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法规政策条例 江苏:建立健全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深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
江苏:建立健全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深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苏政办发〔2022〕60号,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完善全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规划》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对“十四五”时期江苏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江苏要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规划布局、服务设施、功能配置更加完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更加科学;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充实;“五社联动”治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省级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全省美好和谐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
《规划》明确健全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深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支持其向社区延伸服务,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下沉到一线,在场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到2025年,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等服务站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规划》突出江苏特色,细化设置了12项主要发展指标,在国家规划设定的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超过18人等指标基础上,新增了7项发展指标,包括实行全科服务模式的社区覆盖率达到90%、困难群众走访发现机制建成率达100%、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达到18%、开展精神障碍城乡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覆盖率达100%等,更加突出重点服务人群。增设了“五社联动”机制建设行动专栏,并在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拓展设置了社区托育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等更多内容。《规划》注重夯实基层基础,从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等三方面充实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积极回应了群众关切,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基础功能配置。
《规划》提出5项重要举措:一是完善城乡社区服务格局。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强化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地位,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全面健全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制度,促进法治建设进社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提升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品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场所设施,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城乡社区面向重点人群的兜底保障服务,加大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助残、就业、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便民服务,强化安民服务功能;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精细化,更高质量服务居民群众。三是提高城乡社区服务效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社区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五社联动”机制,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健全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区志愿服务能力、社区慈善服务供给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效能的具体措施。四是加快城乡社区智慧化建设。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在社区治理服务中的迫切需求,突出城乡社区智慧化主线,将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促进社区服务智慧化、探索群众自治智慧化进行统筹安排,丰富了社区服务智慧化内涵,强化了治理、服务、自治智慧化融合发展。五是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着重从合理确定社区工作者配备标准、提升社区服务人才素质等方面入手,引导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完善职业规范、服务标准和激励机制,促进我省各类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着眼于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需要,设置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质量提升工程、社区应急体系强弱项工程、社区矛盾调处体系建设工程、社区医疗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等4项重点工程,引导各地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查缺补漏、创新发展,不断夯实城乡社区服务的基层基础。此外,《规划》还围绕强化组织领导、法治支撑、政策创制、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责任,推动《规划》有序实施、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laws.swchina.org/policy/2022/0811/41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