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友谊花开我家——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

友谊花开我家——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

一、背景介绍

学会与同伴沟通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逐步减弱,而朋辈群体的影响逐步增强。对于青少年来说,同伴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良好的同伴关系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善于与人交往,也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满足内在需求,促进社会融合。

友谊花开我家小组希望通过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如何与人交往等方面,让社区儿童青少年在活动中有所感受和体悟,能够明确交友的原则、掌握交友的技巧,同时改变不良的交往习惯,学会合作和共同进步。

二、分析预估

在前期的活动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目前小区的儿童青少年主要有以下问题困扰:

(一)社区内的儿童青少年见面不熟,或是不知道如何去认识新朋友;

(二)正值暑假,儿童青少年有了大把的时间在家,很多选择窝在家里玩电子产品,与其他人员交流减少;

(三)在前期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很多小朋友以自我为中心,对人际交往之间的原则及技能了解不清楚;

三、服务计划(包括小组理念、小组目标、小组性质、对象、时间、小组程序等)

(一)小组理念:

  1.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变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

  1. 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认为,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和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服务对象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自我认识。小组工作提供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反馈,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不仅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影响;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个人的认知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小组由服务对象自行分组,并制定小组契约,通过多种形式带动服务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小组中通过学习了解人际交往相关知识,通过服务对象之间一系列的互动不断提升小组动力,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构建良好的朋辈支持。

(二)小组目标:

通过开展“友谊花开我家”小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感受生活中友谊的美好与可贵,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赢得更多的朋友。具体服务目标为:

1.至少90%的服务对象保持百分百的出勤率;

2.能够遵守制定的小组契约;

3.85%的服务对象能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4.85%的服务对象能够与收获至少1个朋友;

(三)小组性质

本小组通过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合作,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友谊的美好,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朋辈支持体系,促进个人的发展,故本小组性质为儿童青少年支持成长小组;

(二)小组对象

本小组以建中街街道人和社区内的6名儿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

(四)小组时间:

2022年7月8日--7月19日

(五)小组程序:

1.你好,我的新朋友

内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相互认识,介绍小组的目的及流程,通过游戏让服务对象相互认识,建立初步认识,共同制定小组规范。

2.我的友谊之花

内容:重温小组成员的名字和小组规范,为服务对象介绍友谊之花6个花瓣代表的含义,让服务对象根据自己交友的实际情况为友谊之花涂色,随后让服务对象分享自己的友谊之花,并说明自己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地成长,最后通过心语心愿卡片,送给自己在小组内认识的新朋友。

3.让友谊住我家

内容:组内成员分两组,每组分别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友谊之家,并通过分享自己家的名称和特点,来赢取更多的服务对象入驻。小组成员每人一张爱的卡片,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交友原则写在卡片上,并贴在想入驻的友谊之家里。

4.我们都是好朋友

内容:最后一节巩固服务对象之间的友谊,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完成“逛三园”和“时装秀”活动。最后服务对象分享小组收获,社会工作者总结小组整体内容,回应小组目标。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你好,我的新朋友

2022年7月8日下午开展小组活动第一节,首先社会工作者先组织报名人员进行签到,随后为服务对象澄清了本次小组的目标、内容与流程。社会工作者以热身游戏“击鼓传花”引入,确保每个参与人员都能介绍自己,让服务对象之间相互认识。接着以“暗杀特务”游戏强化,让小组成员都能记住彼此之间的名字。最后引导服务对象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本次小组主要目标是建立服务对象之间的初步认识,并建立小组规范。因为有的小组成员之前就参加过社会工作者组织的活动,所以相互之间没有那么多的陌生感,但也存在面熟名不熟的情况。本节强化了服务对象之间的认识,并齐心制定小组规范。从整体来看,服务对象对游戏环节兴趣浓厚,参与感较强,每次都是不尽兴的状态,但在分享环节,服务对象参与感较弱,分享内容与活动内容联系较为浅显,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和总结;

(二)我的友谊之花

   2022年7月12日下午开展小组活动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之上,本节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服务对象的交友状况,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生活中友谊的美好与可贵,并通过沟通与合作赢得更多的朋友。首先通过热身游戏“马兰花”来调动服务对象的参与热情,并随机请服务对象在游戏中被淘汰之后的心情与感受。接着为服务对象展示友谊之花,每一片花瓣都代表交友过程中的一个原则,请服务对象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涂红相应的花瓣,涂好之后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友谊之花,说明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可以通过哪些努力来弥补这些不足。最后通过心语心愿卡片,让服务对象把想对小组中新认识的好朋友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送给他,并邀请收到卡片的服务对象分享收到卡片之后的感受。

本次小组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了服务对象的交友状况,也让服务对象初步了解了交友的原则,并通过心语心愿让服务对象感受友谊的可贵与美好,让服务对象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友谊,是友谊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的友情,真诚的对待朋友,这样才能收获更美丽的友谊之花。

