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 同理心对社工和案主的心理支持研究

同理心对社工和案主的心理支持研究

一、文献述评与问题提出

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词,他认为同理心源自从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进而产生相同的痛苦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跟“同情心”明显区别开来。关于同理心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将同理心分为认知取向的同理心和情感取向的同理心。如今学者们普遍采用多维视角取向研究同理心,综合认知取向的同理心观点和情感同理心取向的观点,既要在情感上给予他人一定的反馈能力和支持关怀,又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理解他人,形成对他人客观真实的认知评价。

国内基本采用多维视角取向来研究同理心。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同理心能够快速促进信任关系的建立,从而开展有效的沟通,最终达成人们沟通的目标。因而同理心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学校教育、医患关系、家庭沟通、师生关系、心理咨询以及企业的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周红五(2010)认为一味地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会对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障碍,教师应该学习运用同理心的技能,消除师生之间沟通的隔阂,使学生完全信任老师,以此解决问题。傅行礼等(2014)认为同理心是医务人员必备的人文素质,应该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等体验式的方法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一项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咨询师通常要对来访者的内在心理世界、外在经历等进行理解,并感同身受,从而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分享给来访者,使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在咨询环境中体验到安全感,从而促使来访者积极地参与到咨询中。

在个案工作中,案主可能担忧社工对自身的看法和评价,以至于他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剖析自我,假如社工能够及时同理案主,并将同理及时反馈给案主,给予案主心理支持,增强案主对社工的信任。但是,有些社工对案主的同理,要么“用力过猛”,反而使案主觉得虚假;要么“力不从心”,使案主无法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另一方面,案主的消极情绪也会对社工产生影响,社工若无法消化自我的负面情绪,个案辅导一定受影响。因此,社工需要做好对自我、案主的有效同理,给予双方一定的心理支持,才能够推进个案工作的积极发展。

二、案例概况

在一次个案辅导中,社工向案主问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学习状况等话题时,案主表现出了对社工的排斥。在语言上,案主通常以沉默、“不知道”、“我不想说”、“你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等来拒绝和社工的对话;在行为表现上:案主坐立不安、面色较为窘迫、烦躁、左右摇摆、最后直接离开。面对该状况,社工感到困惑、生气、委屈、挫败,个案辅导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同理心的运用

(一)社工对自我的同理

1.对社工自身的情感同理 

放下角色期待、工作标准等,将自己看作普通人,审视案主的反应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感受。案主的回应“无话可说”、“到底结束了没有”、“你太无聊”等词加剧了社工的焦虑感,让社工感受到紧张、生气的情绪;案主的行为:坐立不安让社工感到困惑;案主最后直接离开使社工感到挫败,对工作产生无力感。社工承认并展现普通人遇到问题时该出现的情绪,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待情绪宣泄疏导完毕后,社工的获得心理支持和关怀,进而重新接纳自我,走出失败的状态和负面的感受,冷静客观地分析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对社工自身的认知同理

运用“冰山理论”从认知上进行分析。冰山理论将个体隐喻为一座冰山,仅有外在的行为才是能够被看见的,被掩藏在海面之下的大部分自我则是不可见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自我。冰山理论有七个层次: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社工的行为及应对方式:面对案主的负面反馈,沉默、终止个案辅导;感受:愤怒、挫败、却又无能为力;观点:“我”是一名专业社工,具备专业的理论素养,能被案主认可,专业辅导过程应该顺利的;期待与渴望:案主尊重认可“我”,“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对案主是有帮助的;自我:“我”应该是一个有专业能力、有智慧并且能被他人认可。但是案主的反馈与社工认知上的自我是冲突的,因此社工产生以上的情绪与反应。

意识到冲突后,社工应从认知上调整自我,给予自我心理支持,继续开展工作。调整过程如下:自我:“我”始终是个有能力的人,只是实务接触有限,遇到突发情况无从应对,这种状况的出现能够帮我“我”积累工作经验;渴望期待:在此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尝试开展工作;观点:“我”是一个新手社工,只要能够将案主带回个案辅导种,证明案主是信任“我”的,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行为及应对方式:以良好的态度积极和案主重新交谈,向案主表达歉意,让案主明白社工并不是故意触及他的敏感点,是为了帮助案主走出困境,让案主信任社工,最后有技巧地深入了解案主。

(二)社工对案主的同理

1.社工对案主在情感上的同理

情感上的同理主要包括对对案主情绪的觉察与识别,其次在情绪上抚慰案主,最后向案主传达理解与支持,给予案主心理支持,从而使案主信任社工,愿意继续接受个案辅导。

从本文的案例来说,社工在辅导过程中感受到案主的情绪是不耐烦、愤怒、烦躁不安、还有些紧张与不知所措。社工对案主的情绪感受了解后,向案主传达同理,如:“我能够感受到你现在是生气的、悲伤的、或者是紧张的,可能我们的交谈过程中有令你感到生气的话题或者为难的事情,我完全能够理解你,如果我是你,我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与感受。”让案主明白社工是接纳他的,他可以完全新人社工,社工以情感上的同理给予案主心理支持与关怀,促进个案辅导的顺利开展。

