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界 社工站运营服务中的思考与反思

社工站运营服务中的思考与反思

2021年4月20日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国社工站建设需要在党建引领下、坚持高质量、专业化社工站发展方向。在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上主要聚焦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聚焦重点人群;二是发挥专业优势;三是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四是规范机构建设;五是强化监督支持。对此,社工站作为集人才、资源、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架构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第三只手”,它的定位和功能如何,是值得思考的议题。苏州市内各个区、市也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启了社工站的实践之旅。

不同地区社工站的建设发展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和当地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基础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苏州各市、区社工站建设运营百花齐放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苏州市加快推进社工站建设的同时,也引出承接社工站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些困惑和思考。

一、社工站定位

对于社工站功能定位各方是否清晰,明确达成一致共识。从政策环境角度,社工站属于政府延伸,是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职责分担,多方参与分工合作,促进为民服务社会化、社会服务社会化的第三方平台。对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言,社工站是社工行业的春天。“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提社工,有困难就到社工站找社工”这是社工职业身份的见证。对于服务受益方而言,更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有更多选择权获得更精细化、系统化的服务。可见,社工站在不同的相关方眼中其定位有所不同,但并不矛盾冲突,各方最终的落脚点是共识一致的——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政社服务共同体。

二、社工站社工定位

社工站定位明确后,再谈谈社工的定位和职责。通过走访一些社工站社工和主管了解到,他们的一致感受是“比以前做项目的时候事情更多了。”“对社工能力要求更高了。”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不难看出,社工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这就需要社工成为多元化的角色去应对一个综合体层面的各类事务和工作。在社工站运营建设中,社工是一个管理者、服务者、支持者、引导者、协调者、资源链接者······面对诸多角色的重合,这对我们社工机构和社工而言无疑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社工机构而言既要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又要满足出资方需要,同时还需要协同多方,共建共融。对于社工自身而言,需要持证或社工专业毕业为门槛。不仅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技巧,还需要宏观层面的系统思维,熟悉了解政策文化、学会管理、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等等。这样看起来社工是一张“万能牌”。但不可否认,社工站社工仍然是要坚守专业为本第一位的角色定位。只是在实际情况中会存在落差。会做项目的社工不一定会做社工站,会做社区工作的社工不一定会做儿童社工。这就需要社工不断去成长、去改变、去适应现有的社工站工作环境。虽然社工现阶段有些手忙脚乱,但这同时也是社工行业发展的新起点,是新时代社会变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社工站督导定位

说到社工站和社工定位,不得不谈社工站督导。社工站建设发展必然需要社工实务人才、高层次社工人才。但高质量社工人才的培养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有一套自上而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而社工站督导体系构建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了解,苏州已有部分市(县)、区构建了社工站督导评估体系。通过引入外部高校资源、资深督导老师构建市(县)级社工站督导平台,通过这一抓手针对所有街镇社工站进行自上而下的督导评估、专业支持等工作。这无疑是社工站运营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社工站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中关键的一步。

只是对督导体系的构建,如何充分发挥督导平台作用,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督导体系的构建,归根结底受益的是一线社工。一位资深督导老师曾说过“督事导人”。以事情为切入点,关键在培养社工人才。一般情况下,机构配置的内部督导可以聚焦社工站和社工本身,为社工站社工提供专业能力支持,保障社工站正常有序运作。作为市(区)级类似社工总站督导平台,我们着眼点可以延伸到本土社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社工人才梯队建设、行业引领作用的发挥等。这样内外督导可以各有侧重、有效配合,在一个系统架构下,有效推动本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昆山千灯镇社工站 苏州汀斯社工耿玉多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ight/2022/0907/418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