(三)让友谊住我家

2022年7月15日开展小组活动第三节,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服务对象熟悉并学会遵从人际交往原则,体会到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小组以“小闷的故事”开始,让大家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小闷类似的经历,自己又是怎么解决的。随后分组进行绘画“我的友谊之家”,并为“友谊之家”宣传房主和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接着各组分享自己的友谊之家,让更多小组成员入驻自己的“友谊之家”。服务对象通过“爱的馈赠”来选择入驻的“友谊之家”。

本次小组以绘画“友谊之家”为主,让服务对象在绘画友谊之家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通过沟通与合作,达到最后的目标。在“爱的馈赠”环节,服务对象通过把写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交友原则的卡片,贴在自己想要入驻的“友谊之家”来让小组成员明白真正的友谊需要在一定的原则约束下才能更美好,服务对象之间相互接纳、真诚、尊重、平等、合作才会让我们的友谊之家入入住更多的人。

(四)我们都是好朋友

2022年7月19日开展小组活动第四节,本节主要目标为巩固服务对象之间的友谊,建立起朋辈之间的支持体系。小组以“逛三园”游戏为热身,让大家迅速融为一体,接着以“环保时装秀”为主题,分为两组,由服务对象利用废旧报纸制作时装进行展示,考验团队之间的配合力和相互之间的合作。

最后社会工作者带领大家回顾整个小组过程,并让服务对象分享在小组中的收获,所有服务对象均认为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投入感和参与感较强,能够清楚认识人际交往之间的原则,结交了小区内的好朋友,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较为满意。

因为本次是最后一次小组活动,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有些不舍,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继续开展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表示后续还可以参加其他类型的小组,才缓解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

五、总结评估

(一)过程评估

1.小组出勤率

 本小组共开展4次,参与人数6人,参与总人次达到24人次,服务对象的出勤率达到100%。

2.服务对象满意度

本次小组共发放6份小组成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便服务对象进行反馈,改进社会工作者服务。从回收的6份问卷来看,从小组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内容设计、小组投入程度、小组收获等方面满意率均在95%以上。

3.服务对象表现

从服务对象参与情况来看,小组一开始服务对象稍微有些放不开,但在经过第一节、第二节活动之后,参与度大幅提升,每次游戏之后会要求社会工作者加时,在分享环节每个参与者都能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或是心得,通过整个小组,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让服务对象在小组中收获了友谊,赢得了朋友。

4.服务提供者自评、观察人员和督导评估

社会工作者采用记录每次小组过程及感受完成自评。在小组策划、环节设置、物资准备、人员分工、小组带领技巧和服务对象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撰写记录,为以后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支持;每次小组活动结束组织召开服务总结反思会议,完成服务提供者自评、观察人员和督导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改进意见。

(二)结果评估

通过四节小组过程,基本达成小组目标:

目标一:至少90%的服务对象保持百分百的出勤率,并能够遵守制定的小组契约;

四节小组中,6位服务对象全称出席参与,出勤率100%,在小组过程中,能够积极遵守共同制定的小组契约,并在同伴不能很好遵守的情况下及时提醒。在最后的小组总结回顾中,服务对象均表示自己制定的规则一定要遵守,也明白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目标二:85%的服务对象能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并积极在小组中实践;

在小组中,服务对象通过“我的友谊之花”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友谊之家”“爱的馈赠”“环保时装秀”把这些原则实践在小组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标三:85%的服务对象能够与收获至少1个朋友;

通过层层递进和不断地游戏互动和合作,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了较好的同辈支持体系。在小组结束的问卷中,95%的服务对象表示至少结识了1个好朋友,95%的服务对象愿意以后和其他服务对象一起玩耍,可评估目标达成。

六、专业反思

(一)对小组内容设置的反思

本小组主要以友谊加绘画的方式进行,而这两者都是比较受服务对象欢迎的,尤其是游戏环节,但小朋友比较活泼,还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加强控场能力和小组带领技巧,尤其是在小组初期分享环节,让服务对象能够有效参与互动。在小组带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关注服务对象的参与情况,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能全心投入小组内容中。                  

(二)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在小组的带领过程中,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小组,更加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耐心,社会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小组带领技巧,同时还要考虑服务对象的接受程度,严格把控时间。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充足的理论知识来不断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三)对服务对象的反思

儿童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很多家庭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的社交、心理等方面则有些忽略,孩童时间建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结语

任何寂寞都抵不过没有朋友的寂寞。正如打开窗户,阳光就能照进来,打开你的心扉,你的心灵就会充满爱的阳光。儿童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相对单纯,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人际交往相对容易和简单。但是,他们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时候,心理素质不稳定,也没多少社会经验,因而不少儿童青少年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建立友好关系,本小组根据儿童青少年需要,让他们了解人际交往中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并在小组过程中让他们切实感受这些原则,有利于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2/1020/421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