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五社联动”模式,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以培育与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例

“五社联动”模式,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以培育与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例

前言:

“五社联动”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人才为力量、社区企业为支撑、社区基金为依托,培育与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

一、案例背景介绍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手法之一,在社区治理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的服务方式,其中发展志愿者、培育骨干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组织等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目前社区群众性文体组织比较多,他们一方面自我服务,自娱自乐;另一方面服务群众,快乐他人,在社区服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建设幸福社区,促进社区治理服务重要意义,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包括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公益慈善救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本案例旨在阐述社会工作者探索“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对在社区培育与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经验进行总结分享。

二、案例预估需求

(一)“混合社区”的存在,为社区治理带来挑战由于经济发展、社区规划、外来人口融入等因素,均存在新旧村混合的情况,“混合社区”问题多且难,解决难度大,给社区治理带来挑战。

(二)环境卫生治理难度大,问题类型多样,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由于辖区范围相对广,各社区情况存在差异,类型、数量多样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密集,外来人口众多,社区硬件社区配套不到位和资金人力资源等影响,街区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河涌污染治理、卫生死角整理等问题;同时社区中现有的露天投放、沿街随处投放点多且乱,产生的气味、滋生的蚊虫等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

(三)居民群体情况复杂,参与社区事务意识、能力不一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在文化、受教育程度、归属感、职业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社区的群体主要可划分为学生、上班族和老年人,他们在服务意识、服务时间、服务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前两者因为学业、工作等原因,能参加服务的时间有限,后者虽有时间,但参与的意识、能力可能还需提升。

三、案例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目标:培育与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发展成为自主运行的社区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格局。

分目标:

1、宣传社区治理公益志愿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服务意识;

2、培育社区骨干志愿者,提高社区治理公益志愿服务能力;

3、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并发展成为自主运行的社区社会组织。

(二)服务理论

1、认知行为理论是有关人们对于他人或自己的工作、学习或其他行为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的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在混合社区卫生治理项目的推进工作中,居民们受过往自身文化水平、投放习惯、对政策的理解等因素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对他们对服务的参与、认同和执行,社会工作者通过加强社区教育,利用不同渠道、不同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环保、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服务,以推动居民对社区治理、卫生文明行动的整体理解和支持,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地区发展模式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社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因此,加强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为社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合心力,进一步加快社区发展的步伐。

(三)服务具体安排

1、实行前期: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发展阶段

以社区为平台搭建联动机制,联动社区村居委、学校、企业等有关部门,扩大宣传公益志愿服务;通过各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服务宣传志愿服务,发展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包括通用性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志愿者志愿服务能力;扩大公益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带领志愿队伍参与社区治理服务。

2、实行中期:社区社会组织成立阶段

(1)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开展组织筹备议事会,确定组织名称、服务宗旨、业务范围等章程内容;选举队长、副队长等志愿者担任队伍要职;社区社会组织申请备案;开展组织授旗仪式,组织正式成立。

(2)以专业社工人才为力量有针对性的长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常规性志愿服务,增强组织成员志愿服务能力,把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数据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营,让组织步入正轨。

3、实行后期:社区社会组织成效评估

(1)过程评估:招募志愿者数量、培育领袖志愿者数量评估;志愿者培训数量及社区治理志愿服务能力评估;社区社会组织壮大、成立以及备案情况评估。

(2)结果评估: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成效评估。

案例服务实施过程

(一)实行前期

以社区为平台、社区企业为支撑,搭建联动机制,调动社区村/居委、学校、企业等扩大宣传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初期,结合搭建幸福村建设服务通过在社区宣传招募志愿者加入,特社校联动进行宣传,以学生影响家长,促进社区内的居民也加入到队伍中来。通过和学校沟通,积极发动家长成为志愿者,灌输志愿服务理念,促进其先成为志愿者。当然在此也需要一些辅助资料,如志愿者注册指引、i志愿系统和时间银行等内容的宣传单张;志愿服务介绍展板、志愿者宣传视频等,可以直观方便居民了解公益志愿服务;建立微信群,分享志愿服务的照片等给其他人员知道,影响和吸引其他人员的加入。每次志愿服务现场都拍照发群,让群里的其他家长看到,激发其他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学校各班级发家长群,吸引更多的家长的加入,逐步壮大队伍数量,增加公益志愿服务力量。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人才为力量、社区基金为依托,及时针对有意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先从通用性培训开始,如告知他们什么是志愿者,如何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再到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流程。再到针对初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以及如何站岗、如何作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培训。

(二)实行中期

筹备会议:在组织队伍从零到有,从几个人到十几个人时,看到了队伍的成长,在组织队伍出具规模时,社会工作者联动村居、学校和队伍代表一起开展组织筹备会议,各方代表发言,都希望可以成为一支正式的社区社会组织,所以组织备案工作提上日程。针对组织章程、队伍名称、服务宗旨、业务范围等进行协商、投票、确定。

