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督导视角下的社工站专业实践
督导视角下的社工站专业实践
提到社工站,最早是由广东社工实施的“双百计划”,立足镇街、深入村居,聚焦民政。而后在民政部的重视和推动下,社工站项目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逐步成长。截止目前,各地社工站进行了很多实践与尝试:困难群体全覆盖,链接与整合资源,宣传民政政策,提供社会支持以及心理疏导等。社工站在尝试及实践的基础上,也在努力进行服务模式的提炼与探索,例如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访机制;同时针对服务过程中的实务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例如民政服务对象探访手册的良好经验总结。
很多社工站项目都分享过优良的服务经验,但与此同时,督导在开展督导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在此,针对笔者在督导过程中的一些发现进行分享探讨。
1、明确社工站定位与方向,把握重点与特色。
(1)社工站和党群之间的区别。
原本的社区服务以党群项目为主要服务形式,目前的部分社工站也是由党群转型而来。因此,社工站实施初期,大家会混淆党群与社工站的性质与服务内容。党群与社工站部分服务有一定重合,也可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则是服务群体的改变。党群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系列工作方法帮助居民解决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区和谐。社工站定位则是以民政服务对象为主开展服务,包含高龄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低保户等多个群体。党群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包含困难群体;而社工站的整个重心都在民政困难群体上,同时发动社区力量与资源服务困难群体,实现民政服务的“最后一米”。
(2)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站的区别。
目前的街道社工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街道/乡镇单独设立一个社工站,另一种是在街道/乡镇社工站之下还设有多个社区社工站。
首先,街道社工站与社区社工站之间的部分服务内容是重合的。两者都需要走访民政服务对象,开展针对性服务。但街道社工站负责范围更广,覆盖民政服务对象群体数量与类型更多。因此街道社工站需要整合更多服务力量,在有限时间、精力及人力的情况下,筛选重点服务群体。同时因服务群体类型更加广泛,要求街道社工站能够把握不同群体的特点以及需求,从而开展更加精准化的服务。针对以上情况,单独设立的街道/乡镇社工站,需要与辖区内的村居及民政专干做好沟通及关系维护,纳入服务力量,学会借力开展更多的服务。对于下设有其他社区社工站的街道社工站,还需要发挥承上启下以及统筹协调的作用,将民政服务对象根据社区情况进行合理划分,考虑如何将不同社区社工站之间的资源与优势进行整体协调从而将社工服务效果发挥到最大;同时还可以考虑不同的群体之间是否可以实现联合或互相服务等,从而形成内在统筹、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服务机制。
(3)乡镇村居型社工站与城市资源型社工站的区别。
此处划分的主要标准为民政服务对象数量的多少以及可整合资源情况。乡镇村居社工站本身的困难群体相对数量较多,此类社工站首先要实现整体的覆盖走访,了解整合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对于城市类型社工站,民政群体较少,同时受地理位置或发展时间等因素影响,社区基础较好,社会资源方面较为丰富。此时,在满足其本身民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资源整合与输出,与民政需求较多的站点合作,服务更多群体。与此同时,也可发扬社区本身的特点,如社区社会组织基础较好,则可引导组织或居民骨干参与至民政服务当中,实现服务群体之间的自助互助等,有所侧重与调整。
社工站所面对的资源、服务群体等会影响自身服务把控。社工需要结合多个方面发现本身的服务重点或者是站点特色,对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每个站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因此需要在过程中理清服务思路、找准服务重点,把社工站本身的特点或优势最大化,打造服务特色。
2、融合服务方法,注重项目化思维。
在服务对象群体类型较多时,会出现多种需求,如心理调适、能力提升或者支持网络等。此时为保证服务本身有效性或者专业性,需要融合多种服务方法。例如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服务同时,融合督导、行政、咨询和研究等间接方法,建立立体的服务方法体系。同时服务过程中,还要注重综合评估基层社区外部资源,发掘、撬动和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的资源保障。另外社工还需要注意服务的系统化,避免零碎的碎片化服务,根据群体、需求、系统、资源等有计划有想法提炼归纳,进行服务整体的策划与开展。
3、理清工作职责,边界不能丢。
(1)社工不等于民政专干。
督导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社工站在协助民政所或民政专干进行特困群体的申请认定审核以及资金发放等工作。这些工作和民政相关,可能会让社工产生属于专业服务的错觉。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行政化支配,这些工作与日常服务相关,但并不意味着是由社工去承担或者全权负责的。社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是民政对象的群体类型以及基本情况,了解社会支持网络、家庭系统等多个方面,并且在需求分析之后进行服务跟进。
(2)尝试列举负面清单。
明确在日常服务过程中社工的底线是什么,明确可做和不可做的内容,做到社工心中有数,也能够与相关方沟通说明,在处理好关系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专业服务,在面临无关工作时能够有底气的拒绝。
4、有效提炼督导需求。
督导过程中会有一些常见的督导问题,例如需求大而泛、需求缺乏准备和思考、需求模糊不清以及没有督导需求等。督导与社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分别扮演咨询者与被咨询者、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角色,然而督导应该是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互动的过程,不是单向的内容灌输。这里分享一个督导需求提问的小公式:主语+事件+感受(或问题)+需求。明确的督导需求,是良好互动的基础,建议一线社工学会提出好的问题,让督导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督导需要针对问题与需求认真回应,保证互动的良好进行。单靠任何一方努力,督导工作很难有成效,因此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社工站作为近年的重点发展内容,很多地方都已经全面建设开展服务,这在对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的同时,也要求社工及时转变、提升自身能力。以上是笔者在督导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也期待我们一同在社工站建设与服务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尝试和探究。
作者:学理路社区社工站、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郭新欣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22/1209/42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