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创新 舞好“三板斧” 助力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舞好“三板斧” 助力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根据民政部印发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相关领域管理、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成为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为实现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不懈探索,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3月,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康园志愿10号服务队在方兴社区康园党委的支持与实创公益发展中心的孵化下成立,志愿10号得名为每月10号固定开展的一场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负责人为康园居民张翠平。目前康园志愿10号服务队在册志愿者36人,从2017年至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服务包括公益理发、小家电维修、爱心义诊、推拿按摩、门锁维修等。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该组织目前已从发展阶段进入成熟阶段,“志愿10号”项目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参加包河区“乐治方兴”微公益创投并在合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优秀奖。我们将包河区方兴社区康园志愿10号服务队的发展经验概括为“三板斧”。

第一“斧”:运营机制筑牢“内功心法”

“党建+五社联动”社区治理路径:方兴社区坚持“全域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路径,打造“党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存在感,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力。辖区党员基于志愿服务意识自发参加志愿10号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占到志愿者总数将近三分之一,在社工的专业指导下与志愿者们一起整合社会慈善资源,进一步激活“五社联动”,延伸服务触角,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党员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激发居民参与,发挥基层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1+N”志愿服务模式:方兴社区依托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导入社区治理创新理念,积极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建立了相互支持、协调互动的“1+1+1+N”志愿服务模式。“1+1+1+N”为组建“1”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每月10号开展“1”场大型志愿活动,拓展“1”对“1”上门志愿服务,志愿10号服务队链接辖区内20余家优质专业资源形成了“N”个社区慈善资源的联动,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激活了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提升了社区治理“软实力”。

“两固两一”常态化活动形式:康园居民区是回迁安置小区,居民类型以失地农民和上岸渔民为主,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小区居民特征决定了居民需求的独特性,志愿10号立足居民实际需求,通过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服务,把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形成了“两固两一”的常态化活动形式,“两固”:固定时间——每月10号、在固定活动地点——康园南区北广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两一”:志愿者们统一着装,所有服务一律免费。简单但明确的运作模式,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

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就像是“内功心法”,实现社区治理由职能职责统筹到资源力量聚集的转变,帮助康园志愿10号服务队顺利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斧”:团队管理彰显“招式套路”

多渠道招募 维持团队稳定性: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招募不同群体志愿者加入。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现场进行拍照并发到家长群,吸引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加入到志愿10号服务队中来;通过与辖区物业公司、企业单位合作,允许参与的志愿者或其所属机构在志愿10号活动中进行摆台宣传等,通过资源置换,扩展志愿者来源渠道。除此之外,志愿10号服务队还将团队所有志愿者纳入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并发放“义粉护照”,由社工对志愿服务时长进行统计,志愿服务时长能够兑换精美礼品并作为评优依据。志愿10号服务队通过多渠道招募,增加了团队志愿者数量,扩大了团队人员的覆盖面,目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5岁,80后占到40%。

全方位增能 构建团队支撑力:康园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工发挥着使能者的作用,对团队负责人进行常态化督导,根据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提高团队负责人的团队管理能力和团队骨干的组织能力。社工站链接社区治理学院等培训资源,以“线上+线下”方式,培育团队成员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相关技能,并在微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督导赋能,以“督导+实操”的“新招式”,引导志愿10号负责人的角色从参与者转变成主导者,将团队骨干的角色从参与者转变成实施者。针对成员人际层面的增能,社工发挥着组织者的作用,线上微信群常联络,线下组织入户拜访、座谈会、外出团建等活动,织好团队成员间的情感“关系网”,增加了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保证了团队稳定性。 

多角度搭台 激发团队驱动力:社区多角度“搭台”,让社区社会组织上“擂台”演武,激发团队发展的驱动力。首先,搭建“表彰台”,激发志愿者动力:通过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根据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次数或表现,评比优秀志愿者,给予奖励,营造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提升团队成员成就感;另外,搭建“关爱台”,将资源适当倾斜:居民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及公益课程,社工第一时间通知志愿者或其家属参与,让志愿者感受到来自居民区的关心;最后,搭建“广播台”,宣传效果可视化:社工站在小区内外设置可视化设施宣传团队服务成果,如:拉横幅、设置宣传栏、播放宣传视频等,还制作纪念相册、帽子、纪念章等团队周边鼓励团队成员,激发团队驱动力。

管理团队就如习武练功,通过“南拳北腿”、“十八般兵器”,各类精心设计的“武功”,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熔炼团队”的目的。

第三“斧”:不忘初心打造服务品牌

“独门招式”打造服务特色:志愿10号之所以能够成为居民认可度高的品牌,是因为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志愿10号的实施流程明确,居民们知道志愿10号是什么,是做什么的,每月10号一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是志愿10号最基本的特征;而且志愿10号操作方法清晰,五年多的时间,志愿10号始终坚持每个月10号在康园居民区小广场为群众提供一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真正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志愿10号技巧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五社联动”、“1+1+1+N”、“两固两一”这样的基本服务模式可复制性强,服务效果好,志愿10号的服务模式也在整个方兴社区得到推广。

创新发展 焕发团队生命: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邱哲老师提出:“公益组织要利用方法创新、技术创新、角度创新、理念创新等链接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构建和促进专业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关系,助推公益项目可持续化运作。”志愿10号服务队通过每月一场的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不断创新,拓展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通过链接社区志愿者,开展“一个人剧场”活动,将暖心节目送到辖区孤寡老人家中;通过社区慈善基金“暖兴”工程,为特殊群体精准提供救助服务,把居民捐赠到方兴“义”仓的爱心物资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创新发展让志愿10号服务队不断焕发生命力。

不忘初心 彰显品牌力量 :志愿10号服务队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康园居民回迁后遇到的因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便和缺乏归属感问题,在五年多的实践中,在专业社工的培育指导下,团队初心不忘,运用闭环思维,让居民的诉求有回音,后续有举措,服务看得见,反馈听得到。现在康园居民提起志愿10号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志愿10号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有效回应了康园居民需求,拓展了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医等公益慈善服务领域的作用。志愿10号用实际行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推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志愿10号服务队这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方兴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渐渐长成一颗扎根公益慈善精神的“大树”,目前团队已经发展成一个自主运作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多元化参与、品牌化运行、常态化开展,不断赋予志愿服务新的时代内涵。据悉,志愿10号服务队已成为提升方兴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新亮点,同时也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方兴落地生根。(文/贾昊 刘冬梅 童莉敏)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innovation/2022/0908/418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