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个案工作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困境的介入研究——基于广西G社工机构一个个案的分析

个案工作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困境的介入研究——基于广西G社工机构一个个案的分析

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一群体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多面临着心理、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困境。然而,直至2019年6月,我国民政部等十二部委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因为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出台较晚,加之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未能及时被纳入保障范围内。当前,学界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障政策等宏观层面,对个案工作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的实务研究相对较少,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可以整合资源、有效满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帮助其走出困境。本文旨在对个案工作如何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成长困境展开个案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相关政策及保障,对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概念也有了明确的解释。因此,本文采用民政部等部门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界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

(二)理论基础

本文以优势视角为理论基础。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服务对象,认为社会工作者所做的服务并不是专注于问题和症结,而应该立足于去探索和发现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并强化服务对象对自己优势的认识,以协助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不幸,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都处于一种较为困难的生活环境当中,社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优势视角去发现服务对象潜在的优势和环境,扩展有利的资源,引导服务对象对自身能力和优势的认同,增加其自信心,链接优势资源,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提升服务对象自助的能力的服务目标。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

对现有有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成长困境的相关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案例和政策、新闻报道等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面临的问题和现实需求,进一步分析社会工作的介入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影响以及可改进之处。

2.实地研究

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进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活环境,综合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以无结构的深入访谈,了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现状困境及目前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并在个案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中,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行为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

二、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与成长困境分析

(一)G机构及案主基本情况

G机构位于广西钦州,成立于2017年8月,目前机构共有工作人员五名。该机构自成立以来,承接了多个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2020年4月,G机构承接了政府购买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项目,走访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604人,本文选取的案例便是在这一项目的走访过程中发现的。

服务对象小斌,11岁,是P镇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目前读小学三年级,现在家里只有奶奶和小斌自己。小斌父亲曾多次因吸毒被送进戒毒所。2019年年初,父亲因复吸,再次被送去强制隔离戒毒。母亲在小斌幼年时就已经离家出走,至今都没有与家里联系。小斌家里有两层瓦房,但房屋比较破旧,楼梯狭窄且没有扶手,安全隐患较大。由于吸毒问题,父亲并未尽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小斌一直由奶奶抚养,但奶奶没有收入来源,小斌也并未获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因此两人仅靠低保维持生活。小斌口齿清晰,行为端正,但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也不多。

(二)案主成长困境

1.心理困境。小斌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而奶奶对小斌心理方面的关注不仅处于一种没有意识的状态,还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小斌对比,偶尔也会在小斌耳边抱怨,而小斌也很少对奶奶敞开心扉,内心的烦闷得不到及时的疏解,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父亲因为吸毒而被强制戒毒的情况,使得小斌对毒品产生了好奇和恐惧的心理。另外,父亲的遭遇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样特殊的家庭境遇难免会让小斌听到一些闲言碎语,这些都加重了小斌的心理压力。

2.经济困境。小斌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一方面,奶奶年迈,劳动能力下降,并且身体也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平时只能在家种点东西,能拿出去卖的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收入来源。而另一方面,小斌目前正在上学,吃穿等要花钱的地方多,他最多也只能在课余时间帮奶奶干点农活。因此祖孙两人基本上只能依靠低保维持生活。

3.人际交往困境。因为家庭的各种变故,造成了小斌缺乏自信且敏感、内向的性格特点。经社工了解,小斌在家很少和奶奶分享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是奶奶问一句,他才答一句,但奶奶为家里的生计操劳,并没有太过关注与小斌的交流,因此祖孙两人的沟通是比较缺乏的。小斌平时在学校也很少跟其他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

三、个案工作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困境的实务过程

(一)介入目标与步骤

1.介入目标

通过个案工作的介入,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为服务对象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服务对象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第二阶段,协助服务对象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缓解其经济困难的问题;第三阶段,通过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并通过毒品知识的教育宣传,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毒品;第四阶段,协调服务对象的周围环境,为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第五阶段,结案,巩固服务对象已取得的成果,并处理好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

(二)介入过程

1.第一阶段:建立专业关系

服务对象小斌是社工在P镇开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入户调查时发现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查过程中,社工首先向小斌一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及调查的目的,在初步了解了小斌的家庭情况后,社工认为可以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为小斌提供服务以解决其面临的困境。由此社工向小斌和奶奶表达了这一想法,并以诚恳的言语及同理心告知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双方需要履行的职责,小斌奶奶也表示同意。随后,社工与小斌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交流初期,小斌表现出了明显的局促不安,在社工耐心温和的语气下,小斌开始慢慢放松,也逐渐与社工有了互动。通过初次接触,小斌虽然没有完全敞开心扉,但也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达到了建立初步的专业关系这一目标,也为之后开展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协助申请补贴

在与小斌建立了初步的专业关系之后,服务进入第二阶段。社工对小斌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评估之后,认为小斌符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认定条件,随即协助小斌收集申请补贴的所需的材料,并代之向当地村委提出申请,帮助填写申请表。申请过程中,社工发现村委对于申请流程以及申请表的填写规范等内容都不是很清楚,需要社工进行一步步指导。在社工的帮助下,小斌成功申请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补贴,有效缓解了小斌一家的经济困境。

