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山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11.16万人 建成1739个社工站

山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11.16万人 建成1739个社工站

10月12日上午,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心用情用力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力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民政部对各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省连续9年取得“优秀”等次,位居全国前列。

这十年,聚焦弱有所扶,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积极推动救助制度从基本生活救助的单项救助,向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综合救助制度体系发展,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确保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坚决落实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兜底一批”任务。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将193.6万困难群众纳入了动态监测范围,全省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25:1。

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提标扩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十年来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365亿元,特别是2020年-2022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连续3年年均提高10%以上。其中,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较2012年增长143%、290%,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较2014年建制时增长364%。保障群体由低保、特困、孤儿拓展到重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和残疾人,全省360万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服务保障内容更加丰富。围绕困难群众需求,推进救助模式由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涌现出青岛城阳“小桔灯”、荣成“海螺姑娘”、德州大救助等一大批服务品牌。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了省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对全省30.9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常态化关爱服务。

这十年,聚焦老有所养,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法规不断健全。颁布实施《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文件50余个,全面优化养老服务政策环境。2013年起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从资金、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

服务供给持续增加。全省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66万张,较2012年翻了一番。养老机构达到2486家,护理型床位占60%,提前4年达到国家养老规划要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发展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752处、农村幸福院12024处、助餐食堂7920处;创新发展“家庭养老床位”5.2万张,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

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起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健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训体系,全省累计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23万人次,开设养老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达129所、高等职业院校62所,在校生15.6万人,数量居全国首位。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省先后有14市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市,数量居全国前列,青岛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养老服务领域督查激励地区。先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打造县域养老服务发展强县22个,形成一批示范样板。 

这十年,聚焦基层基础,奋力谱写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篇章。

城乡社区治理不断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健全完善,高质量完成三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建成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6.3万处,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配备社区工作者7.39万名,在为民服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头组织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清理各类机构、制度牌子190余万块,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

社会组织发展更加有序。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依法管理,在全国率先推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和“两个覆盖”均达到100%。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全省5416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与行政机关脱钩,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深入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慈善社会工作蓬勃发展。山东福利彩票累计销售1389亿元,筹集公益金401亿元;“慈心一日捐”公益品牌项目省本级募集资金4.35亿元。打造“齐鲁和谐使者”高层次社工人才品牌,领航山东社工人才队伍发展。全省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5.99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1.16万人,建成1739个社工站,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这十年,践行为民爱民理念,全面推动基本社会服务提档升级。

民政服务更加贴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项,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等6项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资格认定实行免审即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婚姻登记更加暖心。婚姻登记全面进入零收费、跨省办时代,我省成为国家首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省份,发出全国第一张跨省办理的结婚证。分级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创立“海誓山盟”婚俗改革品牌,弘扬了喜事新办俭办的时代风尚。

殡葬改革更加安心。统筹推进惠民殡葬、绿色安葬、文明礼葬,全面实施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每年减免金额达8亿元。全省新建节地生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9559处,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区划地名工作更加用心。坚持党对区划地名工作领导不动摇,围绕全省发展战略布局,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制定出台山东省设镇、设街道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2/1013/420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