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吉林省推进“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

吉林省推进“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2017年以来,吉林省民政厅探索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通过专业社工为儿童主任赋能,扎实开展排查评估、发现报告、探视陪伴、监护介入、救助帮扶等关爱服务,缩短服务距离,提升政策温度,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现了更高质量发展。

培训督导

让基层队伍走向专业化

“李姐,玲玲今年开始上初一了,分到哪个班了?学习还适应吗?”“赵大妈,豆豆学习生活上有需要帮忙的吗?平时要让孩子多运动啊。”连日来,梅河口市红梅镇隐贤村的儿童主任尚春梅一直忙着到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中探访。

今年43岁的尚春梅,担任村里的儿童主任已5年有余。在吉林省,像她这样的儿童主任还有1.2万余名,他们活跃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身边,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表达诉求、解决困难,肩负着打通关爱保护“最后一米”的重任。

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儿童主任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现实却是,儿童主任一般由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他们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很熟悉儿童情况,但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关爱保护工作经验少等情况。如何帮助他们转换角色、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吉林省民政厅开展“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后,指导多地民政部门购买社工机构服务,对儿童主任进行培训督导。专业社工结合实际案例和突出问题,深入村(社区)与儿童主任一道开展服务,同时进行常态化培训交流和帮带指导,将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教给儿童主任,使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尚春梅5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就是这项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刚担任儿童主任时,我压力特别大,不知道从哪儿干起。通过社工机构的培训、督导,我很快就了解了儿童工作是什么、应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好。”尚春梅回忆道,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她挨家挨户了解孩子的情况,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础信息台账。基础打好后,她重点关注日常如何做好关爱服务、如何指导家长进行监护以及如何开展儿童之家活动等。工作方法对了,工作效果也越来越好。如今,尚春梅不仅把儿童主任的工作做得细心细致、得心应手,还多次到省级、市级儿童工作培训班上介绍经验做法。5月30日,她受邀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儿童主任专业化发展交流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规范建设

让关爱保护走向标准化

“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吉林省民政厅和各地民政部门指导社工机构出台相关工作制度和方案,确保关爱服务规范化开展、标准化实施。社工机构和儿童主任按照工作制度,定期开展排查登记、探视陪伴、个案服务和报告反馈等服务,有效提高了工作落实的质量。

位于长春市西南部的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是一个以汽车产业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今年33岁的王薇是汽开区广兴街道杨柳社区新上任的儿童主任,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儿童工作的“新人”,正当她为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发愁时,区民政局第一时间为她送来了一整套“工作包”,帮助她快速熟悉新岗位。

据汽开区民政局副局长王雪莹介绍,近年来,区民政局相继指导社工机构制定了《儿童督导员工作职能职责》《儿童主任工作职能职责》等9项制度文件。这些实用的政策制度组成的“工作包”,再加上专业社工的培训督导,使基层儿童工作者清晰地了解自身职责、科学地掌握工作方法,真正发挥出岗位的优势作用。

16岁的冬冬是一名服刑人员子女,父亲入狱、母亲失联,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王薇认真做好信息登记和报告反馈。在多方协调下,她辗转联系到了孩子的母亲,并帮助冬冬提交了低保申请。这是王薇作为儿童主任开展的首个个案服务,看到孩子享受到了救助政策,王薇备受鼓舞:“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进入角色,我有信心把这份工作做好。”

在辽源市,民政部门也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标准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辽源市民政局局长曾小娟告诉记者,开展“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以来,市民政局指导社工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动态更新制度》等十余个文件。记者在辽源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看到,这里专门开辟了空间存放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档案,144名留守儿童、791名困境儿童一人一档,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儿童档案内,摸底排查、入户探访、电话随访、评估分类等各个环节都有统一制式的工具表格。

多措并举

让激励支持走向立体化

今年76岁的王玉珍,曾是辉南县团林镇东胜村的儿童主任,是吉林省儿童主任队伍中最为年长的一个。如今,王玉珍虽已从岗位上“退休”,但对儿童工作充满热情和感情的她,仍保存着开展儿童工作时留下的几本厚厚的日记,里面记载的是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温暖回忆。其中,就有这样一件令人动容的事情。

2020年端午节当天,王玉珍骑着电动车到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中探访。在通往最后一户孩子家的路上,一辆汽车突然改变了行驶轨迹,将王玉珍撞倒。哐当一声,电动车的后座被撞得稀碎。王玉珍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太幸运了,人伤得不算严重!”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刚刚在车祸中受伤的她,仍惦记着要去孩子家探望。在村民们的极力劝说下,她才同意到医院救治。

也正是这样一件事,直接推动辉南县民政局出台了一项关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新政策——每年列支约3万元,为全县所有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投保人身意外险。2022年7月17日,辉南县朝阳镇红旗村儿童主任陈玉娟到困境儿童明明家走访。由于村里道路坑洼不平,陈玉娟在入户路上不小心摔到沟里,导致右臂骨折,住院7天共花费治疗费用4000余元。新农合报销后,保险公司又进行了赔付。最后,陈玉娟个人只负担了500余元。

近年来,吉林省民政厅鼓励各市(县)结合实际建立儿童关爱保护相关工作制度。有的地方建立了儿童主任补贴制度,在设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时,按照每人每月50元至100元的标准,专门安排儿童主任通信、交通补贴资金,由社工机构制定《儿童主任考核细则》《儿童主任补贴经费发放管理办法》等,定期对儿童主任考核并差额发放工作补贴;有的地方开展了“最美儿童主任”评选表彰活动,每年按一定比例评选“最美儿童主任”,专门召开表彰大会并颁发证书,树立了一批儿童工作先进典型,进一步调动广大儿童主任的工作热情。

分类施策

让工作落实走向精准化

“家长朋友们,当您和孩子发生冲突时,您一般用什么方法解决?”前不久,长春市南关区民政局相继在全安街道、桃源街道、曙光街道开展了“我与孩子共成长”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由专业社工为隔代监护或监护能力薄弱的儿童家庭讲解建立家庭教育机制、巩固亲子关系的方法,与监护人共同探讨如何转变以往“命令式”的家庭教养关系、如何科学有序地制订学习计划、如何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据南关区民政局副局长赵洋介绍,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情况和精神状态,南关区每个季度都会开展1轮儿童家庭监护、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动态管理工作,由儿童主任排查、儿童督导员汇总复核、社工机构实地走访调查。同时,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对每名儿童进行分级分类评估,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精准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民政厅推进“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5年来,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最开始关注儿童的生活困难,到现在关注儿童的心理、情感、环境等多样化需求,关爱保护工作的观念逐步从“救助型”转变到“服务型”,逐步从单一的物质帮扶转变到“物质+服务”的精准化帮扶。

在桦甸市,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民政部门和社工机构通过“五色分类法”对儿童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红色、橙色、粉色、黄色、绿色,每种颜色都对应着明确的问题和工作措施。

家住横道河子乡活龙村的小宇,出生于2006年。几年前,父母双双失联后,小宇由他的大伯监护。由于大伯要外出打工,他经常一个人在家生活。2020年,桦甸市民政局在摸底排查中了解到小宇的情况后,通过邻里证明、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将小宇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并将他列为红色个案服务对象。每逢小宇放假回家时,活龙村儿童主任孙秀霞都会去探望,给他带点饺子、蔬菜、馒头等;社工机构在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为小宇匹配了一名爱心妈妈,从生活上更加细致入微地为他提供帮助。

在吉林省,随着“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的深入推进,各方力量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基层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关爱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记者   安娜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3/0925/434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