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聚焦高层声音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详解:完善村(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制度,推动社工服务进社区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详解:完善村(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制度,推动社工服务进社区

原标题:“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如何布局?如何发展社区托育养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详解

微信图片_20220210091336

2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回答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如何规划和布局的?

微信图片_20220210091332

王爱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社区服务的内容覆盖、服务水平、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回应这些需求,围绕基层治理新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既明确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这些方面的“硬件”要素,也规划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可以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在服务内容上,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一是强化为民服务的功能,主要是集中在“七有两保障”上。重点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等,这里面还包括了14个行动计划,都是在社区层面群众能直接享受到的服务。二是强化便民服务功能,主要是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推进水、电、气等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各类商业服务事项进社区,鼓励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三是强化安民服务功能,主要涉及社区平安建设的各项服务。强化社区平安建设、应急能力建设以及社区心理服务供给。加强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点),支持各类专业组织和机构在村(社区)开展心理服务。

第二,在服务方式和主体上,强调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创新服务模式。规划》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在服务主体上,强调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在服务方式上,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均衡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提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完善村(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提高互助服务水平。在服务模式上,强调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推广“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第三,在服务保障上,强调经费、政策、人才和信息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在经费保障上,要按规定落实政府经费安排,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于社区服务和建设,确保村(社区)组织有钱为民办事,有条件为民办事。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倾斜。在上海、浙江、成都等地,通过社区慈善捐赠,民营企业和热心支持社区建设的人,投入建立了社区基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优惠政策上,要落实城乡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在人才建设上,明确实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教育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到村(社区)就业和创业,也鼓励大学生们到社区见习。在信息支撑上,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促进社区家庭联动智慧服务生活圈发展,同时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需要,也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设立无障碍的信息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规划》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提升服务品质和效能。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相关部门有何规划举措?

 王爱文: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好地赋能社区治理,赋能社区服务,让群众更多的事情能够在身边办、网上办、掌上办,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这项工作,“十四五”作出明确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也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建制度。民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文件,对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便民惠民的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作出部署。其他相关部门围绕着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将服务送到社区、送到居民身边,同样有不同的规划和措施。

二是定标准。我们筹建了全国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下一步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抓试点。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和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社区设施和文化环境,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方面社区服务的场景化、数字化。

四是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经验。在一些发达地区,相关方面有着很成型的做法,绝大部分的居民事务都能做到网上办、掌上办,我们也在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

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征集一批基层智慧治理优秀案例,挖掘一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优化社区服务的好经验,将其推广,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通过经验带动社区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鼓励“三孩”政策背景下,养老托幼服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

王爱文:养老和托育也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养老和托育服务事业,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和托育服务,是我们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刚才欧司长已经从补短板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回答,国家卫健委也作了一些回答,养老方面也有一个专项规划,对养老服务做出了更全面的部署。

微信图片_20220210091325

欧晓理:我补充回答一下你的提问。《规划》纲要中明确了20个指标,其中,养老有一个指标,托育有一个指标,所以“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推动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时,要求各地要拿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据我了解,有30个省(区、市)组织制定了“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新闻社记者:《规划》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请问在贯彻落实上有哪些具体安排?

微信图片_20220210091320

陈越良: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也是各部门工作落实的支撑。做好社区服务工作,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民政部门是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牵头统筹协调部门,下一步我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一道,齐心协力,大力推动《规划》落实落地。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指导各地抓紧研究编制本地区“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形成中央层面和省级层面有机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积极引导政府基本建设、财政支出乃至社会力量在社区层面的投入。

二是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扎实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关爱、助残服务等14个子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党对社区服务的领导,完善社区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托幼、就业等服务品质。

三是开展相关试点示范建设。引领推动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行动,组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现代社区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数字化场景。

四是推进城乡社区法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及准入制度,全面规范清理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事项,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修订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社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认证办法,完善村(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领域社区服务的信用管理体系,鼓励制定社区服务标准,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居民隐私保护。

五是做好《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发挥城乡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制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做好跟踪指导和分析研判等工作。健全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拓展调查方式,精准了解群众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满意度等情况,为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社区服务的温度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为此我们还将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社区,引导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发展,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完善多方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topvoice/2022/0210/40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