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社区 新闻服务社工与群众 记者“挂职”社区工作站
新闻服务社工与群众 记者“挂职”社区工作站
协调疏通化粪池、入户调解邻里纠纷、上门看望困难群体……这些社区常见的琐碎繁杂工作,最近咱们的两位社区记者“挂职”了一天的“主任助理”,跟随“小巷总理”一一协助完成。昨日,本报社区版对此进行详细报道后,引起了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共鸣,不少社区欢迎记者常去走走。为此,今后大江晚报将延续这一创新“走基层”形式,记者将定期去更多社区“挂职”锻炼,零距离与社工、居民接触,实实在在反映民情民意。
作为城市细胞的基层社区是个万花筒,在地域上也更贴近群众。自2011年6月晚报开辟社区版后,晚报记者的身影便活跃在不少社区的细微角落,一些来自基层的线索被及时捕捉。近年来,对于如何做好这个版面,挖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层新闻,晚报也做出了很多尝试。这其中,晚报就先后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建立了20个“社区工作站”,记者可以定点联系基层社区,将新闻触角更深入地延伸到社区的里里外外。2012年11月,为更好发挥社区工作站的作用,社区版全新启动“我在社区工作站”栏目,晚报的多位社区记者定期“驻守”各工作站,与社工共事、与群众为伍,更多“藏在深闺人不识”的鲜活基层新闻逐渐“浮”上来。
在日复一日深入社区的过程中,晚报的采编人员还一直探索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创新举措,希望能全方位接触基层,更好地发挥新闻服务民生的桥梁作用。“挂职一天主任助理”策划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下付诸文字、见诸报端。一天的跟班体验中,记者不仅看到了“小巷总理”和社工们的艰辛和温情,也走进了居民家中“唠唠嗑”,零距离听到了来自群众的疾苦悲欢。
很多人会好奇,晚报记者去社区“挂职”一天具体做些什么?其实,只要是社工们要干的事,记者可能都要一一参与。也许这周是计生专干助理,向育龄妇女介绍最新政策;也许下周是民政专干助理,帮着发放各类困难补贴;也许下个月是网格员助理,上门采集最新人口居住信息……当然,“挂职”助理的记者还会零距离倾听民声,如果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新鲜事,都可以与当天“挂职”在社区的记者详细聊聊,说不定,让你纠结许久的问题,不经意间,就会通过社区的协调、记者的反映和关注而得到解决。
今后,除了在社区工作站“挂职”锻炼外,记者还将走进更多的社区,全天候跟随专职社工,协调完成工作,记录所见所闻,发现新闻线索,掌握基层情况,帮助反映问题。亲近社工、居民,记者会更加理解“群众无小事”的内涵,更加用真诚和责任,来搭建民情民意和民需的通道。也期望着,接下来的日子里,“挂职”记者的足迹所至,能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责任编辑:韩建军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community/2014/0108/39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