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界 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
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
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理念高度凝聚政府对社会的重视,社区管理越来越成为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驱动力,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地社区参与的主体结构是离退休老年人。首先,在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社区与老年人形成互惠互利模式,拥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离退休老年人在进行社区志愿活动时从自己意愿出发选择活动项目与内容,号召身边老人加入社区志愿队伍,作为社区建设重要人力资源的离退休老年人服务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完善逐渐成为服务离退休老年人增强再社会化能力、链接资源,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源得到缓解。其次我国志愿服务体系随时代共同发展,从广州为志愿者立法至今向体系化发展,在社会福利领域和其他公共福利领域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良好平台。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依然有很多问题,许多学者认为问题集中在政府管理引导、志愿组织管理、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以及法制建设。因此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离退休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显得极其重要。根据以上所述,本文将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重点讨论三个议题:(1)离退休老年志愿者的身心健康;(2)离退休老年志愿者的归属与爱;(3)离退休老年人的自我实现。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老年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者是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指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计物质回报的人,与普通志愿者的服务宗旨、价值、意义是相连通的。但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老年社区志愿者主要是为了推动社区治理和社会进步的人员,以服务社区为宗旨,自愿致力于社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各方离退休低龄人员。
2.社区志愿服务
一般是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或者说是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和资源等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的服务。关于社区志愿服务,民政部在相关文件中是这样界定的:“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在社区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
(二)理论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有着两种的需求,一种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叫做低级需求或生理需求。一种是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求,叫做高级需求。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分析针对离退休老年人个体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现象。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这个,原因和动机是因为离退休老年人有最底层的生理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离退休老年人的部分需求能够从参与志愿服务得到满足。从最根本的生理需求出发层次性细致划分,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对离退休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社工介入进行分析。
就以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来说,其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或是为了活动身体,或是为了弥补失落感和孤独感而参与活动找到尊重的需要,或是以服务社会为台阶实现自我价值。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参与便有所收获,通过实现各层次需求,保持参与积极性与团队持续性。对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离退休老年人而言,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方可获得更多机会参与社区服务。当离退休老年人感受到了组织带来的爱与归属感,便会愿意有更多的投入,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自下而上逐层满足的过程,当某一层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而然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在离退休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来看,各层级的需求满足以后会高度认可现人生阶段的工作以及价值体现,长此以往有助于志愿活动的发展。
二、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可能性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内容,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能获得各方面有利资源以满足各层次需求。基于社区志愿活动本质,离退休老年人从社会生产者的角色转变为社会志愿服务者角色时对个体需求有所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1.身体健康以及躯体健康需求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2016年3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执行、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在北京公布。调查报告提到,目前中国老龄化呈低龄老龄化特征,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0.02岁。超过8成长者生活自理,超过7成长者自报患有慢性病以及机能萎缩,健康的身体是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前提,而后者又作用与前者。延缓身体萎缩速度,使离退休老年人从事社会活动,给予任务挑战以顺应社会变迁,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问题的同时赋予长者生活意义以及生命价值,避免过早疾病或失能,持续发挥个体光芒。
2.精神健康需求
随着年纪增大,离退休老年人没有工作压力,脑退化激发了精神健康需求,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精神健康状况,不同的志愿服务需要使用不同的能力,如记忆、语言、思维推断、问题处理等。增加精神能力的使用可以满足多维健康的精神健康需求。马格利斯之处:“局限于家庭的脆弱的老年人通常被看做是被动的,是自身疾病的囚徒。”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能够加强精神支持,减少精神疾病的发作的概率。
3.社会功能健康需求
社会功能健康需求是老年人人际关系数量和质量以及社会参与的程度。健康老年人生活自理,精神状态良好,有一定的社交以及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健康。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能诱导老年人培养自身沟通能力,维持社会功能健康。
(二)离退休老年人归属与爱需要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执行、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发现,约25%的老年人感到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孤独感越强烈。独居老年人的孤独感比较严重。随岁数的增长,老年人对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所降低,社会价值感也有所下降,但是老年人较好地适应社会变化,能够接受新的社会观点。老年人退出社会生产者的角色,心理渐渐产生失落感和空虚感,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求,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得到成员的关心和照顾。鼓励离退休老年人张开嘴,迈开腿,扩大社交圈子。利用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影响力号,吸引更多的离退休老年人加入社区志愿组织,让离退休老年人建立志愿服务关系网,链接社区内外资源,也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和新方向。
