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社工介入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社工介入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 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状况
小Y,今年14岁,在附近中学读初三,四个姐姐都已出嫁,2012年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左胳膊缺失,为肢体二级残疾,无任何经济收入,全家所有的经济来源靠母亲的低保维持,家庭条件确实困难,小Y性格孤僻,很腼腆,很少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高,个人爱好就是玩网络游戏,有成瘾倾向,在入户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并决定展开服务。
2. 服务对象个人情况
小Y目前是初三在读,学习成绩较差。情绪方面比较低落,缺乏信心。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朋友不多。具体表现在:
(1)通过交谈感觉服务对象的学习效能低,学习效能低源于母亲对他的过度溺爱。
(2)自我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家庭变故导致的自卑感上升。
(3) 服务对象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紧迫感不足,自控能力不好,控制不住玩游戏,有成瘾趋向,很少说话,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语言沟通能力弱导致性格孤僻。
二、 案例需求分析
(一) 问题分析
服务对象的问题来源于他自身性格、对待事情的观点和看法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上课的时候睡觉,社工需要对服务对象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引导案主自我行为训练,增强自信心。
个人的优势:聪明、反应快,有强烈的改变动机强烈;
个人的劣势:存在不合理信念,性格内向;
环境的优势:社区机构,家人朋友,社会工作者支持;
环境的劣势:家庭条件相对困难。
(二) 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急需改善家庭环境及沟通模式,想要拥有轻松一点的氛围,当前的家庭环境太压抑了,且会影响到其学习成绩,想要补习功课,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
学习层面,服务对象需改善的,与老师接触后,发现服务对象班主任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与其沟通后,乐于与社工一同帮助服务对象,特别是学习方面。
经过社工开导后服务对象有意愿改变现状,这是一个积极地信号,服务对象自身所处的年龄段也正是较容易塑造的阶段。但其家庭环境是服务对象改变的一大阻碍,也是服务对象改变后重回之前状态的一大诱因。
三、 服务目标
(1)直接目标: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自我效能感偏低的问题与探索问题的原因,接纳自我效能感偏低的问题。
(2)过程目标:引导服务对象学会自我效能感调整的方法。
(3)最终目标:激发服务对象自我潜能,促进自我效能感、自控能力的提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服务实施
首先社工从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感偏低的问题,并与社工一起探讨自我效能感危机出现的原因;其次,为了改善服务对象的学习效能感,社工结合治疗性沟通、松弛训练,协助服务对象设立合理学习目标,学习考前焦虑情绪放松训练,引导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学习优点,强化学习成功体验。再次,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的网络成瘾,让服务对象重新回到课堂好好学习,社工采取了家长老师共同监督和提醒,每天只能用一个小时玩游戏,减少上网时间,提高了服务对象的自律性。最后,社工协助服务对象回顾从接案开始的整个进行过程,让服务对象了解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以后需继续努力的方向或该注意的事项,使服务对象有个可遵循的方向,与服务对象结束专业关系。
服务对象表现出较强的独处性,在学校也是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疏离其同伴群体,应该加强与家人及外界正能量的群体交流。针对这些情况,社工介绍了机构即将开展的一些项目和社区活动,并邀请他和母亲作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父母表示可以尝试参加。同服务对象的交流中得知,学习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结合做的心理测试,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是在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交流少等原因下,寻求网络游戏刺激,释放压力。提升他的认知行为是这次介入的重点。服务对象决定努力学习时,社工尝试着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追赶目标。同时,社工对服务对象重返校园正常生活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做出了设想和解决办法,引导服务对象勇于面对错误和困难,增强抗逆力,提升了服务对象的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让服务对象了解在自我效能感上所取得的成绩。回忆具体每个服务目标的达成度。社工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案主能够自己运用习得的方法主动去改变,同时,鼓励服务对象不断发挥自我潜能,坚持自我改变,相信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问题会有个实质性的改变。
六、 评估总结
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社工全面诊断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现其存在的自我效能感危机,具体表现在学习效能感上,对学习没有信心,缺少合适的学习目标,即使订立目标也很难去实现;在应对效能感上,面对应激情境,胜任力不足,在困难面前,存在不合理信念,不敢与面对困难,缺乏必要的抗逆力。为此,社工制定服务方案,确立服务目标,开展六次会谈以解决案主存在的自我效能感问题。社工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社会工作介入的评估。在过程评估中,社工遵从服务流程,实现了有效的服务送达,能够有效的控制服务进程,处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在结果评估中,自我效能感测量量表前后数值的正向变化,显示了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由于介入时间间隔期不长,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过程期间也没有其他特别事件发生,也基本排除在介入过程中其他因素对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因此,体现了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感危机服务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3/0112/42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