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手册 “三招”带你走近社工站困境儿童服务
“三招”带你走近社工站困境儿童服务
社工站聚焦的服务群体是多样化的,困境儿童是其重要的服务群体之一。本文以社工站困境儿童社工服务为例做介绍,希望大家在实务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让服务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
第一招:服务对接
服务的“三方”对接。“三方”主要指街道、社区、社工站。街道与社区具有“先天性”优势,社工站作为即将开展实务工作的重要力量,要主动与其他两方做好前期对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
首先,是与街道的对接。
第一,建立初步联系。初入街道,社工要积极主动与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接。社工可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服务机构的资料、以往相关服务的资料(若有),以及站点工作人员的简要资料等。在沟通过程中,社工可充分发挥能动性,对街道的基本情况、工作环境、民政工作人员分工等有了解,最好是能够与之后直接对接的社事工作人员进行面谈,加深认识,建立初步联系。
第二,介绍社工服务。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工站具体服务内容,包括本年度服务的重点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向等,进一步加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对社工站的认识与了解。
第三,获取基本信息。在初次面谈或建立初次联系后社工可向街道收集困境儿童等民政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并对现有数据分类统计,做好建档归类等工作。
第四,明确服务重点。在与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对接时,社工要了解街道对于困境儿童群体服务的期望,澄清服务重点;在站点服务的基础上,与街道的工作方向应尽可能保持一致,这对社工后续开展困境儿童服务和工作寻求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寻求服务支持。社工站服务的开展,最直接且有力的后盾是街道。街道是整个社工服务过程中能够给予社工支持的主要力量,无论是业务主管单位、社区、机构、服务对象,都将以街道为纽带,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社工在服务开展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街道求助,寻求服务支持。
其次,是与社区的对接。
第一,建立服务联系。社工在日常服务中与街道辖区各社区的接触频度居于第二位,社工站需要依赖街道完成与各个社区的初次对接。初次见面,最好采用实地面谈的方式。在与社区的对接中,主要以服务对接为主,初期社工站一定要学会主动借助街道的力量,清楚认识社区书记/主任、负责民政工作的工作人员信息,并与辖区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服务联系,切忌未经街道引荐,或在街道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联系社区对接。
第二,了解社区资源。在对接中,社工要了解社区现有的内外部各类资源,做好资源统计,了解资源使用的程度,有条件的话,可由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参观,有必要时也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链接社区内部资源。
第三,物色服务阵地。了解街道各社区现有的场地条件,实地走访拥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的社区并观察社区内外的环境及社区群体特点,评估社区场地适合开展的服务类型,做好场地评估记录,便于后续服务时充分使用。
第四,获取一手资料。在正式服务开展前,社工可以通过社区访谈,了解社区内每个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及特殊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对所在社区困境儿童的熟悉程度最高,社工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在后续的服务中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服务介入。
第五,寻求服务合作。社工在对接时可以了解社区关于困境儿童服务开展的内容、方向和想法,在后续设计服务内容时进行参考,寻求服务合作的契机,加大促成合作的可能性,服务有了社区的加持,社工才可以更好更快的推进服务进程。
第二招:服务沟通
服务的多方沟通。沟通贯穿服务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社工站日常沟通的主体主要包括街道、社区、机构、业务主管单位、困境儿童监护人、困境儿童等,但针对重点主体在沟通方面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与街道的沟通。
第一,定期汇报。汇报很重要,不仅可以让街道清晰明了的知道你做了什么,即将做什么,确保在服务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启发社工关于站点服务的思维,既能展示服务成果,也能收获服务的灵感,从而更好的与街道形成合作,实现“双赢”。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街道评估社工服务开展的扎实程度,社工获取街道信任的最好机会。当然,除定期汇报外,实时汇报沟通,随时约谈也必不可少。
第二,服务协商。社工在进行服务设计时需要与街道进行协商,人多想法多,可以收获多方位的建议,确保服务内容的恰当,避免因考虑不周到带来问题和麻烦,造成负面影响。服务协商环节同时也要要重视“提纲式”面谈的重要性,有准备的面谈不仅能使服务思路的阐述更加清晰明了,也能确保掌握服务的主动权,不被过度影响,沟通也会更具效率。
第三,意见咨询。听取建议,思虑才更周全。社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街道的了解难以做到方方面面,多向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请教服务开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征询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避免社工多走弯路,有利于推进服务的顺利高效开展。
其次,是与困境儿童家长的沟通。
