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社工之家社工博览 【我为群众办实事】阳光洒进隐蔽的角落

【我为群众办实事】阳光洒进隐蔽的角落

一、案例背景

(一)案主个人情况

案主,男,47岁,初中学历,未婚,无业,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户籍人口,主要吸食海洛因与冰毒,有近20年的吸毒史,2018年11月被责令社区戒毒。在社工与专职上门时,案主强烈抗拒,并不断重复“我家人都不管我,你们不要再理我,我又有病又没用,让我自生自灭吧”。对待戒毒,案主表述“我没有上瘾,我想吸就吸,不想吸就不吸”。从案主家人表述可知,自执行社区戒毒后,案主一直在家,除吃饭睡觉就是看手机,生活极其不规律。

(二)案主背景资料

案主父母健在,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案主家有分红,家庭条件较好。案主深受当时“吸毒是身份象征”的风气影响,早年涉毒。家人恨铁不成钢,采用打骂的方式,却让案主在吸毒的道路越走越远。自此,案主家人对其渐失信心,关系恶化。案主母亲多次联系禁毒办,表示自己对案主有心无力,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帮助案主戒断毒瘾。

二、案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

社工根据案主及家人的诉求,并综合社工分析,评估案主的需求。

1.戒除毒瘾的需求

案主有近20年的吸毒史,近期被判社区戒毒。同时,案主因多

年注射毒品,患有严重的脉管炎。生理毒瘾及疾病困扰都迫切需要案主戒除毒瘾。社工及专职关注其对毒品的依赖程度,有必要可链接戒毒资源协助其戒断生理毒瘾。

2.重建合理认知的需求

案主自暴自弃,认为家人放弃自己,自己无药可救,抗拒工作人员。社工运用优势视角协助案主看到自身的优点,提升其自我认同感。案主认为自己没有上瘾,表明案主缺乏对毒品的正确认知。社工需澄清其不合理认知,加强其对于毒品危害的正确认知。

3.修复家庭关系的需求

案主因吸毒导致家庭关系恶化。但案主母亲的求助及过往的管教等行为都体现案主父母是希望案主戒断毒瘾。因此,社工引导案主看到家人对其的期待,重新定位家庭角色,弥补多年的家庭缺位,也让案主家人学会如何更好地协助案主戒毒,从而修复家庭关系。

4.重建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案主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容易诱发案主对毒品的心瘾,不利于案主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社工可以关注案主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走出家门,再进一步激发其就业动机,以重建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5.融入社区,提升自我认同感的需求

案主对自身缺乏认同感。社工可以通过鼓励其参与社区事务,树立新形象,反馈良好评价,促使其看到自身努力所带来的转变,提升案主的自我认同感。

(二)介入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需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来发展与适应。因此,社工可以通过分析案主各个系统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协助案主将资源调动起来,从而强化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协助案主更好地维持戒毒操守。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案主认为“自己是没用的”,对待戒毒也存有不合理的认知。社工通过纠正不合理认知,构建合理认知,协助案主重建其积极的核心信念,巩固戒毒成果。

(三)介入目标

总目标:协助案主成功戒断毒瘾,回归家庭,提升自我认同感 分目标:

(1)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让案主了解社工的服务;

(2)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维度提升案主戒毒动机;

(3)挖掘案主的优势,协助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4)协助案主与家人良性沟通,重修家庭关系;

(5)向案主传达就业的意义,激发案主就业动机;

(6)鼓励案主参与社区事务,提升案主自我认同感。

三、个案服务过程与成效

(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案主表现出抗拒的态度,但社工与专职依然不放弃,坚持隔天家访。哪怕被拒在门外,社工与专职始终真诚以待,表达陪伴戒毒的意愿,向其分析戒毒与否的利弊,列举可行的建议。终于,案主打开封闭的心门,初步建立服务关系。

(二)关注案主对戒毒的态度与想法,共同制定戒毒计划

在辅导中,案主坦诚此前因心瘾诱发及无法面对家人,觉得自己无药可救而选择复吸。对此,社工与其探讨复吸、戒毒各自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激发案主的戒毒动机,共同制定戒毒计划,约定若出现戒断反应,及时联系社工,调整戒毒方案。