2.在认知上同理案主

认知上的同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社工可以从案主的家庭环境、成员之间、成长的经历,包括成长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他人的影响等因素来理解案主,进而在认知上同理案主。从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来说,案主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中,母亲与案主长期持分离状态,案主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状况较差,感情淡漠;从成长经历来说,案主与父亲经常发生暴力冲突,也不常与目母亲来往,因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学校的贫困生。

社工理解了案主的家庭环境、成员关系、成长经历等因素后,能够将案主的语言、行为表现合理化。案主在家庭种未获得安全感和温暖,自我防御机制较高,不信任他人;与父母亲关系冲突或者疏离,未习得与正确的人际交往模式。他坐立不安或者沉默寡言,可能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不熟悉的人交流;社工问及案主的家庭状况时,案主面红耳赤,家庭在案主的心里是敏感的,当他人问及案主这些问题的时候,案主为了保护自我,内在的防御机制被启动,他以这样的方式防止外人对自己的伤害;案主情绪爆发直接离开的行为说明,案主长期忍受来自父亲的高压管束,压抑了较多的情绪,遇到令自己生气的事情是比较容易爆发的。通过对以上各类因素的分析,社工能够理解案主的行为及反应,但是在与案主建立关系初期,社工不能将分析得出的结论直接告诉案主,这样会让案主感到被他人窥探内心的窘困,社工理解案主后,可以换其他方式与案主建立关系,避开案主的敏感点。在个案辅导深入推进过程中,可以帮助案主共同分析、剖析自我,使案主了解自我,有利于案主获得成长。

四、同理心应用的研究反思

同理心在人们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消除误会与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本文结合社工在个案工作中,面临案主的负面反应带给社工的影响,社工需要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其次才能更加有效地同理案主, 增加个案成功的机率。但是在实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本文社工在运用同理心的过程中,对案主同理的界限以及对社工自身同理的时效性进行了反思。社工要注意对案主同理的界限,否则容易陷入到两个错误之中去,一个是讨好,另一个是让案主感受到被怜悯。社工看到案主不愉快的神情或者听到不耐烦的语气,想要对案主报以情感上的同理,要注意对于同理的表达是否合适,如果采取小心翼翼的姿态加上讨好的语气来对案主表达同理,不仅不会换来案主的理解与信任,反而会让案主感到反感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不配合。另外,社工结合案主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来理解案主,从认知上对案主进行同理,需要关注案主的特性,从个别化原则出发,以案主可接受、符合情境的方式向案主表达认知上的同理。

对社工自身同理的时效性,在实务过程中,社工对自我的同理需要注意时间以及效率。一节个案的时间较短,社工面对案主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自我的情绪的处理,并且保证其效果,以便个案的顺利进行。新手社工可能在向自我表达同理的时候,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且对自我的同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还带着情绪开展个案,或者带领个案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社工对自我的情绪的处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文献参考:

[1]儿童的同理心与生俱来[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11):1182.

[2]秦丽滢. 基于体验式班会的初中生同理心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8(25):32-34.

[3]葛威. “同理心”——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J]. 人民教育,2011(Z1):79.

[4]魏源. 同理心:心理咨询与治疗关系中的特质概念[J].中国临床康复,2005(40):80-81.

[5]王云翠,乔桂圆. 护生同理心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A),2016,37(12):73-75.

[6]周红五. 同理心: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J].人民教育,2010(22):17-19.

[7]魏源. 当代大学生同理心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78-79.

[8]沈雪春. 师生同理:生本课堂的走心之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9):26-27.

[9]梁小洁.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基于大学生同理心的探究分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34-35.

[10]傅行礼,许湘琴,胡红娟,郑金旭. 提高医学实习生同理能力是建立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S1):191-193.

[11]胡玉顺. 同理心——两代人的沟通与理解[J]. 教育与职业,2003(20):52.

[12]项俊之,季诚. 医学生同理心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A),2016,37(12):69-72.

[13]杜宴林. 司法公正与同理心正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17(06):102-120+207-208.

[14]李茜,覃先美. 从父子冲突看同理心的缺失[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06):137-139.

[15]陈丽华. 用同理心日记实现换位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6(14):16-17.

[16]李勤. 关于中职生同理心教育缺失的对策[J]. 教育探索,2013(04):128-129.

[17]胡玉顺. 同理心——两代人的沟通与理解[J]. 教育与职业,2003(20):52.

作者:张琪,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

文章来源: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21/0909/397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