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风采 我做社工这十年——从一线社工到行业代表

我做社工这十年——从一线社工到行业代表

一、情怀落地,备受质疑

201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拿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证书,向社工机构投出了简历。很快,我凭着“社会工作”专业对口的优势顺利入职。入职后,我才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没有选择在社工机构就业,大部分人的理由是薪酬太低或发展前景不明朗。同学们会质疑我:“你靠社工的工资能养活自己么?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气。”我陷入了深思。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令我对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价值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通过学习、实习和社会交流,我认为社会需要有社会工作者这份职业来支持运转。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9部门和群团组织于2012年4月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提出了要求。在政策指引下,我入职的社工机构是家乡首家本土社工机构,以项目社工的形式招聘运营区内首个政府购买项目——家庭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的运营意味着区内社会工作服务正式打开,社工这份职业,正式进入到群众生活中。

二、何为专业,唯有提升

作为高明区首家社工机构,和我一起入职的5个同事,只有我是社会工作专业,其他人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广告设计、中医药学等。一瞬间,我成为了团队里理所应当承担更多专业工作的角色。何为专业?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个案缺乏经验,小组招募人数不足,社区活动被质疑比不上村居工作人员开得好,社会阅历不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毕业生面临的种种,我也无法避免。为了提升社工的专业能力,督导、培训、个案演练、季度交流、评估等,充斥着我服务以外的生活。工作时间开服务,休息时间学习提升,成了社工人的日常。亲戚朋友不解:做社工不就是上门聊聊天,做做资料,慰问困难户就结束了?为何如此忙碌?钱少事多的工作,大学生为何还要去“碰钉子”?

社会工作是综合性的学科,面对服务对象需要处理的问题是多样性的,对社工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说持证是资质门槛,那么社工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专业体现。2013年机构的社工团队,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年轻富有活力,却也缺乏经验。为了增强自身的经验积累,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街展、扫楼、拜访村居/社区、社区漫步、社区调研……只要是有助于深入社区扎根的服务,我们从不推脱,最高峰是一年时间开展了200多场社区活动。随着社工身影的频繁出现,群众遇到难事逐步愿意来社工机构寻求帮助。家暴问题、亲职教育、邻里矛盾、辍学问题等,越来越多群众愿意到社工机构咨询服务。媒体对社工服务的报道随着增加,良性循环下,区内政府转移职能的社工服务项目数量倍增。

还记得当年我在家庭服务中心担任社工时,有一个个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李小姐因为孩子患白血病,经济压力非常大,自己是香港户籍无法在地申请相应的政策帮扶,无法解决后前来咨询。经过了6次跟进后,因为户籍问题李小姐最终没有申请到资金帮助。我感觉到很内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结案那天,李小姐送了一张卡给我,里面写到:“因为孩子患病,我跟很多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我最喜欢和社工阿珊聊天,她跟其他工作人员不一样。她总会耐心听我说,给我安抚,重点的是她不会因为我不符合政策而拒之门外。这让我感到真正的关心,让我有勇气和孩子继续撑下去。”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从那以后,我领悟到助人自助的真正涵义,第一步必须要做到接纳与关怀,才是一名社工应有的专业素养。

2013年-2016年,区内社工服务主要以妇联购买的家庭服务中心为主,工会购买的职工服务为辅。到了2017年,区司法局开始购买社区矫正服务,2018年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年来,越来越多政府购买项目出现,长者服务、婚姻家庭服务项目、医务社工、社会救助服务、党建服务等服务争相涌现,社工购买服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政策出台,良性发展

   2016年是我区社会工作发展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重要划时代时刻。在高明区民政局的牵头下,通过区领导走访各个项目承接方、购买方以及考虑我区实际情况,区民政局出台了明民字[2016]138号——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规范指引》的通知(盖章),明确规范了政府购买社工项目的指引,通知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内容、购买程序、购买期限、购买预算制定、绩效评估、人员要求、财务考核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指引。本地政策指引的出台,使得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有章可循。值得提出的是,通知明确规定人员经费和机构管理费的占比,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社工的薪酬待遇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项目开拓的深入和社会需求的拓宽,社工机构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受民政局邀请,我有幸在2019年担任区社会工作协会的执行会长,协会的任务是致力于团结凝聚区内社工机构抱团发展,相互促进。得益于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区社工协会从管理架构、制度调整、探索调研和人才培养上,全面为我区的社会工作事业保驾护航。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截至2022年,我区注册的社工机构有13家,在职持证社工人数约250人,承接项目类型几乎覆盖了区内90%的民生事项,如双百社工、婚姻家庭、康园中心、党群服务、医务社工、企业社工、社区治理、社区矫正、社区戒毒与康复等。据统计,我区社工服务项目资金流在2021年超过1200万元。此外,在疫情来袭期间,社工已经成为社区防疫的重要补充力量。作为社工协会执行会长,看到区内社工事业的崛起,社工工作被认可,我感到非常自豪。

四、十年坚持,十年同成长

从事社工行业十年里,从被质疑到被认同,从被误会到被理解,从被看低到被尊重,我付出了许多情怀与努力,流过的汗水和泪水依然历历在目。我付出的同时,行业也回馈了我丰硕的果实。我于2016年获得“佛山市社工之星”称号,2018年获得“高明区卓越社工”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2019年高明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得“高明区优秀党员社工”荣誉称号等,2022年获得区民政局邀请,为双百社工开展培训课……机构也随之从区级荣誉,逐步往市级和省级荣誉迈进。2017年机构获得“佛山公益慈善年度优秀组织”,2018年获得“佛山市品牌社会组织”称号,2020年获得“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21年获得“高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获得“优秀禁毒社工机构”……

一步一脚印,从一线社工逐渐成长为机构管理者,我逐步成为区内社工行业的代表人物。我所在的机构也从区内首家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为区内社工人数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机构。可见无论是社工,还是社工机构,不仅能在专业领域中被认可,同时还可以在社区教育、党组织建设、青年文明号等不同层面被肯定。十年坚持,我与机构共同成长,同时见证了区内10年的社工发展历程,让我与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五、突破瓶颈,迎来彩虹

十年来,我遇到过两次瓶颈,一次是机构发展遭遇资金拖欠无法发出工资,第二次是晋升管理层后出现职业发展瓶颈。两次瓶颈期使我压力巨大,一度想要离开社工行业。关键时刻,我身边的团队及时伸出援手,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督导协助我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创造机会送我到新加坡学习深造。我还记得当时机构总干事语重心长的话语:“面前的路走不下去的时候,暂时停下来,走出去看看其他人走的路,你会获益匪浅。”别人能坚持的,我也能坚持。突破瓶颈,我在社工行业的发展稳步向前。

每一年毕业季,我都会看到很多就读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踏入社工行业。在我看来,社会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从种子到发芽,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茁壮的树苗。它有潜力也有能力向阳而生,如果有更多人给予阳光与土壤,它会成长得更快更成熟。年轻人,理应无所畏惧地闯一闯,突破瓶颈,就会迎来绚丽的彩虹。十年回首,如果当初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初心,选择社工行业。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tyle/2022/0722/41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