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北京2021年试点建设32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北京2021年试点建设32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1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出台方案,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扎实开展学习,领导班子开展各类学习40次,分批完成全系统400余名处级干部轮训。挖掘本系统红色资源,打造“政德课堂”系列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明确31项重点任务,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积极联系基层办实事。

全面强化党的领导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加强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统筹,研究制订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常运行、议题征集、专项协调等制度机制。推动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会议,解决社会建设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统筹编制“十四五”社会治理规划和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监测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探索试点建立街道(乡镇)层面监测评价机制。发挥协商民主与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作用,稳步推进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建设。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全市7164个村(社区)完成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成员21291人、社区“两委”成员32117人。推进社区党建创新发展,细化完善社区党组织体系,推动社区党建向小区、楼门院延伸。制定社区书记工作室指引,推动建设50个市级社区书记工作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出台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工作指引,规范机构设置、议事内容、机制保障等,推动开展社区和驻区单位双向评估。组织召开北京市城乡社区表彰大会,对100个先进社区党组织、100名优秀社区党务工作者、100名优秀社区党员等进行表彰。深化社会组织党建“北京方案”,成立社会组织党校。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清单,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督导检查。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保基本、优体系、通堵点、强管理目标,北京着力构建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养老服务统筹,编制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地区平衡和结构合理。积极推动养老项目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布局,实现京津冀蒙协同发展区域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信用评定、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等制度互认。组织召开全市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建立健全议事决策、督查督办、述职评议等制度。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保障内容、保障标准等。全面落实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科学划分全市1112家驿站责任片区,为24.7万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巡视探访等服务。推进老年人监护服务试点,研究制定养老服务顾问、失智老年人照护支持等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7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112家、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0个。推进养老助餐服务,建成养老助餐点1015个。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6765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发放津贴1746万元,培训养老护理员1万余名。落实《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达标活动,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机制。规范养老服务合同和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新增三星级驿站5家、二星级驿站154家。

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北京着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为家庭月人均1245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867.5元。指导丰台区、西城区分别开展创新困难群众服务试点、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探索多元救助模式。加强孤困儿童关爱服务。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整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置,明确民政部门牵头统筹职责。开通全市统一的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已受理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和权益维护个案1200余件。深入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由每人每月2200元调整至2450元。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进一步规范收养申请受理、收养评估和家庭寄养管理。研究制定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操作规程,规范源头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落实落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16亿元。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积极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健康发展,督导完成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加强区级残疾人福利机构设施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服务标准创设,探索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完成4147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完善救助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救助管理事权下沉。持续推进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寻亲工作,帮助47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返乡。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北京持续深化街道、社区改革。组建街道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完成81个5000户以上超大社区拆分,54个3000户以上社区规模调整,101个村撤村建居。加强社区协商议事厅和楼门院(村组)治理建设,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改善社区服务品质,完成100个社区服务站“开放空间”改革试点,重点打造32个“社区之家”样板,完成20个国际化社区试点建设。加强社区人才保障,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完善工资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培育扶持机制,统筹推进“一中心、多基地”孵化体系建设,制订出台《北京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扎根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共登记社会组织12862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3万余家。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将255家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74家社会组织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梳理上报104家“僵尸型”社会组织,集中查处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平台队伍建设。出台《北京市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实施方案》,选取32个街道(乡镇)进行试点,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实施第二批优秀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优才”计划和第一批高级社工师“陪伴”计划,组织120名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脱产培训和岗位锻炼。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开展“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在9个区的12个社区(村)开展为老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依托“志愿北京”平台开展全市志愿服务数据统计和情况监测,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达449.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达8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50.5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5.6亿小时。

优化便民利民基本社会服务供给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北京不断优化婚姻、殡葬等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推出“午间不间断”“早晚弹性办”“周六不休息”等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推进全市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跨部门共享。加强殡葬服务管理,编制出台《北京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研究制订历史埋葬点改造提升和散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组织开展首届北京市公益创投大赛、第三届首都慈善奖评比表彰等活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规范慈善信托项目运作,累计备案慈善信托事项52个。整合基层慈善资源,建成基层慈善站点54家。积极发挥慈善救助功能,累计设立慈善专项基金269个。规范福利彩票管理销售,共销售福利彩票28亿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新建100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出台《社会心理服务站点服务规范》。培训社会心理服务人才7000名,夯实社会心理服务基层基础。健全见义勇为权益保护机制,完善见义勇为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规范评审委员会制度,推行见义勇为行为确认、保护和帮扶等重大事项多部门决策机制,组织开展见义勇为宣传月活动。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1/1224/404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