得益于坚定的戒毒决心,案主目前已维持两年多的良好戒毒操守,即将于今年年底解除戒毒协议。

(三)协助案主正视自我,重建健康生活方式

社工关注其日常状态,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社区事务。初始,案主较抗拒,觉得自己“没用”。为此,社工利用SWOT分析法,协助案主看到自身吃苦耐劳的优势,鼓励其加入“平安马甲”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服务中,案主逐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忙碌又充实的生活抵抗着心瘾,开始正确认识自己。

(四)鼓励案主主动承担家庭事务,重回亲情怀抱

协助案主与家人良性沟通

社工协助案主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鼓励其在家多做家务,关心父母。社工也会将案主的戒毒情况、日常积极的生活方式反馈给其父母,促进双方的良性沟通。案主的行动和改变重新获得家人的认可。

阳光洒进隐蔽的角落  为案主父亲举办生日会(白云区东南片区广州晨朗)

为案主父亲举办生日会

协助案主筹办特别的生日会

一次探访长者的志愿服务中,案主低落地表示自己想起父母小时候对他百般疼爱的时光。他说自己不争气,让父母担心多年,而自己却不曾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社工先是肯定其转变,分享“爱的五种语言”,鼓励案主表达对家人的爱。此时,案主提到父亲即将生日。社工表示可以协助其举办生日会。生日会当天,案主早早在阳光之家等候,紧张又兴奋地不断确认各种细节。当他父母和其他家人走进阳光之家的那一刻,他颤抖着为父亲送上鲜花,唱起生日歌及拥抱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意,重修于好。为表达对禁毒工作人员的谢意,案主与其家人还送上一面锦旗“贴心细致倍踏实,微笑服务暖人心”。

(五)多方联动链接就业资源,重新规划未来

社工向案主传达就业的意义即为保障生活又能充实生活。在案主同意后,社工与专职为其链接打包分拣员的工作。案主认真负责,多次得到公司的认可与肯定。但由于案主患有严重的脉管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病情恶化。社工及时介入,了解到其希望更换工作。恰逢此时,白云区禁毒办全面推动派出所长“一对一”帮扶工作,并指导各街禁毒办及社工协助落实帮扶计划。为此,嘉禾街禁毒办与社工针对无就业的吸戒毒人员进行一一分析,最终确定案主为帮扶对象,任职于嘉禾街派出所,负责日常的信件传达、车辆维护、大厅值班等工作,且工作表现获得肯定与认可。对此,案主多次表达感谢党和政府对于自己的关爱与帮扶,期待工作稳定后可以拥抱幸福,组建自己的家庭。

(六)反馈良好转变与正面形象,协助案主提升自我认同感

案主在工作之余热衷于参与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参与社区的防疫工作,为更多的人带去安心和便利。社工在肯定其行为的同时,积极搜集社区居民对于案主的良好评价,反馈给案主。案主获得2019年度白云区优秀志愿者的称号。案主得知后,幸福之情洋溢脸上,多次向社工表达:原来自己可以这么优秀!

阳光洒进隐蔽的角落  案主参与禁毒宣传服务(白云区东南片区广州晨朗)

案主参与禁毒宣传服务

四、社工反思

(一)专业的信任关系是服务开展的前提

戒毒康复人员由于多年戒毒受挫及社会歧视,大多表现出封闭心门的状态。此时,社工需要同理戒毒康复人员的情绪,理解他们亦是毒品的受害者,真诚地向其传达同行的信念,一步步地攻破其心防,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阳光洒进隐蔽的角落   案主及家人为嘉禾街禁毒工作人员送上锦旗(白云区东南片区广州晨朗)

案主及家人为嘉禾街禁毒工作人员送上锦旗

(二)消除“标签化”形象,需要多方共同行动

很多戒毒康复人员会提及社会的歧视与不接纳,对于“标签化”现象深恶痛绝。此时,社工需要同理其感受,且协助其反思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共同探讨如何缓解该社会现象,如:参与社会事务,树立正面形象等。问题并非一日形成,解决问题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通过多方的行动,才能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爱的无毒社会。

作者:广州市晨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雷璐

文章来源:http://family.swchina.org/expo/2021/1008/39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