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点 浅谈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介入

浅谈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介入

据相关报道,我国去年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人,其中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达1.83亿人,网络普及率达94.9%,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已经成为当代家庭和儿童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使用工具,特别体现在学习和社交方面;也给家庭和儿童青少年带来了便利,譬如在疫情影响下的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在线教学,减少外出的风险。互联网开阔了儿童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但网络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譬如有的儿童青少年为了打游戏彻夜未眠,有的上网浏览黄色电影等。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不但影响了学业,还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那何为“网络成瘾”?网瘾为网络成瘾症的简称,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也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往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等,主要表现为手机网络成瘾。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本文通过为时一年多的现场行为观察和调查,并结合查询相关网络资料,对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预防对策;以及以社会工作为视角,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介入到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之中,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一、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网络成瘾的儿童青少年,主要原因来源于家庭方面,但同时社会因素和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共同起着作用。

(-)家庭因素。如今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在网上找到心灵的慰藉,所以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我曾经在学校附近经营一家奶茶店一年多,根据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长期互动情况观察发现:有些父母平时为了省事,直接给孩子手机,让他们自己去玩游戏或看动画,到饭点回家吃饭就好;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钱在外面吃,晚上在规定的时间里回来就好。只因很多家长的懒,才会让孩子玩手机去解放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少年,纠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模式出现了问题。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网瘾。

(二)社会因素。目前手机终端是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最多的设备之一,由于市场监管的漏洞,很多青少年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用几百块的零花钱在二手市场或者在网上就可以买到一部可以玩游戏和上网的智能手机。另外,还有网吧管理漏洞,我曾经在学校附近经营一家奶茶店一年多里,从有些学生口中得知:有些网吧青少年有熟人的,他们就可以进去上网;再或者是借成年人的身份证去上网。

(三)心理因素。网络世界能让儿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实现自我需要,并以此慢慢的产生依赖感。由于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自信心等原因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偏差,由于缺乏应对技巧和能力,在不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时候,容易丧失自信,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为了逃避困扰,他们以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在虚拟世界中发泄不满、寻求慰藉,获得满足感。不少儿童青少年自制力和自律性不强,很容易在网络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二、网络成瘾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一)心理方面。儿童青少年接触过多的网络信息,容易造成社会化的心理早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差、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爆粗口、早恋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验证,儿童青少年网瘾患者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上网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引发紧张性头疼、心血管疾病,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甚至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二)生理方面。儿童青少年长时间和长期看手机,容易保持低着头和弯腰驼背的姿势,这对颈椎和脊柱会产生损害。其次是对眼睛的危害,长时间的玩手机会出现视疲劳,导致眼睛模糊,眼睛干涩,甚至会引起近视。再次手机玩多了会影响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而且有些场所很容易接触二手烟,更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体格发育也相对迟缓。所以儿童青少年平常应该少看手机,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价值取向的塑造。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孩子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儿童青少年在玩手机的时候,由于父母监管漏洞或无法监管的情况下,很难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和不良文化(暴力、迷信和邪教)的影响,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价值取向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

(四)学习方面。由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严重的对学习产生厌恶,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三、如何预防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

从网瘾的主要原因来看,家庭教育是防治青少年网瘾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认真倾听孩子的情感表达和真实想法,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和迷恋网络的原因,发现网瘾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肯定和赞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每一个正确的想法或行为。让孩子在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欣赏和关爱,在父母的指导下勇敢去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父母通过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满足了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减少了孩子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才能从根本上帮孩子克服网络成瘾。因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中,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面长时间玩手机。

(二)多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和兴趣,把孩子其他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要一味限制子女上网。譬如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譬如画画班、篮球小组等等。并在周末陪他们一起去参加业余活动(室内或户外),譬如棋类游戏、志愿服务、爬山、打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图书馆看书、跑步、手工活动等等,养成良好的业余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参加,而不是孩子单独去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父母陪伴下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医生建议,严重或必要时须进行入院治疗,帮助其克服成瘾行为所致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恢复其身体及社会功能。

四、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法和对策

针对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工作介入,可以从三个方面介入: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

(一)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以“个案工作”介入,即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个体需求开展个案辅导服务。通过去标签化,优势视角等,强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技巧。以及运用以行为治疗、认知疗法及沙盘游戏治疗和园艺疗法,辅助家长帮助儿童青少年预防网瘾或戒除网瘾。

1.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常见的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行为塑造法、代币疗法、渐进式放松。

