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禁毒 走近禁毒社工 | 我会拉住你

走近禁毒社工 | 我会拉住你

我叫高丽艳,是湖北省当阳市中心戒毒社区的一名禁毒社工。2016年9月,我第一次听说了禁毒社工这个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内心是茫然和忐忑的,很不好意思的说那时候自己对毒品的认知大多来自电影桥段,对于相关的禁毒法律知识仅限于吸毒贩毒违法。

面对新的工作领域,脑袋里空空的我该如何去了解毒品相关知识、如何迅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与吸毒者接触又如何去管控和帮助这类特殊人群,感觉好难。每天清晨都会在内心询问自己,今天需要如何开展工作。我拿起《戒毒康复工作的资料汇编》,一遍一遍的翻阅,学习禁毒的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职责,工作中不断向老同事、老前辈学习,找寻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几年累积下来,内心满满、信心十足,为从事这份工作而自豪,为能把“他们”拉回人生正轨而骄傲。

下面给大家讲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禁毒小故事(一)

王夏青(化名),现年44岁,湖北省某市人。2013年因贩毒入狱服刑,因其在狱中表现良好,2016年提前刑满释放。出狱后的王夏青一直四处漂泊打工,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内心的挫败感让他对生活渐渐失去了希望,破罐破摔的他后来染上了毒瘾。2018年春节期间,我接到王夏青归家的消息后,迅速上门开展工作,与他沟通交流,交心谈心。通过交谈了解到,王夏青家里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尚在求学的幼子,老婆也跟他吵闹着要离婚,家境颇为贫寒,急需一份稳定的工作来挽救生活。我把他的现实情况反映给街道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王夏青会开车的专长,积极牵线搭桥,费尽周折,终于与某旅游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申请到一个岗位。初到新的地方,王夏青内心忐忑不安,他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也害怕自己不能融入集体,我就用最近网上很火的“心灵鸡汤”鼓励他,看着他眼里有了些信心我也有了点欣慰,同时我还与他所在电瓶车队的队长建立沟通,随时掌握王夏青工作情况;平时里利用微信和王夏青拉家常,为他加油鼓劲,他也慢慢的适应了工作环境。有时,在工作的间隙,看见好的风景,他会拍上几张照片发给我。慢慢的,王夏青越来越开朗,工作起来也更加努力,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对待乘客礼貌和气,与同事团结友爱,如今在50多人的电瓶车队干的有声有色,不到半年时间就成了电瓶车队的骨干司机、优秀员工。为确保对王夏青的精准管理,帮助他远离毒品,戒除毒瘾,车队队长还与我们禁毒工作小组实行无缝对接,做到不管是上班还是放假,王夏青的工作生活都层层有人管,时时有人问,确保管理全覆盖、帮扶无遗漏。多方关怀,温暖着王夏青的内心,也让他对新的生活充满信心。如今王夏青每月可以拿到四千多元工资,足够一家老小吃穿住用,每个月还有四天假,能回家看望家中亲人,他过的非常满足。更为可喜的是,因为离开了原有的环境,他成功戒除毒瘾,现在的每一天,王夏青都过得朝气蓬勃。王夏青时常感叹,现在的自己就像重新活过一次,如果不是你们和公司帮助和接纳了他,如今都不知道在哪里漂泊,也戒不了毒瘾:“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对得起你们对我的帮助”。

就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生理-心理-社会”戒毒模式,综合戒毒模式基于毒品的生理依赖、以及社会化戒毒几方面的结合,完成一个完整的戒毒过程,使其生理脱毒,心理矫治和社会帮教统一起来,回归正常生活。

禁毒小故事(二)                                          

杨梦(化名),湖北省某市人,那年22岁的她如春日里的阳光明媚而耀眼,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一次和朋友去夜店娱乐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被所谓的朋友诱骗吸毒,她无助而绝望,忍受不住毒品的诱惑,承受着毒品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一次又一次的跌进毒品的深渊,让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孩看起来足足有40岁的容颜,枯瘦如柴的身体,蜡黄的面色,死寂沉沉的眼神,这就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时的样子,我想了解她,想与她对话,但总被她冷冷的拒绝,我不能看着她的美好人生和未来都定格在这里,于是就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拉着她走出这个无底深渊。根据规定,给她建立了社区戒毒档案,在填写资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已经结婚了,拿出电话我们互加了微信,之后的日子,我每隔几天就会在微信上与她聊天,关心她身体,最主要的是了解她的心理状态,一遍遍告诉她,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最起码我会是她忠实的听众。就这样,可能是感受到我的关心与诚意,她慢慢的不再拒人于千里,不再回避别人的眼光,开始与家人之外的人接触,然后出门找工作,生活一步一步的进入了正轨,更让她有了坚定的戒毒意念,戒掉毒瘾之后,经过调理怀上了宝宝,当知道自己宝宝各项检查都正常的瞬间,她给我打来电话,喜极而泣,长久的担心和满心的期待让她激动的只知道梗咽。她说:“高姐,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你就是我的亲姐,给了我重生的希望,真心谢谢你!”知道吗,此刻我真的感觉到骄傲与自豪。

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太多,有时候只需要你一个眼神的肯定,对他们更多的包容,不用异样的眼神,对他们真正的尊重,就能轻松的走入他们内心,成功的带出毒圈,走入正常的生活。

禁毒小故事(三)

苏江明(化名),湖北省某市人, 23岁时他独自到上海打拼,生活的艰辛和城市的繁华成了他心里的不平衡点,感慨着自己这颗煤油灯怎么也融不进这万千霓虹中去,那时诱骗他吸食毒品的人成了最关心他的“朋友”,在毒品的虚幻世界里他没有了忧愁,没有了自我,一次交易让他得了艾滋病,从此他更加的一蹶不振,2017年回到了当阳。第一次去他家找他时,他满脸的抗拒,不愿意跟我谈话交流,问什么都是爱搭不理,坐在一个离我很远的位置,当时我心里对他的人物侧写就是自我放弃,回来后我反思自己,网上查找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他更需要的是包容和关怀。多次打电话给他也不来尿检,我再次上门去找他,这次我没有等他远离我,主动的坐到他身边,拉近距离的去交流,当时我的这一举动让他潜意识的把椅子后落了几分,也就是这一举动,让我观察到了他内心的自卑。这一次,我们交谈了十几分钟,他承诺以后按时去报到尿检。之后,我经常会打电话联系他,关心他的现状,有时候他会去钓鱼,有时候在家帮助父母农忙,再次见到他时,脸上有了笑意,他会主动与我拉起家常,去年社区戒毒到期之后,每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他依然还是会想起我,给我打个电话跟我分享。

面对这样特殊的吸毒者,我们不要畏惧,牢记责任,积极消除彼此的顾虑不歧视、不戴有色眼镜对他们,用真心诚意感动他们。

回顾以往,我已从事这项工作六年有余,这六年的工作有喜有悲,看到那些掉落毒品深渊挣扎的人,因为我的不放手、不放弃而回归正常生活,迎来新的人生起点时,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的关注他们,随时联系他们,通过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给予他们帮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走出深渊,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作者:湖北省当阳市禁毒办 高丽艳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jiedu/2022/0325/40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