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工之家社工博览 “我做社工这十年”回首十年社工路 扬帆起航新征程
“我做社工这十年”回首十年社工路 扬帆起航新征程
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一名社工,我见证了社会工作事业的蓬勃发展。十年间,我已从一名社会救助领域的行政管理者成长为一名高级社会工作师(笔试合格)。回首十年社工路,扬帆起航新征程。
岗位调整,结社工不解之缘
2012年,我通过事业单位遴选从湖北省建始县乡镇财政所会计岗位调整到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岗位。服务城乡困难群众,成了我的本职工作。为迅速适应岗位,提升专业能力,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我在民政部门的网站上知道了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什么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等。全新的工作领域,等着我去探索。
即在其位,则谋其政。为在行政管理者和社会工作服务者角色之间灵活转换,更好服务群众,需弄懂行政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专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区别。我深入实践,渐渐清楚了行政工作主要以执行行政命令,完成工作任务为主,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着重于管理,相对宏观;社工不仅要“助人”,还要实现“自助”目标,致力于服务对象利益最大化,挖掘服务对象潜能,提升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于服务,相对微观。行政管理者角色,使我在政策倡导、政策培训以及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社会工作者角色,则为我开展服务提供了专业方法和技巧。
提升素质,走专业社工之路
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之后,2016年,我通过笔试取得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成为建始县第一个持证社工,踏上专业社工之路。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我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工作,致力于全面发展。有实务,也有督导;有个案、小组,也有社区服务;有调查研究,也有政策倡导。
致力于专业服务。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因专业知识的积累而不同。我服务的一个对象,两次服务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一次是在2013年,服务对象15岁,其父因病去世。我协助其申请农村低保,解决经济困难,进行心理安慰。服务简单,效果不明显。第二次是在2019年,服务对象读大三期间,其母突发心脏病去世,我对其进行了丧亲安抚、家庭辅导、协助申请特困人员救助、组织捐款、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挖掘其潜能、协助返校就读等服务,成功应对突发困境,并顺利完成学业。现在,服务对象已在重庆工作。6年来,我服务了200多例个案,10多个小组服务,1000余小时督导,开展多项社区活动。在专业服务中,既帮助了他人,也淬炼了自己,实现了自我价值。
致力于脱贫攻坚。全国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后,为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达到“应保尽保、精准救助”的工作目标,作为建始县“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我认真研究社会救助政策,主持编写《建始县社会保障兜底工作手册》,发放到全县410个村1200多名村干部手中,并多次召开视频会议进行政策培训,到重点村进行政策辅导,开展个案服务,对民政干部和村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足迹遍布270多个行政村。2021年,我被表彰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致力于调查研究。为使农村低保制度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以建始县12660户25015人农村低保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剖析案例,入户走访,探索解决农村低保管理中存在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问题,以达到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更加规范、对象更加精准、救助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公平的目标。解析社会救助难均衡、基层治理难稳定、家庭收入难核算、共同生活难界定、作风痼疾难消除等问题表现形式;剖析附加政策诱惑强、核对结果不精准、制度本身不完善、干部水平有差别、群众素质待提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提出加强低保制度建设促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组织、加强低保专项治理防腐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创模式等解决问题策略。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在《民风》杂志2022年第1期刊发。
致力于提升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专业素质。2016年参加民政部在井冈山大学组织的“三区”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参加省州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在中国社会工作网、深圳社工学院、233网校等网上学习,备考高级社工师。多角度、多层面汲取营养,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提升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探索不同群体的需求。我参加义工协会、当志愿者、抢险救灾、深入城乡社区走访,接触不同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特征,了解社会问题,不断调整认知,改进工作方法,外展服务对象。通过服务评估检验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每一例服务或活动,我都要进行效果评估,总结反思,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行业发展,尽一己绵薄之力
即为社工,终身是社工。这十年,中国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十年前的建始县,社会工作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无人才、无机构、无政策、无岗位。为了推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我扛起责任,勇挑重担,不遗余力,填补了这项空白。
社会工作行业要发展,关键靠专业人才。通过广泛动员社区工作者、村干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机关事业编制人员等群体参加社工考试,扩大社工队伍。在局党组的支持下,连续六年组织参考社工进行考前辅导300多人次。目前,建始县有持证社工25人,其中:高级1人(笔试合格),中级8人,初级16人。落实人才激励机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2019年,在我的直接推动下,县人社局批准了县民政局将社会工作专业设置为专业技术岗位,带动民政局、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工作人员考社工证,已有5人聘到专业技术岗位。
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关键靠社会组织。经过走访,征求意见,工作动员,分析政策环境,进行可行性研究,2019年,培育了建始县第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为其开篇之作,开启了破冰之旅。现在,建始县已有两家社工机构。乡镇社工站的建立,与社工机构相辅相成,共放异彩。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率,政策倡导是捷径。作为社工,要善于发现群众需求,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为提升公办福利院92名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通过政策倡导,促成按照建始县最低工资标准的三倍落实。留住了服务人员,也就留住了服务,留住了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杜绝困难群众申请城乡低保时的“推皮球”现象,通过政策倡导,落实在居住地申请和受理城乡低保,满足了困难群众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展望未来,思行业发展之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社会工作行业虽得到长足发展,仍需突破一些瓶颈,方能在专业化、本土化道路上行稳致远。
无缝覆盖,加强社会工作知识宣传。从实践看,乡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率较低,需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社会工作政策、服务模式、专业价值观等社会工作知识在群众中入脑入心,形成共识。
知识共享,加强社会工作结对帮扶。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性,需要建立省份、城市间结对帮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学习交流,达到“共同富裕”。
需求导向,加强社会工作项目开发。从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出发,开发社会工作项目,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在实务本土化中实现理论本土化。
贴身服务,加强乡镇社工站建设。乡镇社工站是社会工作覆盖广大乡村的前沿阵地,“五社联动”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只有完善社工站功能,发挥社工综融作用,配足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开展专业服务,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股长 肖飞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family.swchina.org/expo/2022/0818/417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