备案阶段:在队伍中也发现了一部分积极的志愿者,他们有亲和力、号召力和领导力,可以发展成为队伍骨干志愿者,并可以担任组织队伍要职,如队长、副队长、秘书长等职务。并完成备案信息收集整理。

成立仪式:在合适的时机,社会工作者都邀请村居学校、组织队伍成员及代表参与了授旗成立仪式,并广而告之给其他居民知晓,扩大宣传知晓度。

成长阶段:调动社区基金及专业社工人才针对组织队伍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业务培训,提高组织服务能力。如主要业务内容是垃圾分类点站岗服务,从队伍成立后,每周末都开展站岗志愿服务,在服务中把理论转变成实践,提高自身志愿服务能力。针对队伍日常管理、服务等都进行系统化、常规化、信息化、数据化、规范化的管理,激发组织自主性,逐步成为完善的社区社会组织,现在该组织队伍不仅参与到社区的垃圾分类点站岗服务,还积极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更大程度上的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实现共建共治。

成熟阶段:志愿服务组织成立后,社会工作者提前针对领袖志愿者进行培训,从活动发布、招募人员、开展活动时签到、扫码、拍照;再到活动后志愿服务时数确认等操作,都由骨干志愿者全权负责,社会工作者进行协助。如亲子志愿服务组织慢慢向学校其他如清洁校园、协助学校六一游园活动发展,并可以在暑期发展队伍成员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让队伍逐步发展成熟。

(三)实行后期

实行后期,针对服务情况进行各方代表访谈并反馈,综合评估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区治理情况,进行总结及预设目标达成情况评估在社区治理中的成效。

通过访谈、问卷、观察居民参与各类社区公益服务的数量和效果,评估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所提升,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前后对比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组织志愿队成立社区组织,增加公益服务社区治理力量,并为社区治理出力,评估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治理能力增强;通过观察、前后对比组织从无到有、社区治理前后情况对比,评估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成效。如已发展成为成熟的队伍,由组织自主领导,骨干志愿者主导带领志愿服务组织做恒常站岗服务,五个月服务71次,服务1000人次,提供志愿岗位711个,志愿服务时数大1422小时。

案例服务实行成效

(一)积极发挥“五社联动”作用。

在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的过程中,搭建了五社联动平台,形成了以村居党委、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企业以及社区基金组成的联动机制。在村居党委的引领下,社会工作者积极发动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的参与;在公益志愿服务中,离不开社区企业和社区基金的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成立后也在社区治理中扮演其五社联动之一的角色。

(二)社区参与力量和能力的壮大,改善社区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公益志愿系列宣传服务,还通过村居、学校宣传招募志愿者,提高了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增强社区居民的公益志愿服务意识,并壮大公益志愿服务力量,从无到有20人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队伍。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公益志愿服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及时的给与支持,开展多场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提高组织队伍服务能力。社会组织成立后,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中,并对环境治理、校园交通安全等社区治理问题得到改善。

(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增加社区治理服务力量。

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加,参加社区活动的频率也增加,对于社区参与的意识也有所增加,在社会工作者的推进下,志愿服务组织队伍越来越壮大,志愿服务能力的增强,促进组织队伍发展成熟,并且可以自主运行,进行常规的垃圾分类站岗、宣传和清洁卫生等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增加了社区治理公益服务力量。

案例专业反思

(一)结合调查结果,以需求为导向,分析找准需求点。

社会工作者首先要通过访谈、问卷以及观察的方法,了解社区的整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找准需求。结合需求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服务计划。结合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了解现有社区社会组织的情况,找到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所以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是必要的是不可或缺的。

(二)结合社区特点,找准切入点。

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了解社区特点,根据社区特点,寻找组织培育的突破口,往往万事开头难,组织培育要先有目标对象,社区里的人口技术大,人员复杂,要怎样在这些人中找到我们的目标人群也很重要,所以社会工作者巧妙结合社区人群特点,找准切入点,如初中生、小学学校家长,发掘目标对象,并积极发展志愿者,从而影响家庭成员和其他居民,吸引其他人员的加入。

(三)常充充电,多实践理论,提高志愿服务能力。

社区社会组织成员,从刚开始成为志愿者,到最后成为组织里的骨干志愿者,其专业服务能力也要提升,这些都离不开专业培训的支持。从入门的通用性培训到专业的业务培训,包括发掘培育骨干志愿者的能力,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一个系统的培训计划支持。并且也要有常规的实践机会,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志愿服务中,积累经验,增强组织志愿服务业务能力。

(四)秉承优势视角,利用骨干力量,发展成熟组织。

社会工作者在所有志愿者里,培育积极骨干志愿者,协助组织发展成熟。骨干志愿者可以做培训师、可以出谋划策,让垃圾分类站岗服务变得有趣吸引人;可以完成日常活动发布、招募录用人员、分工安排、签到签退、志愿服务时数确认等后期工作,还能在临时突发事件时,承担起责任来等等。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都离不开这些骨干志愿者的付出。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  郑环环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2/0727/416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