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这是我爱的家,也是爱我的家——白血病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干预案例
这是我爱的家,也是爱我的家——白血病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干预案例
一、背景介绍
2020年10月,服务对象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这时距离她的三岁生日还不到一个月。在确诊后,服务对象就在医院里经历着一系列的治疗。2021年1月初,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社会救助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从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服务对象的情况,立即安排了入户探访,进一步收集该家庭详细信息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帮扶对策,帮助服务对象重返温暖的家。
(一)家庭成员情况
服务对象一家是新苏州人。因父母离婚,服务对象和姐姐跟着母亲、外婆一起生活。母亲在高新区工作,离家距离较远,一般周末回家。在治疗期间,父亲选择停薪留职,和外婆一起在医院照顾服务对象。爷爷也从老家来到苏州,负责照顾正在读六年级的姐姐。姐姐是服务对象的骨髓捐赠者。
(二)家庭经济情况
2018年,服务对象父母因感情破裂离异,法院判父亲每月支付2000元抚养费,但他欠着高额外债无力支付。故主要由母亲的工作收入担负着一家四口的家庭开支。2020年上半年外公因病去世,家里已支出不少费用,服务对象的重病让本就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三)家庭情绪情况
自服务对象确诊后,家中每个人都在为服务对象的治疗而奔波。看着服务对象病情的起起伏伏,家人的心情也随之波动。在面对社会工作者时,服务对象的母亲有很强的倾诉欲。家中笼罩着阴霾,其他人也难以纾解心中的痛苦。
(四)社会支持网络情况
服务对象一家为新苏州人,对社区居委会、救助中心等正式资源不太熟悉,邻里关系也比较一般。母亲刚换新工作,建立的朋辈群体尚不稳定,无法提供经济及情绪上的帮助。
二、服务过程
(一)问题分析
1.理论基础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需求分析
(1)经济支持需求
因家中的连续变故,服务对象母亲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撑孩子高额的治疗费用,已向亲戚好友借了二十余万。父亲一方因外债也无法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
(2)心理疏导需求
服务对象的母亲及外婆刚刚走出亲人离世的阴霾,却又面临着孩子的重病,这对二人来说是精神上的重创。生活、工作、就医等各方面的压力令她们难以喘息。
(3)家庭沟通及互动需求
即使因服务对象而重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依然存在着障碍。服务对象父母的矛盾很深,一时难以纾解,特别是父亲一直无法支持费用支出,母亲对其更加不满;爷爷一直生活在老家,突然来到苏州常住,陌生的环境令其难以适应;家人的重心倾向于妹妹,六年级的姐姐只能自己面临着小升初的挑战。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看似各司其职,有效运转,却忽略了家人之间的情感表达,缺少温馨积极的一面。
(二)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与该家庭共同面对并解决经济问题,疏导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予以经济、情感的双层支持。
(2)中期目标:多维度促进家庭沟通与情感表达,为服务对象重建幸福港湾。
(3)长期目标:为家庭赋能,帮助服务对象家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开启新生活。
2.计划安排
(1)建立平等友好的服务关系,给予该家庭积极的关注和同理;对接政策支持,缓解经济压力。
(2)疏导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并提供正向引导与情感支持。
(3)整合社会资源,链接爱心教育机构,提供公益服务,弥补家庭功能。
4.提升家庭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服务过程内容
1.多渠道政策对接,提供基本保障
生存是第一要素,首先要帮助该家庭解决经济困难。社会工作者协助他们办理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相关申请。同时,多渠道搜集可申请的的救助政策,如低保边缘重病救助、小天使基金等。即使这两项因相关条件不达标而申请失败,社会工作者也未停下脚步。社会工作继续将该家庭情况申报给街道行政审批局,得到了慈善医疗救助申请渠道,最终获得了70000余元的慈善医疗救助金,减轻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压力。同时,街道及社区也定期实施走访关怀,关注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生活发展及需要。
2.多方位暖心陪伴,疏散消极情绪
在治疗阶段,服务对象的状态一直都很差,频繁出现各种应激反应。社会工作者一直陪伴着服务对象母亲、外婆走过整个救治过程,给予着倾听、鼓励与支持。她们渐渐恢复了平稳的情绪,也与社会工作者建立起信任关系,相信了身边还有可以支撑她们的人。此外,基于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帮助这个家庭了解身边的可用资源,如政策支持、社区关爱以及喘息式服务支持等,给予这个家庭行动支持。
3.多角度资源支持,关注特殊需求
自从服务对象确诊后,爷爷是姐姐的主要照顾者。家庭的变化导致姐姐的成绩持续下降。同时3月份,姐姐因捐赠骨髓而停课,落下的功课更难拾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沟通,推动学校对姐姐的关注与关心;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为姐姐链接了爱心教育机构,为姐姐提供晚托和课业辅导,解决了课后辅导需求,并时常与姐姐谈心,陪她共同面对小升初的挑战。
同时,爷爷的需求也被时刻关注着。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爷爷已经快70岁了,除了照顾孙女,每天只能窝在家里,难以适应苏州的生活。随着服务的深入,社会工作者多次邀请爷爷参与社区活动,拓展了他的生活交流圈,让爷爷能够在生活之余获得邻里的精神抚慰。
4.多方面细致沟通,点亮爱的心愿
5月份,服务对象经历了一系列的治疗,终于可以返回家中。服务对象年纪虽小,但已挺过了人生中较为艰难的一关。因化疗而黑黑瘦瘦的她表现得非常懂事与开朗,她有两个小心愿,一个是有一辆滑板车,另外一个是“不希望爸爸妈妈总是吵架”。第一个心愿很好满足,在拿到社会工作者送的滑板车后,她高兴地直接在家滑了几圈。
第二个心愿则需要家人的合作了。在介入后期,社会工作者分别与四位大人沟通了服务对象的康复情况及所需要的康复条件,向他们建议良好的家庭氛围更能促进孩子的康复。为了更加有效的沟通,社会工作者还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将服务对象的话转达给四位大人并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孩子的康复方案以及对彼此的看法。在经过这次深刻的沟通之后,大家达成一致目标,要照顾孩子们的感受,放下心中芥蒂,共同为两个孩子创造出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三、干预成效
随着该家庭的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逐一被满足,历时4个月的个案服务结案了,他们向救助中心赠了一面锦旗以示感谢。服务对象作为困境儿童的一员,将被定期探访及动态关注;姐姐的成绩已经有所提升,家人都不再担心她的学习;爷爷、外婆可轮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得喘息的机会;父母二人则可以安心上班。
结案后2个月,社会工作者联系了服务对象的母亲。了解到,服务对象的身体目前恢复得很不错,父母二人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在母亲工作期间,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将由外婆和父亲一起照顾;姐姐已顺利地进入初中,迎接新阶段的校园生活;爷爷也功成身退,返回了老家。整个家庭都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四、专业反思
未成年人保护,不仅要关注到未成年人本身,更要关注到他所处的成长环境。社会工作者相信,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于重病儿童更是如此。因此,在本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倾向于帮助服务对象重建家庭的正常秩序,让其有能力去找寻身边的资源,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促进恢复这个家庭的温馨氛围,让身处重病的服务对象获得心理上与精神上的支持,有利于服务对象身体的恢复。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社工事务所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2/0511/412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