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喘息式”服务在帮扶西部农村残疾人家庭照护者个案中的应用
“喘息式”服务在帮扶西部农村残疾人家庭照护者个案中的应用
一、个案背景
案主:许阿姨(化名),46岁,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某村人,经家访了解,案主与丈夫共育三个孩子(一男两女),大女儿17岁,二女儿9岁,小儿子7岁。小儿子罹患脑瘫,经鉴定为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经在省级妇幼保健院治疗一年,花费十余万,但依然没有任何效果。大女儿智力低下,辍学在家,但能自理。因小儿子无法自理,案主需要在家照顾。
1.身体情况:案主因常年照顾残疾儿子及大女儿,过度劳累,照顾压力大,出现焦虑症状。社工经多次与案主接触,发现案主一脸疲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仿佛只要一根稻草就能把这瘦弱的身体压垮。
2.家庭情况:案主家中共有6口人:丈夫、家公、三个孩子,家庭成员简单,家庭结构也比较稳定,家庭关系较为和谐。
被照顾者情况:小儿子,7岁,出生后罹患脑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经鉴定为一级残疾,无法自理;大女儿,17岁,弱智,能自理,但没有自立能力;家公80多岁,老年疾病,需要照顾。
3.经济情况:案主及丈夫在家边务农边照顾家庭。家庭生活困难,被列为低保户,政府给予低保家庭一人补助230元/月,整个家庭补助金1380元/月。
二、案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
1.压力舒缓和情感慰藉的需求:案主作为照顾一家的主要支柱,精神压力大。案主每天除了照顾小儿子外,还要接送二女儿读书、照顾年迈的家公。案主照顾时间较长,疲惫情绪无法得到缓解。
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倾听案主的心声,进行情绪疏导,给予案主及其家人情绪支持,增强案主家庭自信心,缓解照顾的压力。
2.提升照顾技巧,减少照顾压力的需求:案主小儿子患有精神一级残疾,需要照顾,生活基本都局限在家中的小房子里面。案主大部分时间都要陪着他,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放松自己的情绪。
社工要提供相应的照顾者技巧学习,帮助案主合理利用照顾时间,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放松时间。
3.缓解经济困难的需求。案主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务农及低保金。然而照顾家里儿子、女儿以及家公,承担孩子的康复费用、上学费用,日常的开销等让其每个月入不敷出,经济负担相当大。
社工可以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或者链接其他资源等,进行慈善爱心帮扶,解决案主的部分经济困难问题。
(二)服务理论
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20世纪30年代开始产生社会支持理论。该理论将正式和非正式团体纳入社会支持的范畴,强调要强化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该理论认为这种互动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交换,并且这种交换建立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中。社会支持因支持团体不同而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前者多数来自专业人士,后者多为身边的亲人、朋友。我国刘婕学者认为,家庭照顾者其实更渴望社会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既能是身心压力得以释放,生活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李强认为社会为个体的密切互动视为社会支持,它可以是社会提供的支持服务形式存在,并且这种互动关系可以影响系统相关部分。Lin认为如果个体能够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其个体和家庭在身心健康方面可以得到良好的循环,从而使个体身心状态达到良好并保持其身心健康。
2.心理与社会治疗理论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导致案主的特定行为,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案主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潜能。
本案案主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常常感到无力和苦闷,但是根源在于照顾家人的问题上。所以,从源头去认识这个问题,必须把案主放在她所处的环境中,了解她的处境,帮她解决家中照顾者的种种困难,引导案主及其家庭正视目前的困难,并相信家中每一个人都有潜能去面对这个困难,共同解决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3.理性情绪治疗理论(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ABC),就是认为激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社工根据以往的经验假设案主的压力绝大部分来自对照顾家庭、生活压力、其他关系的不恰当的认知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困绕和压力,服务的目的通过辨识不恰当的认知,并进行修正,建立正确的有益健康认知模式。
4.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从根本上关注人的力量,强调人是有能量和资源的。解决问题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人本身和他们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优势视角要求发挥人所拥有的能量和潜能去应对目前所面临的不良状况,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要求社工不再从一个问题视角去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及境遇,不再把人完全放置一个无能的境地,而是关注人的更多可能性。在优势视角下,社工帮助案主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问题,协助其分析自身及家庭优势,并利用优势摆脱困境。
(三)服务目标
短期目标:
(1)改变案主的认知行为,鼓励案主面对现实,释放内心情绪,自我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提升案主面对生活的自信。
(2)拓宽压力应对方式,结合案主情况,寻找到适合案主舒缓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在其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帮助案主进行压力舒缓和情感慰藉。
(3)为案主提供有关患者的生活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提升照顾质量,减少照顾压力。
(4)鼓励案主加强日常身体锻炼,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邀请案主参与村委、社工活动,其在生活中,能交往到更多朋友并获得他们支持。
(5)链接社会多方面资源,建立多角度社会关系网络,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让案主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长期目标:
(1)构建案主社会支持网络,为其链接资源,拓展案主社交能力。
(2)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链接正式资源或非正式资源,与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互动关系,为案主提供 “喘息”服务,减轻案主在长期照顾孩子时的压力,案主能够消除消极悲观的情绪。
三、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介入重点:多方访谈,了解案主基本情况,建立专业关系,取得案主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并且对案主进行情绪疏导和情感慰藉。