(三)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生产者到社会资源享用者的角色转换带给离退休老年人极大不适应和排斥感,不仅与后辈存在代沟,且缺乏同辈群体的关心支持,逐渐自我放弃,加快身体机能萎缩。如果社区能够为离退休老年人提供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平台,使赋闲在家的离退休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积极行动,增强自身社会支持网络,发挥余热。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休闲康乐方面,虽说能让老年人简单完成任务,但仍然期望老年志愿活动往生产型转变,丰富老年精神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有力条件和生命价值。
三、我国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困境
国家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届时离退休老年人不需要为物质生活过度担心,更高级的精神需求明显显现出来。但是对于离退休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社区志愿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障碍,离退休老年人个体因素限制、社区志愿活动参与的关注度、社区志愿组织的治理等各方面都阻碍老年人参与到社区生活中。
(一)离退休老年人志愿服务可持续性的困境
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有很多,但适合老年人志愿者的屈指可数。首先,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客观条件不足,年龄增大,体力锐减,身体状况不佳,长时间超劳力志愿活动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志愿活动的设置大部分有益于青年,常见的趣味赛事活动需要灵活的肢体帮助,老年人对此望尘莫及。再者,志愿服务内容单一陈旧,形式缺少可持续性和创新力,离退休老年人很难领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真正意义。最后,资金问题导致目志愿服务活动短平快且实际效果欠佳,活动参与内容阻碍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活动。无法获得技能上的锻炼和精神上的洗礼,精神萎靡容易引发原本疾病的并发症,失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乐趣致使身体锻炼的渠道减少。
(二)离退休老年人志愿服务归属与爱的困境
1.利己参与动机不足,主观意识偏差
因健康因素或未参与过社区志愿活动等原因自愿脱离社会。另外,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人口带来压力,文化程度和社交能力上的障碍,自卑感不愿或不能让其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区域逐渐变小。找不到获得友爱的突破口,缺乏群体归属感,致使离退休老年人封闭自我,沉默寡言,难以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个体主观意识不足严重阻碍在社区中立足自我。
2.利他参与动机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
普遍认为离退休之后没有必要再为社会贡献自我价值,社区管理是管理层任务,只要不损害自身利益便无大碍。其次受传统形式影响,管理阶层明显行政化或形式化。老年人发声机会少,号召力弱,社区高层不管不顾离退休老年人的切身需求,缺乏利他动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意向减弱,陷入满足归属与爱需求的困境。利己与利他动机并存时,整体上积极向上,找到能够容纳自己的社区志愿组织满足归属与爱的需求,避免简单强制的干涉,科学加以肯定、顺应和引导,对困境解决有积极作用。
(三)社区组织管理引起的自我实现困境
1.激励机制不健全
国外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激励机制贯穿,我国香港地区通过激励社会、机构和服务对象三方面提高动力,但是中国大陆的志愿服务中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许多离退休老年人在志愿服务完成后未得到相应的激励,社区简短表彰以及简单物质奖励等形式都无法促进老年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志愿情绪一次性消耗殆尽时回馈不足,无法满足老年志愿者在社区追求的精神生活以及社会价值,减弱离退休老年人继续参与的热情和决心。适当的正强化和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吸引离退休老年人保持参与。
2.运行机制不完善
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客观因素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的参与较为分散,若缺乏强有力的运行机制,会影响参与的主动性和资源性,更难高效顺畅完成任务,志愿组织失去持续性。招募机制等是基础条件,在离退休老年人进入服务领域,没有合理的长效运行机制无法维持长期从事社区志愿活动的热度,容易出现放弃自我实现的渠道。因此保证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长期性、日常性和稳定性是目前社会工作者机制改革的着力点所在。
四、社工介入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
低龄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如何根据时代更新形成社区治理的一股热潮。怎样改变和处理老年人的社区志愿参与遇到的问题成为了主要的问题,更是社会工作者的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社会工作者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从多角度探索分析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加强离退休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改变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对社区管理进行创新补充。
(一)多渠道筹措与项目化管理相结合,改变社区参与现状
1.创新宣传机制,提高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的可能性
首先借助社区海报、宣传栏、网络等手段,更重要的是以项目带动发展。社区内宣传软硬结合更有效。宣传栏、网络等形式硬性宣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志愿活动认知,但是成功的项目实践是软文化输入,深层次让老年人了解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概况,从而形成良好的社区志愿服务氛围。探索更多的符合老年人的项目,充分利用老年人拥有的时间、技能、经验以及热情,注重实践,重新诠释离退休老年人的生命价值,改变歧视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2.针对老年人身体特征,改进服务项目
老年人在退休时常伴有如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特殊身体状况值得社区和社工的重视。准确,客观地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健康、经济、家庭、需求等的数据库,这是解决老年志愿者缺乏问题的基础,力求实时更新,优先录用适合的老年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的困难人群提供就近、便利的服务。改进服务项目,扩大参与范围,促进离退休老年人的志愿活动参与。中国老年人关注中心一般在青少年儿童身上,关心和教育青少年儿童的活动项目想必是热门项目。另外解决家庭邻里纠纷和照顾高龄老年人项目和维护社区卫生项目均为非体力劳动,离退休老年人认为在一个整洁卫生的社区里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在照顾未来的自己,不仅能够以身作则为晚辈树立榜样,而且简单操作中潜移默化提高社交能力,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同时扩大朋友圈,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二)建立“个体+志愿主体+社工”联动机制,发挥组织自主性
1.联动机制下强化个人主观意愿
个体的参与社区组织的管理人员形成社区志愿主体,建立在政府以及街道办指导、社区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工作者支持下的运行机制。首先解决离退休老年人参与动机不足的问题,主要包括利己动机(锻炼身体、保证社交)和利他动机(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区)。在有组织训练过的社会工作者带领下,通过宣讲和组织动员形式,兼顾两种动机,增强离退休老年人有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的意愿,在志愿服务任务的分配上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合理分配。
2.三方联合根据需求发挥组织自主性
志愿服务活动成熟发展的国外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开展活动,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自上而下引导正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合理,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是必要之举,过多或过少干预均无法长期稳定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针对行政化过度和形式主义明显的现状,必须充分发挥志愿主体的自主性,社会工作者调查和明确离退休老年人的需求,转变对离退休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观念,与社区志愿组织管理层协作量身定制创新的服务计划和项目,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促进社区稳定发展。
