时间到达Q幼儿园。相关人员全部佩戴口罩、穿戴鞋套、进行手消后入园,由园长引领至教室门口。
大1班的小朋友们午睡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地坐在小椅子上等待迎接“客人”们。笔者随X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进入教室,随即在教室角落的椅子上落座,进入活动观察。
面对好奇的小朋友们,驻站社工首先向小朋友们问好,接着开始自我介绍,驻站社工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机构,当介绍道自己是“社工”时,见小朋友们“不知所云”,驻站社工自己一时也不知如何解释,灵机一动告诉小朋友们:社工是什么,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接下来,驻站社工向小朋友们介绍来意——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告知大家未来还会有多次机会见面,会给小朋友们带来许多愉快的学习、游戏体验,希望得到小朋友的支持与配合。
驻站社工还有意识地提及小组契约,告诉小朋友们在参与小组活动时要遵守纪律。讲到这里,小朋友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显得有些不安,驻站社工被打断;老师协助组织纪律,使小朋友们安静下来。
驻站社工随即进入首次活动引领,让小朋友们进行自我介绍。通过此环节,能够感受到小朋友们性格不一,有的活泼外向,有的含蓄内敛。自我介绍过后,驻站社工表示为了进一步充分了解每位小朋友,希望大家进行一个简短的才艺展示,并直接表示有小礼品鼓励。性格活泼外向的孩子主动举手,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诗朗诵;其余含蓄内敛的小朋友不同程度表现出行为退缩,但是看到小伙伴们一个一个表演结束,陆续都得到了小礼品,他们的内心焦虑起来。退无可退,还剩下最后一位小朋友,驻站社工缓缓走到他的面前,轻柔地提示:宝贝,就剩你啦。这位小朋友缓缓起身,木木地站在教室前方,完全不知所措。老师见状,对其进行适当安抚,并示意驻站社工,这位小朋友7以内的数学计算能力不错,可以随机出一道加法运算题作为才艺展示。驻站社工温柔地问道:宝贝,请告诉我们3加2等于几?小朋友迟疑了一会儿,小声回应:等于6。驻站社工不假思索,马上又抛出一题:那请问2加2等于几?小朋友停顿一二,小声回答:等于4。当这位小朋友带着小礼品回到座位,本轮活动结束。
为了充分活跃现场气氛,使小朋友们能够体验到快乐,乐意参加今后的活动,驻站社工准备好气量很小的彩色气球(防止出现意外),逐一分发给小朋友们,计划组织一场“手掂气球”比赛。驻站社工还没有开口讲完规则,小朋友们已经相互把小气球拍玩起来,此时场面陷入混乱。驻站社工无奈,只能将活动中止。
进入本次活动的尾声,驻站社工充分肯定小朋友们的出色表现,并感谢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提示小朋友们下一周将要开展垃圾分类趣味学习,希望大家都能够按时参加,与小朋友们礼貌告别。
临走之前,驻站社工请大1班老师帮忙填写本次小组活动情况出勤表,感谢老师、园方的支持配合,并约定下次活动时间。
通过对D区X街道社工站赴Q幼儿园大1班开展的儿童教育小组首次活动进行回顾与复盘,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是“普适化”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值得肯定。X街道社工站在聚焦特殊服务对象的前提下,能够将服务延伸送达辖区适龄入学儿童,结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开展儿童教育小组,培养服务对象的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为正式进入学校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从自身做起,树立环境保护理念,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为共同创造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二是小组计划有待进一步打磨提升。“践行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儿童教育小组主题鲜明,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建议驻站社工在开展小组计划工作时能够放宽眼界、谋划长远。社会工作服务、社工站作用的发挥绝不是“昙花一现”,应该追求服务的可持续性及可复制性。驻站社工考虑到对辖区适龄入学儿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此谓在“知”和“信”的层面做出了努力;然而生活垃圾分类最终要落到实处,即要在“行”的层面转化为服务对象自觉的行动(设计垃圾分类投放竞赛),甚至通过服务对象的辐射带动(设计“垃圾要分类,得靠你我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拍照打卡活动),使他们的同辈群体、老师、家人都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这样才真正高水平高质量的实现了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质效。
