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四川成都: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川成都: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是四川省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工程将城市作为全龄人口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着眼于“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诉求,以全龄阶段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通过统筹融合,营造不同群体友好交互的城市氛围。
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打造社区综合体提高生活便捷度
一是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解决资源分散困境。在全市建成30~100张床位嵌入式、功能型的社区养老院224个,让老年人享受“入院不离家”的机构养老服务。以社区为辐射半径,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740个,为社区活力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在居民小区院落设立养老服务站点,引入公益性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021年年底,将建成运营首批2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二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提供综合性儿童服务。以项目化的方式培育儿童友好型社区自组织不少于10个。在社区综合体建设中明确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等服务功能,同时实现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或社区综合体的功能衔接。在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建立儿童议事会,提升儿童参与能力。
三是功能业态汇聚,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2021年将在全市范围打造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8个。
以困难群众心理援助嵌入为契机,实现从物质救助到多维救助的拓展
一是完善工作网络,将心理援助嵌入社区和困难群众身边。拟建立一支不少于100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和100名持证社工组成的“双百”志愿者队伍。在市级通过购买服务设立“成都市社会关爱援助体系心理支持中心”,负责整个活动的筹划、组织和安排;在街道与“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统筹开展救助;在社区设立社区心理服务站,统筹开展工作。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让多元救助方式反向助推救助工作走深走实。探索让心理援助服务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感知器”,推动救助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科学高效。从“关爱随行”心理援助服务探索出一套“心社联动”(心理咨询师+社工)服务模式和响应机制,实现从“物质供给型救助”到“需求型救助”的转变。
三是健全发现机制,推动社区力量对困难群众需求主动介入。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确定供给内容和方式,确保“精准发现”“精准救助”。
以慈善和社会工作为支点,促进全龄市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优化基层慈善生态,激发社区慈善原动力。每年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慈善领域等社会组织下沉社区开展服务。依法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9家,建立社区基金1000余支,累计募集资金5000余万元。加强社区基金监督管理,激发居民参与慈善内在动力。
二是搭建基层社工平台,回应社会服务需求。整合民政部门购买服务资金及基层其他可用经费,推动建成1个市社工支持中心、23个区(市)县社工总站、261个镇(街道)社工站、3043个村(社区)社工室。采取整合、调整、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50%的社区开发专职社工岗位、配备社工专业人才。
三是探索建立“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慈善、社工示范社区建设标准、社区慈善基金服务管理规范,建立志愿服务激励补贴、星级评定、友善公益榜评选机制,搭建成都市志愿服务三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作者:袁世川、龚靖芸
责任编辑:段冬蕾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21/0901/397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