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我是情绪小主人”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青少年情绪管理
“我是情绪小主人”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青少年情绪管理
一、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我是情绪小主人”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
活动对象:秀新社区7-12岁青少年
参与人数:10人
工作员姓名:胡小静
二、小组目标
通过开展“我是情绪小主人”青少年情绪管理小组,参与青少年学会如何控制情绪
三、理论与方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行为结果的好与坏所产生的正强化或负强化而加以改变,还可以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而习得, 即通常所说的榜样作用。该理论聚焦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认为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工作员的带领下,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一是注意过程,要求人们注意观察榜样行为,并加以正确的知觉,这样才能保证能够从榜样那里吸取到东西;二是保持过程,即把榜样的行为进行内化;三是运动再现过程,把内化了的榜样行为再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这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学习的作用;四是动机作用过程,人们并不总是把学习到的行为都表现出来,还会权衡行为产生的结果。班杜拉对观察学习的划分将直接运到工作员在小组工作过程如何设计活动,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及控制他们的行为表现中。
四、小组过程
(一)小组计划:
(二)小组发展状况:
1、小组初期:小组筹备阶段即第一节,组员对小组充满好奇和期待,对小组内容感到新鲜。与工作员存在一定距离,沟通模式呈现典型的权威式,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听从社工安排,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不多,社工在这个阶段主要扮演组织者、策划者、领导者的角色。为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社工安排认识游戏环节、“人生捉虫虫”、“我是表情帝”等,增强组员的兴趣。
2、小组中期:进入到小组中期即第二、三、四节,组员的互动增多,参与感也加强,争相表现自己。有机会展示的时候,大部分组员都愿意。由此也出现一些争执、摩擦。工作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设置更多的展示机会,令组员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中。如其中的角色扮演、阅读绘本、沟通分享等社工基本都采取轮流的形式,尽量给到每一个组员展示机会。而对于分享环节,工作员则采取派发小奖励的方法,给予那些积极参与的组员更多鼓励。
3、小组结束阶段:本阶段组员熟悉度增强,同时表现出对小组的留恋。工作员通过设置我的成长环节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历程,让组员分享在小组中的收获;再通过“爱的祝福环节”加强组员彼此之间的正面互动,巩固小组成果。
四、评估
(一)工作员自我评估
对于工作员而言,小组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并按照计划安排开展活动。在小组初期,工作员扮演了指导者、协调者、观察者的角色,在小组中期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在后期主要扮演协助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工作技巧方面,主要应用了示范、控制、倾听、鼓励等技巧。
(二)组员的改变评估
组员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每一次小组活动中工作员的观察和记录进行评估。本次小组在工作员的带领下,形成了良好的小组氛围。组员从小组初期互不认识,通过自我介绍环节、破冰游戏、建立关系,逐渐形成一个团体;到小组中期组员积极参与,更开放自己。从一开始组员不知道情绪是什么,不知道情绪的分类到最后一节小组时能够学会了控制情绪的几大方法,知道如何运用情绪ABC去认识很分析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运用情绪温度计和情绪日记去动态观察自己的情绪。
(三)满意度评估
本次活动内容、形式上,本次小组活动共分为5节,通过工作员讲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几种类型、情绪产生的原因、解决情绪的办法,从理论讲解、热身游戏以及心理剧表演等几方面出发,从而让组员学会情绪管理。从意见反馈表可知,100%参与者对本次活动内容感到非常满意,活动满意度为100%。
五、专业反思
(一) 小组组员应该具有代表性
本次招募小组成员主要采取海招的方式,对小组成员没有进行筛选,因此小组成员的同质性不强,很难保证代表性。本次情绪小组仅有10名社区青少年组成,很难保证其干预成效的代表性。其次,小组开展的节数和持续时间有限,很难保证干预效果的持续性,青少年的情绪管理和良好的情绪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培养过程,小组活动只能为其情绪管理奠定一个基础。
(二)评估方式应该定性+定量结合
本次小组主要运用工作员自我评估、组员评估、满意度评估几种方式,在小组开始之前也没有运用特定量表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小组结束后,也没有运用特定量表进行测评。在后期开展心理小组时,可以运用一些专业量表进行前后测,可以更好监测服务成效。
(三)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且合理
青少年的发展是多样化、自我的发展过程。在这一时期他们偏爱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获得单纯的快乐,而对生硬的灌输、训诫特别反感。因此设计活动应该要避免课堂教育式的传输方式。通过设计游戏、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兴趣,因此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除此之外,作为有特定目标小组活动,不同于青少年单纯的游戏玩耍,在设计活动游戏要注重小组目的的融入,活动内容安排要合理。
作者:深圳市坪山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胡小静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3/0206/42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