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民政工作这十年 · 基层治理篇
民政工作这十年 · 基层治理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基层治理制度建设
取得新突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任务、实现路径作出了系统回答,填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格局中的基层治理空白。党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制度保障。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村(居)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地位,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
实现新跨越
党中央先后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党组织推荐的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依法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各类组织章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深化基层机构改革,全国3.86万个乡镇(街道)初步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一大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17.1万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党员超过152.7万人。
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
形成新格局
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从“治安好”到“治理好”的历史性跨越。净化基层治理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农村基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村(居)民委员会任期由3年调整为5年,与村(社区)党组织一致并实现全国统一换届。广泛开展民主协商,全国72.8%的县(市、区、旗)全面制定村(社区)议事协商目录,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住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事项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全面实行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普遍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小组会议制度,居民委员会普遍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持续推进民主管理,所有村(社区)制订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着力强化民主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经济责任审计进入制度化轨道。畅通参与渠道,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鼓励支持“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取得新进展
党中央持续纠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整治空耗精力的文山会海、名目繁杂的督查检查考核和流于表面的痕迹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切实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针对村(社区)组织工作负担重问题,明确要求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不得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村(社区)承担,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普遍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两张清单,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有26个省份50%以上的市(地、州、盟)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社区综合考核评比项目清单。针对村(社区)组织出具证明多问题,推进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在国家层面明确了20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研究推动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
基层智能治理
实现新飞跃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更多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能够“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实现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集中汇聚、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初步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精简报表台账,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探索网络治理新模式,创新“网上居委会”、“网上议事厅”等形式,探索“12345”政务服务热线,拓宽网上参与渠道。
城乡社区地位作用
得到新提升
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落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考验中展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遍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党对城乡社区治理的领导不断加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9.5%,普遍能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办理、代办等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蓬勃发展,2021年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抽样调查满意度达到87.6%。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引进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城市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脱贫任务的农村社区团结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全国3.5万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着力加强治理服务能力建设,助力960多万搬迁贫困群众过上新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社区防控一线日夜值守,拼搏奉献,筑牢社区疫情防控阵地。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22/0915/419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