三是执行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与不足。首先,驻站社工自我认知、定位不够清晰。驻站社工进行职业自我介绍时,未能向小朋友们说清楚什么是社工。适龄入学儿童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确实有限,但驻站社工是否能够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向小朋友们呈现自己的职业?如:社工与教师、警察、飞行员等一样,是一种职业;教师讲课、警察办案,我们社工专门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其次,对于适龄入学儿童的心理、行为规律把握不够到位,控场能力不佳,对于服务对象临场压力觉察不足、疏导不够及时,甚至引导语使用不当。如最后一个展示才艺的小朋友已经因为焦虑、恐惧不知所措,驻站社工一句:宝贝,就剩你了——虽语气温和,实则如尖兵利器,直中服务对象心理要害,成为压垮服务对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服务对象“心烦意乱”、“大脑空白”,擅长的7以内加法运算都出现错误;如果此时驻站社工轻拍小朋友的肩膀,温和而坚定的看着他的眼睛,引导他进行3-5次深呼吸放松,安慰他不要着急,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如果他准备好了,就告诉驻站社工,相信那位小朋友经过呼吸放松、镇定情绪,会更加顺利的完成计算任务。再如开展“手掂气球”比赛,驻站社工是否可以先对小朋友们讲清比赛规则(如:比赛时间1分钟、1班小朋友们随机报数分成2组累计掂气球总数开展比赛)、做好准备工作(列队分组)后,只发给即将对决的两位小赛手小气球,充分吸引其他小朋友专注观赛?以此规避现场混乱。再次,驻站社工对于服务对象真正参与度调动不足。服务对象年龄较小,真正让他们参与其中,才能够使他们体会到教育小组活动与他们有关。如制定小组契约,驻站社工可以引领小朋友们一起讨论,进而确定出按时参加、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等小组契约内容,这样的小组契约也会对小朋友更有约束力;又如小组活动参与情况表改设计为小朋友签到簿,可以事先按照活动日期打印好小朋友的姓名,每次开展活动,组织小朋友亲自在自己的姓名栏打勾,对应活动签到簿,为每一位小朋友制作一张出勤贴纸奖励表,小朋友们每次签到,在他们自己的奖励表对应位置贴上一个可爱的小贴纸,这都能够成为吸引小朋友参与活动的因素,且能够充分体现工作过程,沉淀工作素材。再如是否可以设计结构化访谈的问题,比如:在你的家里,垃圾怎样被处理?是分类别投放?还是一起放入垃圾袋,直接丢进垃圾桶?你知道哪些垃圾分类的知识等,将问题在儿童教育小组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询问每位小朋友,并做记录,可以直观反映服务成效,同时又自然形成小组工作评估的重要材料。
四是打开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家—园共育。驻站社工既要锚定儿童教育小组的工作目标,又要善于观察、思考。以此次观摩为例,驻站社工能够发现个别小朋友在压力面前表现出不适,是否能够联合幼儿园老师,甚至通过老师作为媒介,联合小朋友的家长对其开展焦虑情绪疏导或辅助性压力训练,帮助小朋友正确认识、应对压力,从而健康快乐成长。
五是服务成效的固化。通过开展“践行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儿童教育小组活动,小朋友们能够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投放。驻站社工是否可以通过工作回访,发展曾经参与小组的小朋友们成为辖区环境保护的小志愿者,鼓励他们成为未来班级垃圾分类的“宣讲员”,让他们也能够学以致用,在影响、带动更多同辈群体及家庭成员践行垃圾分类的同时,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自信、提升自我效能?X街道社工站开展“践行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卫士”儿童教育小组活动的经验、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从而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upervision/2023/1019/43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