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人物 他们,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

他们,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我们邀请三位亲历者,讲述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奋斗故事——

回来了,留下了,年轻人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片茶叶变致富法宝

讲述人:王启望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村返乡创业大学生

图为五指山市水满乡茶农在茶园采茶。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如果在春天走进五指山市水满乡,会看到满眼青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我们毛脑村四周有许多茶园,都是随着近几年水满茶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建成的。如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真实写照,游客在这里能感受到黎族文化、热带风情,品尝手工制作的茶叶。

4月11日,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在村寨凉亭内,总书记同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促膝而谈。座谈中,大家谈及最多的是茶。大家争相发言,我也“抢”到了发言机会,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茶园的生态有机种植方式。

十年前,我从广州返回家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创业。很多人知道海南的特产是椰子、橡胶,却不知道这里也是有名的茶乡。五指山市地处北纬18度,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缭绕,是有名的“翡翠山城”。我们村海拔高、气温低,村民种过不少作物,大都产量低下,山里的野生茶树却长得挺好。农户有自己的山、自己的地,政府鼓励创办合作社,我们年轻人就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他们种植茶叶,通过抱团方式发展茶产业。

我们这一批考出去的大学生人不多,回乡后,我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乡亲们的关注。刚回来时,压力很大,大家会觉得怎么出去了又回来了?经历过很难的一段时期,我始终鼓励自己,一定要自己先进步起来,同时去带动、帮助身边的乡亲。

我家的茶园有40多亩。种植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化肥农药方便省事,但会影响茶叶品质,如果不用,茶叶就没有产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于是想到用农家肥——园里套养了鸡鸭鹅,禽畜粪便是天然有机肥。我在茶园建起沼气池,铺设沼液喷灌管道,沼渣还田改良土壤,茶园长得好,也没有农药残留。鸡鸭鹅养在茶园里,不仅能帮助茶树更加健康地生长,让茶叶绿色无污染,还可以解决茶园前三年投资收益慢的问题,增加短期收入,以短养长。这种有机生态茶园的模式,吸引了不少乡亲前来取经。

茶香也怕巷子深,种出了好茶,如何销售出去?好在这一问题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发展迎刃而解了——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走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新路子。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批游客来村里品茶购茶、购买农产品。

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改进技术,这些年来,我们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提升了,收入也提高了。在我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了种茶的队伍。如今,小小一片茶叶变成了致富“法宝”,村里超过70%的农户都种植茶树,种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依托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茶园变成了聚宝盆,“养在深闺”的深山村落也变成了热门旅游景点。

尽管返乡后收入暂时不如在外工作高,但我认为一时收入的高低并不重要——能够在熟悉的土地上实现创业梦想,能够全情投入家乡建设,能够帮到身边乡亲,看着大家一起进步、过上好日子,我感觉非常幸福。十年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里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茅草屋到如今的美丽乡村,乡亲们从坐下来喝酒到坐下来喝茶,从被动劳动到主动管理茶园,全村的精气神都变了。这些点滴的变化,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我想,毛脑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但还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如今,村里回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正在尝试探索通过互联网直播卖茶。要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创造投身“三农”工作的机会,农业和农村同样可以成为施展才能、实现梦想的舞台。

帮一段,带一程,驻村干部带来新气象

名副其实的苗家汉子

讲述人:常开林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第一书记

图为游船行驶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旁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时,专门来到村委会,了解基层党建情况,询问“脱贫了,村子里还有驻村工作队吗?”总书记强调,今后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2021年5月6日,我们化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正式组建。从市里来到化屋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第一印象是化屋村生态优美、民风淳朴。我大概用了3个月的时间遍访了全村284户村民,对全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村容村貌等有了大致的了解。

融入,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

化屋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苗族同胞占96.7%。他们平常用苗语交流,生活习惯与汉族有很大差异。怎么让他们真正接受自己?我花了大量时间了解他们的民族习俗,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组织排练化屋苗家敬酒歌时,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我参加。经过一个月的练习,我也能够用苗语和汉语熟练地演唱敬酒歌,和他们一起的汇报演唱得到了词曲老师好评。那天,村民们称赞我:你是名副其实的苗家汉子。我想,这是化屋苗族同胞真正地接纳了我,把我当成他们的一分子了。

驻村一年来,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过几次让人挠头的事情后,我感觉自己更懂得如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了。去年8月,村里要建设新通信基站,经实地踏勘选址定在村民杨秋高家耕地上,但他不同意,基站建设工作进行不下去。我一次次联系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帮他协调赔偿事宜。最终他点了头,工程顺利推进。如果用几个字来形容自己驻村以后的变化,我想是“胆子大了,接地气了”——以前脸皮薄,驻村后,想着身后有那么多群众等着,肩上有责任呢,也就豁出去了。