3.第三阶段:挖掘潜能,重塑自信

通过与小斌的深入交流,社工了解到小斌很少他人交往是因为害怕别人不喜欢他,所以他也不敢迈出那一步。针对小斌缺乏自信的问题,社工首先是以“留作业”的方式,让小斌每天向奶奶分享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增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尝试让小斌运用优势视角来看待自己,引导小斌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社工发现小斌其实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男孩子,很会照顾其他人的情绪,因此社工便从这一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小斌对自己这一优点的认识,并鼓励他尝试与村里的同龄人接触。在社工与小斌的共同努力下,小斌迈出了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此外,针对小斌特殊的家庭情况,以及小斌对毒品产生的好奇和恐惧,社工决定为小斌开展毒品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服务开展过程中,社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辞以及小斌的行为表现,以免让小斌产生因为父亲吸毒而被强制戒毒的羞耻感。通过用手机观看禁毒宣传片以及仿真毒品和毒品卡片的观摩,让小斌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其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

4.第四阶段: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试图通过帮助小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将小斌的周围环境加以利用,为小斌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首先从家人入手,社工通过与奶奶进行沟通,让奶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重要性,同时为奶奶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改变奶奶的教养方式,让奶奶平时多关注小斌,给小斌更多的鼓励,与小斌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其次,从同辈群体的角度出发,鼓励小斌多与村里的小伙伴玩,同时也引导同村的小伙伴与小斌加强联系,互帮互助。此外,社工也联系到了小斌的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多关注小斌,给予小斌更多的帮助,班主任也表示对小斌的情况有所了解,会向小斌提供帮助。最后,社工与村委进行了沟通,希望村委能够持续关注小斌一家的情况,给予村委方面的支持。

5.评估与结案

经过社工的介入,小斌的困境有了缓解,在评估了小斌的变化之后,社工决定予以结案,并提前告知了小斌。在结案阶段,社工首先与小斌回顾了整个服务过程,让小斌意识到自己已有的改变,进一步增强他的自信心。在整个结案过程中,社工也特别注意到了小斌的情绪问题,并将最后一阶段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了对小斌未来的规划上,引导其乐观的看待今后的生活,防止他因为结案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

四、个案工作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困境的难点与建议

(一)个案工作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的难点

1.专业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专业关系是服务开展的基础,而社工在这一步显得较为吃力。因为本案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年龄偏小,并且性格较为内向,对自己的特殊身份比较敏感,很少能主动向别人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想要的帮助。多数情况下是由代理监护人来表达需求,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更多的是处于被动的角色。这一现象会很可能会影响社工对案主真正需求的甄别,从而导致案主需求与后续服务不对称。

2.案主自决原则的遵守

在整个个案工作过程中,社工对于案主自决和调动案主的主动性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一方面的原因是服务对象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自决的意识也较差,社工容易以为案主好为由,有意无意的忽略案主自我决定的权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社工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对于服务对象的自主性意识不足。所以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社工更偏向于灌输式的服务,而小斌更多的只是服务的接受者,这对于维持小斌的改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3.资源的链接

资源链接作为社工的必备技能之一,在需求比较复杂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个案的服务起着推动作用。然而在本案中,社工自身和机构所拥有的资源有限,所以在资源链接方面的能力表现的比较弱,无法为服务对象链接到更多的诸如爱心企业等有帮助的资源,因此在以后的实务当中,如何链接到有效的资源也是社工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对个案工作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改进建议

1.熟练运用专业技巧,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对于个案工作的开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案的开始阶段,社工通过温和的语气让小斌逐渐放松,但并没有完全信任社工。面对这种情况,社工应该要熟练使用倾听、专注、同理心以及鼓励等支持性技巧,并且要提前查阅案主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全面了解案主,学会从案主的兴趣爱好入手,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案主放下戒备,逐步取得其信任,从而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 遵守专业伦理,厘清社工角色

在个案工作的服务过程中,社工往往不会拘泥于某一特定的角色,可以是支持者、鼓励者、倡导者,也可以是资源链接者或是管理者等等,但不应该是决策者。社会工作讲求案主自决,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服务中也应当如此。本案中,社工出现违反案主自决原则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工对专业伦理的不够重视。专业伦理是贯穿整个服务过程的,因此社工一定要明确自己在个案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服务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以及服务实施中,都需要与案主协商,充分尊重案主的意见,使之在自决、自愿的情况下走出困境。

3.建立资源库,实现精准对接

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服务时,不仅需要正式资源的支持,还需要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来补足正式资源存在的缺口。本案的服务对象小斌,面临着心理、经济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困境,单靠社工给予的帮助会使整个服务过程走的更艰难。因此,这也要求社工在社会资源的链接和整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机构应当重视发展本土资源,与不同的社会组织、机构以及企业进行沟通协作,也可以发展本地的志愿者团队,逐步构建一个当地的资源库。同时社工也要增强自己对资源的掌控、整合能力,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精准对接,提高服务的质量。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社会工作 全婷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2/0606/413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