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机构建设 【我为群众办实事】四点半学校服务解决父母后顾之优

【我为群众办实事】四点半学校服务解决父母后顾之优

我为群众办实事,四点半学校服务解决父母后顾之优

──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实践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离开田地、成为早八晚六的职场人员,导致下班时间与孩子的放学时间存在错位,无暇兼顾孩子课后的照顾和教育。在这段“真空期”内,青少年儿童由于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管控能力较弱,不仅安全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偏差。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确保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天涯区民政局委托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设了四点半学校,让孩子在课后有去处、安全有保障、作业有辅导、能力有提升,为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安全、发展、成长保驾护航。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四点半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二学校”,不仅仅只是孩子们的“临时避风港”,与此同时更应顺应青少年儿童发展特点,做好学校、家庭以外的补充性服务,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发展教育体系。四点半学校服务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何避免人员流失、如何提升服务实效等均是服务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难题,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经过两年的服务探索,总结了部分实践经验。

依托社区场所,打造儿童友好空间

儿童友好空间,是用儿童参与、体验、成长来诠释儿童友好,用对话、连接、协同来诠释空间。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改善,青少年儿童生活日趋单一化、固定化,加之社区儿童活动空间和设施不完善,青少年儿童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为此,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上,以儿童友好理念为切入点、以辖区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功能完善的大社区为依托、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打造了集课业辅导、休闲娱乐、兴趣培养、技能学习、能力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型空间-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从社会、健康、认知、艺术、语言、家庭教育等领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为辖区青少年儿童及家庭提供符合成长需求的特色服务,促进青少年儿童在认知、社会情感、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全面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聚焦服务需求,制定专业服务内容

“四点半学校”在服务形式上区别于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服务目标也大相径庭。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服务内容设计强调儿童参与与表达,坚持从辖区青少年儿童实际需求与成长特点出发,通过前期调查(项目服务开展前的走访调研)+日常反馈(日常活动中活动参与者的意见反馈)+后期座谈(结项时进行总结回顾,征求家长及青少年儿童对下年度服务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来了解和挖掘辖区青少年儿童发展现状及服务需求,最终形成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反思、修正改善,增强服务专业性和高效性。

遵从以上原则,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儿童友好贯穿四点半服务的方方面面,依据辖区青少年儿童不同需要,细化服务内容,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多场节日主题、兴趣培养、体育运动、历奇体验、科普教育、课业辅导等传统项目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社交、表达能力培养等能力提升类服务活动,满足了辖区青少年儿童在学习、娱乐、社交、实践等多方面的需求,全面提升了青少年儿童生活常识、安全意识、文化知识、自我认知。当前累计受益青少年儿童人数达2000人次以上,惠及了数百个家庭,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一致肯定,认为四点半学校服务在减轻家长照护负担和教育压力的同时,为助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了公共平台,已逐渐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区服务。

微信截图_20211111102802

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手工兴趣

专业团队运作,保障项目服务成效

一个项目或者活动的成功实施,必然离不开专业的团队和指导。为此,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始终坚持“政府部门主导、专业社工运营、社会力量参与、辖区儿童受益”的运作模式,由区民政局进行政策指导、第三方运营机构服务项目组社工提供专业服务。以青少儿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为民众办实事为目标宗旨,从项目设计、执行、监测、评估等多维度进行全面统筹,根据利益相关方意见或建议,及时调整服务策略,以保障服务实施成效。

多方力量协同,提升项目服务质量

由于专业社工人员数量有限,加之部分服务活动专业性较强,甚至超越了社工本身的认知范围,如果还是一味的事事包揽包办,往往会适得其反,给服务对象造成不好的体验感,从而丧失公信力。因此,在服务过程中,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坚定“术业有专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的用人理念,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资源配置平台作用,采取“1+N”(即1个专业社工团队、多个专业志愿团队)团队工作模式,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根据服务活动专业需要,积极链接社会组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者协同参与,发挥其专业优势,根据青少年儿童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综合性、多样化服务,让青少年儿童在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与社会融合。

如链接辖区内社会组织三亚市天涯区候鸟人才协会策划开展的书法教学活动、天涯区街舞协会开展的舞蹈教学活动、天涯区旅游协会开展的绘画教学活动以及天涯区五龙文化协会开展的五龙文化学习等系列活动,不仅培养了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专业的教学模式和知识功底更是让青少年儿童对新领域有了深入且全面的认知,而不止是片面的学习与了解,活动质量得以很大程度的提升,收获与成效相对更为显著。

图片2

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联合社会组织开展活动

拒绝墨守成规,创新服务载体形式

所谓四点半学校,最初意为出于为下午4:30放学的小学生安全考虑,解决家长因放学时间和下班时间冲突而无法照看孩子的后顾之忧而提供的免费场所。而当前,随着大部分学校放学时间晚于4:30,四点半学校已成为一个服务“代名词”,因此,在保持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课后服务初衷的基础上,大多数四点半学校都在尝试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现有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多娱乐性、成长性等增值服务,但普遍还是拘于社区出场地、社工出人员的传统服务模式,往往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或能力不足、青少年儿童参与度低、服务环境设施不完善、服务人群固定化等问题,势必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兴趣下降,而造成人员流失。鉴于此,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试图打破常规,在积极创新服务形式的同时,努力丰富活动载体,根据服务对象类型和需求,将服务延伸至家庭、学校、社会,致力于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而非完全局限于社区室内外活动场所及社工自身薄弱力量。如针对辖区困境青少年儿童,基地四点半学校在日常服务之余,会开展走访慰问,实地观察,在宣传四点半学校服务内容的同时通过交流了解其个人及家庭现状,切实解决其生活和学习难题;针对特殊青少年儿童,则以节日关爱的形式,将服务送进特殊教育学校,为他们链接爱心物资,提供义诊义剪,联合表演节目,共同制作手工,用爱心和行动,鼓励他们乐观向上。这样的服务形式,既能提高四点半学校服务的覆盖率和知晓率,也能更好地展现该服务所带来的微观变化和社会效益。

贴合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活动内容

在日常服务中,除常规性服务外,服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敏锐度,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与青少年儿童相关的社会热点及文件精神开展服务,既响应了国家政策和号召,也给青少年儿童带来新鲜的知识体验,及时掌握与之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实事政策。例如,2021年4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视频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该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防范建设、保障儿童安全不仅是学校的义务,也是社区、家庭、儿童以及社会服务组织应肩负起的责任。

结合该项社会热点,三亚市天涯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四点半学校这样开展服务:

一是为学校老师、儿童服务组织举办儿童安全保护教育主题讲座,进一步提升其安全保护工作专业化水平,继而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是针对家长和青少年儿童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普及儿童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增强家长和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再例如,在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四点半学校可通过集体讲座、宣传折页、游戏互动等活动形式,及时普及法律新规,填补青少年儿童法律空白和知识盲点,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四点半学校服务/课后服务再次成为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持续创新内容,努力提质增效,是广大四点半学校工作者一直在攻克的难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青少年儿童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四点半学校特色服务模式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build/2021/1111/40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