无论是彻底摆脱贫困,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化屋村山清水秀,苗族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我们结合化屋村的优势,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化屋小黄姜、化屋黄粑、苗绣蜡染、化屋山泉、特色餐饮、精品民宿、游船观光等产业。结合产业实际,加大对村民的培训力度,将他们培养成为酒店管理者、农业技师、游船驾驶员等,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2021年,化屋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304元,同比增长67.8%,比上年净增加7804元。

驻村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抓班子、带队伍,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我们积极参与村党支部建设工作,全面参与党员大会,列席支委会,主持党小组会议,主持上党课,着力推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即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村民党员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还协助村两委培养年轻人,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后,结构实现两升一降,即学历提升、工作能力提升、年龄下降。

作为毕节市发展改革委派驻化屋村的第一书记,懂政策、知识广、思路活是我的优势,而本土成长起来的村两委成员熟悉村情民意,实践经验丰富,在做好与村民的沟通服务工作上更为擅长。乡村振兴担子重、困难多,大到把握政策形势和发展方向,小到耐心公道调解矛盾纠纷,都需要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团结协作、凝聚合力。工作中,我们立足自身职责,做好项目谋划、争取和推动等工作,指导村两委做好业务工作。在为民办事服务中,尽量把村党组织和村干部推到前台,对他们能够做好的工作,放手让他们去做,帮助他们增强干事创业信心,提升干事本领,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他们落实有偏差的工作,积极提醒指出。我想,有一天当驻村工作告一段落,如果村民们在不舍我们离开的同时,能信心满满地说,放心吧,跟着村班子继续努力,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工作也就真正做到位了。

强起来,实起来,基层党组织是真正的主心骨

家字头上这一点

讲述人:高淑贞 山东省济南市三涧溪村党委书记

图为三涧溪村的“家”字形管理体系。(受访者供图)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三涧溪村,听我们介绍以党建为统领强化班子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文明村风家风等方面的情况。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我们三涧溪村有一个“家”字形管理体系:“家”字头上这一点就是党组织,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村里共3300多人,十几年前曾是出了名的脏乱穷村,根子就在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老百姓对党组织没信心。回头看看这十几年的路,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富的变化,正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实现乡村振兴,要靠好的带头人。

我们注重发挥班子作用,从按时交纳党费、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抓起,着力提升党组织功能作用。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送到每家每户,群众听懂了才组织大家干。村里办的很多大事,都是通过学习理论、政策和文件找到的思路和办法。我们坚持每月15日晚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讲历史和经验,中青年党员讲新知识新技能,外出回乡党员讲见闻和信息,“一人讲”变“大家谈”,有效增强了组织生活吸引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秘诀,就是既宣传好党的政策,让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又真正做实事,把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立起来。

在村里,党员成为引领带动群众的“关键少数”:整治围村垃圾、清理养殖区污水、修路,村民对什么问题深恶痛绝,党员干部就动真碰硬去解决什么问题。过去的三涧溪村是小锻打、小煤矿、小石灰窑、小焦宝石矿等“四小”产业的天下,村子周边烟囱林立,一年到头天都灰蒙蒙的。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带头关停拆除,84家“四小”企业全面退出,12家企业实现腾笼换业,终于,既恢复了绿水青山,又赢得了金山银山。

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多渠道助农增收,我们积极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经营路子,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土地、劳务、旅游和置业股份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是党员带头先干,蹚出路子后,再把村民吸收进来。可以说,村里合作社就像一辆辆充满动力的致富小火车,我们村党委为其铺设轨道,凡是想干事、想作为的村民,都可以上车。我们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仅吸引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村民们也纷纷入股搭乘分红。通过这种方式,村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真正拧成了一股绳,村党组织始终站在了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村里大大小小的工作,无论是修路、通自来水、架电、清障等,我们都努力让村民能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凡村级重要事务,都按照党委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复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步操作。

我们推行“三日三事”公开,把每月15日、18日和20日,分别作为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实现党群双向交流。在近五年的民主测评中,村两委班子群众满意率均在98%以上。

去年村两委换届后,8名班子成员中有5人都是新上任的,平均年龄不到45岁。选好配强基层班子成员很重要,年轻人脑子活、有干劲,需要我们党组织用心去呵护,更要给他们压力,让他们担当前行,只有这样,村里的“领头雁”才能一代接着一代干。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figure/2022/0419/41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