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康复社工帮助精神障碍群体寻找意义和价值
康复社工帮助精神障碍群体寻找意义和价值
日前,一篇对“天才儿子”金晓宇的新闻报道令公众更多关注精神障碍群体。在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三精院”)里,也常年生活着几百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科医生为他们治病,护士给予生活照料,而康复社工则为他们“赋能”,通过日积月累的专业服务,帮助他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与自我的价值。
欢迎来到“比心烟纸店”
三精院内,生活着几百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双相障碍、神经发育迟缓等。他们不会被职工唤作病人、病员,而是以“休养员”取而代之。“他们来到这里,休息休息,养养身体。”康复社工陈超告诉记者,这是多年来院里一直传承下来的称呼。
在陈超和他的同事王艳看来,医院完备的体系能够给休养员们提供很好的治疗和照护支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以前他们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服药、治疗以及吃喝拉撒睡的循环,实在太闷了。”王艳说道。作为一个关注人与环境互动的专业,职业的敏感性令社工们发现,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生活,会令休养员们自我价值感低、情绪抑郁、生活能力退化等。
2019年,一个针对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服务项目——“比心烟纸店”正式启动。对于这个名称,社工们深思熟虑了很久,“烟纸店是一个很有上海特点的地方,它不仅仅给人提供生活物品,还是街里邻坊交流信息和联络情感的地方。有些烟纸店传递了几代人,从祖辈最开始的谋生之计慢慢变成了一种职业、一份事业。烟纸店,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社工告诉记者,他们想在三精院内也创设一个类社会体验的空间,帮助休养员们慢慢找回生活的能力,在人与人的互动相处中感受浓浓的人情味。
要让休养员自己说了算
王艳告诉记者,“比心烟纸店”项目最初的活动内容,就是一个“杂货铺”,供休养员增补物资,提高生活品质;而现在,项目内容有了很多的拓展,比如每周二、四下午制作手工的创艺工坊,每周三书友相聚一堂的博雅书屋,每季度一次的美味厨房等。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这些新增的子项目,从项目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在主导推进的。
要让休养员们自己说了算,这是“比心烟纸店”项目之初最想达到的目标。陈超谈道,“我们的服务对象长期住院,原来的生活治疗模式几乎全是‘被安排’的,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主动参与的动力,认知、行动等各项功能也在衰退。”社工认为,休养员们是“笼中鸟”,但在已划定的范围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激活他们的能量,要有快乐飞翔的自由感。
陈超和王艳的想法也有理论背书。优势视角理论和增能理论认为,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确认他们是积极的主体,为其赋权、赋责,聚焦人与环境的互动,在社会互动中增加权能。
目前,在整个项目中,有一个“比心管委会”自治小组,包括创艺工坊、美味厨房、博雅书屋等子项目的具体运作方案都是由小组中的9人成员以及两位社工共同讨论实施的。值得一提的是,自治小组的成立、招募、选举都依照民主程序进行。全程参与其中的陈超告诉记者,以往总是被动接受服务和安排的休养员们,开始有了“我能选择,我能主宰,我能改变”的意识和体验。他还记得,在投票选举和唱票过程中,参与竞聘的每个人表情都是紧张且充满期待,直到项目开展几个月后,仍有落选的休养员会问陈超,“什么时候改选?我还能参加吗?”
彼此相爱互相照亮
小洁,85后,十多年前,父母相继意外离世,对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因为出现了幻想、幻听的情况,被亲戚送到三精院休养。不久前,当王艳读到“天才儿子”金晓宇的报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洁,“她在我们病人中是相对出挑的,年轻、漂亮,爱好文艺,口才也好。”
出众的小洁曾一度遭遇人际关系危机。几次深度交流后,王艳发现,问题出在她自卑又自负的矛盾情绪上,“小洁因为患病,觉得比起院里的职工,她低人一等;但她又同时觉得身边的休养员比自己差,看不起他们。”为了处理休养员们普遍存在的自卑情结与情感淡漠问题,王艳特别策划了凝聚团队的“Day Day Up”(天天向上)增能训练营。“每个人都会得病,大家的病其实就和‘三高’一样,只要定时足量服药,都是正常人,不必自卑。同时,我们既然生活在一起,就应该彼此相爱、照应,付出爱,又获得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面对台下的几十位休养员,王艳特别分享道。
走出低谷后,小洁的生命能量被再一次充满。她一方面被推选为“比心管委会”的委员长,带领团队制定了比心杂货铺的寄卖规则、盘货流程、促销方案、管理员和学徒的考核标准,同时还在与大家的共同创意下,策划了一个自助式联欢的全新活动。爱好文艺的小洁,很喜欢杨紫演唱的《蚯蚓》一曲,她重新写词,取名为《坠落的星星》:“我们都是坠落的星星,因为意外而降临这里……虽然我们是坠落的星星,虽然我们渺小能力平平,虽然常常跌跌撞撞的前进,我们依然拥有生活的热情。”
商讨之下,比心管委会决定把这个项目定名为“新星派对”,王艳说,“我们的休养员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用自信与努力焕发出新的热情与光芒,点缀出最美的星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十多年前,当王艳从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从事社工时,邻居和亲戚问起她的职业,会疑惑,“啊?就是居委会大妈咯?”现如今,社工的触角已延伸到各行各业,大众对社工的认知度越来越高,社工的春天已然来到。
“社工没有什么绝招,但浑身都得有招。”这是两人的共识。工作中,陈超和王艳的“角色”在不停切换。有时,他们是院里工休联合管乐队的乐手;是兴趣小组的带教师傅;再是美味厨房的配菜切菜工。在刚刚过去的新春年会,他们需要布置场地,同时担纲主持。所以,做好一名社工的难点,不是精与专,恰恰是杂与全。
在入职三精院之前,王艳一直从事社会工作的项目管理,其中一项职责是对具体社工项目进行效果评估。而现在她做的是一线实务社工,角色的转换反而令王艳对职业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服务的对象(想法行为)往往是飞啊、飘啊,我们的工作是要把他们拉回地上、要接地气,所以设计的项目不在于看起来多么高大上,平实才是最重要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陈超最喜欢的一句话。“不少休养员和我们讲,因为得了这个病,连最亲的人都不信任他们说的话了,但他们能从我们社工身上获得信任感。有些人过去总吵着要回家,但现在和我讲,觉得这里就是家,住在这里,挺好。”陈超讲,这份认可就是对自己职业最大的褒奖,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22/0215/40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