(1)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2)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2.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认知疗法,家长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交流协商,不要说教式,互相尊重,明确网瘾的不良影响,如荒废学业,损害身心健康等,使其对网络成瘾行为有本质的认识,慢慢戒除。

并通过长期的代替疗法,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譬如家长陪孩子游泳、打球,登山、旅游等。

3.沙盘游戏疗法是指择一些模型(玩具)摆放在特定的容器(沙盘) 里构成一些场景(作品) , 从而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把一些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无意识地释放和投射在沙盘中, 进而活化自我痊愈及成长的力量达到治疗目的。

4.园艺疗法(园艺治疗),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职能治疗、代替医疗),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园,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

(二)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或家庭开展的小组社会工作,通过开展支持性小组、教育小组,让儿童青少年减少对手机网瘾的依赖,协助家长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良好发展。

1.针对青少年开展的小组社工对于网瘾青少年应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等,譬如心理减压、抗逆力学习、优势视角发掘、学习减压、自信心培养等等。与此同时,并提供学习指导计划,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提高社交技巧小组(教育小组):人际需求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舒茨(William Schutz)的人际需求理论,包括感情需求、包容需求、支配需求。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言行。在小组过程中,组员在社工的指引下,加深自我的认识,学习并且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利于组员实现他们的人际需要。小组的开展旨在帮助组员学习交往技巧、改变人际交往模式,拓宽人际交往空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专注力提升小组(教育小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儿童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观察和模仿能力极强。小组主要通过社工向组员讲解专注力相关知识,带领组员通过以视听觉 专注力、思维专项、抗干扰专注力等内容为主题的互动和训练,引导其认识自身优势和能力,掌握提升专注力的技巧。

(3)学习减压小组(教育性小组):以“减压”为主题,包含认识压力的危害、了解自身的压力源、学习减压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在小组过程中,社工从“初识压力”、“识别压力的来源”、“压力对情绪的影响”、“缓解压力有妙招”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及结合游戏、情景模拟、团队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使组员体验、学习及再应用,让参与的儿童识别压力来源,学习缓解压力的方法,以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4)品格素质培养小组((教育性小组):为了让青少年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合理管理情绪,懂得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和主观选择的双重性,让青少年能通过主观选择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能意识到自我的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5)我与互联网的故事(教育性小组):以封闭性形式开展,帮助小组成员戒除网瘾,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朋辈关系,争取学校和社区的资源支持,修正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矫正偏差行为,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网时间。

2.针对家庭亲子开展的小组

(1)亲子关系培养小组(支持小组):主要通过以角色扮演、信任游戏、手工协作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体验学习一致性沟通模式。角色扮演,通过家庭角色互换的扮演,让孩子尝试一天做一回父母,感受父母面对一个沉迷于网瘾的孩子困惑与痛苦。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意识到当初的放纵给父母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并认识到自己的坏习惯并努力改正,还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增强有效的积极引导和亲子沟通技巧,协助家长调整个人情绪,改变不合理信念,从而通过家长的改变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改变,逐步改善家庭关系,并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发展。

(2)学业辅导压力与情绪管理小组(支持小组):小组以针对性地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为家长们解压。在小组过程中,社工带领家长们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知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并针对家长们在辅导课业中会出现的问题,协助他们掌握学习辅导方法;从专注力练习、提升执行力和控制情绪这三方面给予家长们专业上的支持,让家长们进行每一天的情绪变化记录,增强他们的改变动力。

(三)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工作将学校、家庭和社区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利益最大化。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形成“3+1”互动教育模式,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合力作用。开展儿童青少年相关的社团活动、学习辅导和教育活动(道德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促进社区儿童青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发挥行政社会工作的作用,对儿童青少年相关的法规、政策或制度进行倡导,如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建设未成年人课外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援助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社会生活体验基地、举办青少年网络文化节、建立不良网络行为举报和处理中心,并建议正式机构或者单位成立网瘾辅导中心。

五、总结

预防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模式;其次,学校、社区和社会等多方面应协同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儿童青少年精神生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养成健康兴趣爱好,预防青少年问题的产生。

再次,社会工作对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介入,主要以预防为主。以个案、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让儿童青少年减少对手机网瘾的依赖,协助家长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良好发展。以及通过行政社会工作的倡导,建立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罗建胜,男,曾任深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初级社会工作师,2013年正式从事社区社会工作至今,主要服务于儿童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领域。致力于服务社区七年中,开辟了社区四点半课堂积分制系列管理制度,以完善的管理机制运营社区。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view/2022/0817/417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