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组织 河南漯河:建设服务型社工总站,当好一线社工娘家人

河南漯河:建设服务型社工总站,当好一线社工娘家人

2021年以来,漯河市各级民政部门扎实推进四级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社工选聘本土化、管理模式统一化、运行体系高效化、漯河特色品牌化”的实施思路和“规划先行是前提、资金整合是保障、设计项目是根本、创新特色是方向”的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政治站位、扎实研究部署、细化举措推进,2021、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市级社工总站1个,县区社工分站8个,乡镇级社工站60个,驻站社工173名,服务村(社区)1364个、困难群众112860人次。

在四级社工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市社工总站作为全市各县区社工站的枢纽,秉持“服务好一线社工,让一线社工有动力、有能力服务好困难群众”的理念,深入了解工作推进的卡点堵点、积极推进民政社工专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专业引领,四项指引构建专业服务的语境和基线

民政社会工作者作为漯河的一个新兴职业,不仅仅要面临社会面知晓率较低的困境,更要面临工作队伍专业积累薄弱的挑战。市社工总站深知“有专业才能有职业、有职业才能有行业、有行业才能有发展”的道理,坚持专业引领,以职业教育思路加快社工站体系的专业化建设。

今年9月以来,市社工总站先后协助市民政局参照民政部相关文件起草并出台了《社会工作督导指引》、《个案工作指引》、《小组工作指引》、《社区活动指引》共4项专业指引,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形成了社工站建设领域社工实务工作的地方标准。四项指引也共同构建起了漯河民政社工共同的话语体系,建立了民政社工开展专业服务的基点,为下一步继续推进专业的本土化、本地化建立了论证基线。

培训督导,两个抓手促进社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社工站的四级社工服务体系是由一名又一名具体的民政社工共同构成的,社会工作者能否直接提供出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决定了困难群众的满意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推进速度。市社工总站通过培训、督导共2个模块的工作,直接面向一线社工提供服务,助力社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在培训工作中,市社工总站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找准社工开展专业服务的卡点和堵点,针对各县区特点和反馈问题的不同,围绕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分县区、有侧重的对一线社工开展培训,统一了各县区社工实务的记录方式。

在督导工作中,市社工总站捋清业务指导和项目管理的关系,与项目承接机构优化分工合作,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以行政性督导为主要内容,聚焦一线社工、服务对象、项目承接机构、岗位驻地多方关系,为一线社工搭建信息互通、问题反馈、诉求上达的桥梁。

减压增能,优化渠道促成县区分站的共识和行动

与第一年的学习探索任务不同,四级社工服务体系进入到关键的第二年,想要形成富有漯河特色的社工服务体系和品牌服务,吸纳多方意见、形成更多共识、促成实质行动,使全市各县区社工站在下一盘棋成为关键一环。

市社工总站在总结和反思上一年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避免文牍主义在社工服务体系中滋生,不断优化各类信息填报表单,减少非必要、重复的信息报送,切实为县区分站减压。

同时将每月的月度工作会改为站长联席会,调整会议思路和会议议程,由市社工总站通过日常走访、培训督导收集各县区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会议议题,由各县区社工站站长在联席会上共同会商解决途径,针对问题逐个形成市社工总站、县区分站的行动计划,多角度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宣传倡导,最美社工唱响漯河社工的风采和面貌

在“强内功”的同时也要“借外力”,让更多的人听到漯河民政社工的声音、看到漯河民政社工的身影、感受到漯河民政社工的服务,让漯河民政社工真正走在困难群众身边,才能切实提高社工的社会知晓率,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漯河民政社工的发展。

市社工总站在继续运营好“漯河社工蓝”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展示各县区社工站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今年8月,协助市民政局开展了“寻找漯河市最美社工”活动,16名优秀社工从全市173名社工中脱颖而出,市社工总站在设置个人事迹宣传、视频展播、网络投票等环节的同时,也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逐一与参选人员进行沟通、深挖故事,从事迹文稿写法、视频拍摄构思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为对外展示的内容提供质量保障。活动在网络上累积吸引了近34万人关注和参与活动,较为成功的宣传了漯河民政社工的工作风采,树立了漯河民政社工的良好面貌。

在专业服务上守好把牢基准线,在人才成长上督导培训两手抓,在具体事务上减压增能促共识,在对外宣传上多措并举树形象。漯河市社工总站持续发力,打造服务于一线社工的枢纽型社工站,关注社工成长、回应社工需求、为服务于困难群众的社工增能赋权。在做好“领头羊”的同时,更要做好社工的“娘家人”,积极推进民政社工专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供稿:漯河市民政局 漯河市社工总站供稿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eam/2022/1031/421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