监护人是困境儿童服务开展最好的切入点:具体的服务实践告诉我们,这类群体孩子的服务接受度,大部分情况下与监护人的接受度紧密相关。鉴于此,社工重点需要服务的首先是监护人,对于服务接受度高的监护人,社工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现有的观念,鼓励其继续保持善识、善用资源的优势。具体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自我介绍。表明身份,介绍自己,介绍社工站及社工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做什么),说明来意,对社工站进行宣传,必要时,服务一次介绍一次,强化意识,加深印象。
第二,建立信任。只有得到监护人的信任,服务才能向前迈进,才能更多更深入的接触到困境儿童。可以通过家访交流、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观察监护人的特点,避开服务“雷区”,有选择的“投其所好”,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的沟通技巧,建立起与监护人的信任关系。
第三,加深熟悉。通过线上线下持续的沟通,关注关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尽可能满足其在社工能力范围内的需求,成为监护人眼中“有用”的人,不断地加深监护人对社工的熟悉度,逐步成为他们心中的“熟人”。
最后,是与困境儿童的沟通。
第一,面对面沟通。社工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克服困难,努力促成与孩子的面对面沟通。面对面能够更好地通过观察、互动等方式了解挖掘孩子的真实需求,做出最有效的评估,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服务,成效才更加明显。
第二,肯定式沟通。在与困境儿童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部分孩子存在渴望被认可的强烈情感需求,因为自身特殊原因,他们得到的认可普遍较少,社工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一定要学会使用肯定性的语言去做出积极回应,为了使回应更显真诚与用心,社工有必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一些与青少年儿童相关的艺术性语言,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肯定性的鼓励,提升其自信心。
第三,发散式沟通。在与困境儿童的沟通中,面对善于表达的孩子,社工应弱化自身的存在感,认真聆听孩子的内心表达,非必要不打断,有需要时可以结合实际适当提问,进一步发散孩子的思维,促进其表达,尤其在初次面谈时,可以通过发散式沟通,尽可能多的捕捉孩子的内心想法,更好地挖掘评估孩子的真实需求。
第三招:服务技巧选择
服务的技巧运用。困境儿童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服务取得成效离不开一定的服务技巧。在开展困境儿童服务中,可尝试通过采用以下技巧实现服务的突破:
第一,再标签。在服务中,我们不免会遇到监护人或困境儿童对自己或他人贴标签的情况。标签也使得监护人对困境儿童产生了习惯性保护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何通过“再标签”的方式教会监护人看到孩子的长处和可成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多鼓励、多认可孩子;如何使困境儿童更好地理解家人、重新定义自己,学会爱与被爱,更加自信向上,是我们开展困境儿童服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第二,优势视角。打开不一样的世界,接触他人认知以外最真实的困境儿童,你会惊喜地发现:在优势视角下的困境儿童具有异于常人的独特之处,抓住孩子的优势不断放大、强化、巩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他们获得进步,收获自信,闪闪发光,而这也是我们服务取得成效的关键突破口。
第三,“类别”服务。困境儿童类型多样,不同的困境类型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社工在服务中要避免服务的“一锅炖”,服务分类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信息的分类与分析上,要确保实际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差别化。同时,在面临服务接受度不同时,“类别服务”也需要围绕“努力之后有取舍、分析之后有重点、服务之后促转变”等三个阶段的任务展开。
写在后面的话:
敢于选择第一步,才能有第二步。“五有”送给正在护童成长路上的你。
第一、有想法就去实践。做比想重要,也更容易挖掘新的问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法,有所收获,不断尝试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第二、有资源就去争取。目前,社会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给予我们足够的公益资源去给服务对象进行救助和支持,我们更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为服务对象积极争取更多实质性的帮助。
第三、有需求就去回应。面对服务对象各种各样的需求,社工要放平心态,及时回应需求,无论结果如何,要让服务对象看到你为他努力的行动与过程。
第四、有希望就去坚持。拒绝没关系,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只要嗅到一丝丝希望,就去努力、去坚持,真诚的服务总能打开服务对象的心门,不轻言放弃,总会有所收获,获得理解。
第五、有问题就去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不要抱怨,不要退缩,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弃,及时沟通寻求问题解决的缺口。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守护。作为社工,我们要始终坚持“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牢牢谨记“服务对象受益”的服务目标,时刻保持真诚友好的服务态度,不断强化“时刻惦记着”的服务意识,坚决拒绝任务心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工专业作用,助力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勇敢蜕变!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manual/2022/1219/42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