主要内容:
1.入户走访,了解案主基本情况。社工经过与村委访谈,邀请村委工作人员一同对案主开展入户探访,降低案主的戒备心理,在探访中发现案主和丈夫、三个孩子、家公一起居住,关系良好,能够给予案主情感支持。
2.初步掌握案主家庭情况,对其所拥有的个人能力和资源进行了解并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上洞察案主对生活的期望,以便提供专业的服务。
3.初次会面,社工让案主明确社工原则,服务内容,希望案主能真正的敞开心扉,将社工当做一个朋友或倾诉对象,能都把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与社工一起分享,也为以后的服务奠定基础,同时也尽可能的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发觉案主更多的信息,以便合适的开展服务,初步与案主确定专业关系。
4.与案主进一步建立良好关系,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社工每次跟进时都会对案主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5.对案主进行情绪疏导,提供照顾技巧知识等,帮助案主得到精神上的理解。社工与案主进行交流,了解案主及家庭情况,运用支持性技巧,将关注点放在案主及家属的表达上,以舒缓案主及其家属的情绪。交谈过程中,社工始终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及时作出回应,肯定她在照顾家人上的付出,鼓励她在照顾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得到放松。
(二)第二阶段
介入重点:让案主学会合理安排照顾内容,帮助案主及孩子走出家门,减少照顾压力,引导案主释放不良情绪,同时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主要内容:
1.社工引导案主寻找自己、女儿的共同爱好,一起锻炼,从中减压,降低焦虑的情绪。社工发现案主的女儿由于精神有点问题,一直将自己局限在家中,不愿意和外人沟通,因此引导案主改变其的家庭生活方式,尝试带女儿、儿子一起到外面走动一下,即使做不到正常与他人沟通,也可以通过散步、做运动等形式和外面的世界接触。
2.案主在社工的建议下带着女儿,儿子走出家门,在傍晚的时候会带着他们在村里散散步,打打球,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社工肯定案主的爱好,引导案主看到自己及其孩子的潜能,希望他们将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出去散步锻炼,有助于放松心情。
3.引导案主释放不良情绪,使用理性疗法相关技巧,让案主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有一个理性的认知,通过回忆往事,深入了解案主内心真实想法,找出其根源所在,从而让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得到有效疏导,使案主遇事能够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案主通过和身边的亲人、朋友经常进行倾诉,使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三)第三阶段
介入重点:与案主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更深入了解案主的需求,为案主提供“喘息”服务。
主要内容:
1.组建和培育“睦邻友好”志愿服务队伍,为案主提供喘息服务,为案主提供放松的时间和机会,缓解照顾压力。
为案主照顾精力不足,遇上临时外出,被照顾者安置问题……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照顾者。社工结合服务项目,组建和培育“睦邻友好”志愿服务队伍,推出了两个小时、半天、一天、两天的“喘息服务”,为被照顾者提供短期照护,以解决家庭照顾者的燃眉之急、缓解长期照料压力,让照顾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重新上路”。
(四)第四阶段
帮助案主构建或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缓解案主家庭和经济压力。
主要内容:
1.本次会谈主要是帮助案主构建或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上和本村寻找与案主情况相似的家庭,构建其相适应的社交网络。从而多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互相安慰。首先与村委沟通,与村委讲明案主现在的状况,根据村委所提供资料,搜集与案主类似情况的家庭,并与村委工作人员商量是否能定期组织这些家庭主要照顾者来到驻村社工站进行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家庭的不同问题,建言献策。同时结合社工服务项目,整合志愿者队伍,通过“村委+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继续深化“喘息”服务,为案主提交放松休息的机会。另外,社工链接外部资源,帮助案主将农产品向外销售,提高家庭收入。
2.社工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或者链接其他资源等,进行爱心帮扶,解决案主的部分经济困难问题。社工在传统节日之际,链接到正式资源、非正式资源提供的日用品、玩具等物资,上门进行看望慰问,给案主一家送上不一样的“爱心礼物”。
(五)第五阶段
介入重点:鼓励案主一家参加社工站的各类活动,发现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帮助案主一家认识更多的朋友,完善支持系统。
主要内容:
1.社工关注案主一家的动态,做好跟进工作,在各项活动中优先邀请他们来参加,发挥他们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通过活动平台,多多与同辈群体接触,提高社交能力。
2.社工在活动后进行回访,通过面谈及观察评估服务成效。社工与案主交流活动感受,案主反馈其压力得到了释放,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从社工的观察看,案主的情绪变好,面部表情有了起色,久违的笑容又回来了,案主也对社工服务也表示满意。
(六)第六阶段
介入重点:回顾服务过程,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且更加深入地为案主提供服务。
主要内容: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个案服务历程,引导案主继续坚持,肯定案主的表现和进步。通过回顾,社工在今后也会深化自身的介入策略,从更深入的方向入手,为案主提供服务。
四、成效及反思
在这个个案中,社工运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优势视角等理论,链接多方资源,将侧重点放在案主以及整个家庭,协助案主走出困境。主要成效如下:
(1)通过社工的介入,提高案主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从而协助案主来自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得以缓解,使其减少负面情绪,减轻照顾负担,初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回归正常生活。
(2)社工利用“社区帮扶社区”资源,做好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社工经常性的探访、组织爱心人士以及社会慈善群体进行慰问探访,一定程度上减轻案主的生活成本,这对案主的情绪支持、物资支持是很重要也很有效;
(3)通过链接“睦邻友好”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喘息式”服务,真正从案主切身需求出发,不仅提供给案主专业的照护服务,还给予案主在漫长的照顾过程中一个短暂休息的机会,为日后更长久的陪伴注入新的动力。
(4)案主得到情绪支持,获得生活信心;缓解压力,对目前的生活持有正向态度。
作者:南宁市梦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潘花艳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1/1213/403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