(三)建立科学运行机制,保障老年人自我实现的渠道
1.专业培训与项目评估相结合,制定科学的运行计划
社会工作者重视对老年社区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标准是激发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进行志愿服务前期应当把离退休老年人培养成具有一定道德修养和职业技能的志愿者。对志愿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在保障离退休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前提下,首先针对不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特点以及不同参与对象分类管理,形成有针对性的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其次,为确保项目有序稳定进行,建立跟踪档案,对不同项目的完成程度、参与人员、参与效率等以图表形式示出。最后建立项目评估体系,按周期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计划进度。
2.完善监督和奖励机制,规划志愿者服务发展方向
实现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探索监督和奖励机制至关重要,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老年社区志愿者长期有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史密斯提出利他取向和利己取向的双因素激励模型,为低龄离退休老年人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曾经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和次数累加,在中高老龄阶段可以优先交换时间获取服务。其次配备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参与人员遵守纪律的基础下互相督促以高效完成任务。奖励和回馈机制能够强化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决心,褒奖表达了对志愿服务活动以及老年志愿者的支持和肯定。
五、结论及反思
目前,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已经成为社区治理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老龄化大背景下历史的选择。伴随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发展,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是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机会。离退休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可满足身体、精神和社会功能健康多方面基本需要。除此之外,还能满足离退休老年人“归属于爱”以及“自我实现”逐步递进的多层次需要。在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寻求需求满足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带来的困境。健康状况、参与途径、利他主义以及利己主义、激励、管理制度等因素均会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各个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社会对于老年人的也在观念改变,不再是只能一味赋闲在家照看青少年儿童的家庭长者,更是社会的一份子。积极在管理、保障、运行机制各方面做出相应对策,让长者晚年更安全、安心。
离退休老年人于社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而在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即是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也是社工介入的、被服务的主体。随着年龄增长,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意愿越小。离退休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仅靠个人以及社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社工的介入。社工与社区老年人的关系建立,和提供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参与意愿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探讨。社工该如何更好地将离退休老年人这一重要资源利用好,使其从接受服务升华为提供服务,值得我们继续反思与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代丽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志愿者研究[D] .南京大学,2013.
[2] 段世江.中国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质性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 丁志宏.城市退休老人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兰州学刊,2012(11).
[4] 郭晨燕.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支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5] 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05)
[6] 李丹丹.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旅游服务的研究 - 以北京市为例 [D].广西大学,2014.
[7] 陆海燕.《国外关于志愿者激励的研究及其启示》.江苏科技大学,2014.
[8] 廖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企业导报 ,2013(1).
[9] 李思. 大学生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0] 刘素婷,杨国军,孙彦东.“老帮老”互助养老长效机制建设[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04).
[11] 李兆友,沈金玲,肖苏.对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以沈阳市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1(2).
[12] 申南乔.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宏观和微观的双向视角[J].实事求是,2017(02).
[13] 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2(08).
[14] 王萍.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其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5]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新修》(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 王世斌,申群喜,王明忠.比较视角下流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2015(05).
[17] 王新雯. 参与志愿服务对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8] 王瑶. 低龄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状况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19] 谢雨池.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
[20] 喻宁.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状况分析——基于福州市J社区的调研[J].经济研究导刊,2017(01).
[21] 赵海林.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建设[J].成人教育,2014.
[22] 赵睿.浅谈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优化——基于老年人社区参与现状的分析[J].才智,2017(06).
[23] 张珊珊.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的现状调查[D].首都体育学院,2013.
[24] 张文然.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25] Bong-ho mok,Yuet W.Cheung,Tak-sing Cheung,Empowerment effect of Self-Help Group Participation in a Chinese Context[J].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2006(3).
[26] John Wilson.VOLUNTEERING[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7.
[27] Margolis R.J.Risking old age in America.Boulder[M].CO:Westview Press,1990.
责任编辑:王晨宇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ight/2021/1222/40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