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社工,困难群众的“政策顾问”

社工,困难群众的“政策顾问”

“一心为民,热心服务”,锦旗上8个金色大字分外醒目。这是一位母亲特意给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社工送来的。“感觉这个事其实不大,我们和她说没必要送,她非要来送。”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简称“困服所”)的韩社工告诉记者。社工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位母亲如此感动呢?

社工:政策懂得多  小欣自幼患有脑瘫和癫痫,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母亲全天候的照顾。小欣的父亲是一位退伍军人,依靠父亲的工资和小欣的“两残补贴”,一家人的生活也能维持。2020年9月,街道残联给她家打来电话,宣传了一项福利政策,这却给小欣母亲带来了困惑。根据介绍,小欣年满16岁后,残联可以给小欣上灵活就业保险,即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特别是养老保险,上满15年,小欣50岁后可以每月领到养老金。但上了“三险”之后,残疾人生活补贴就没有了。小欣母亲不明白,这么好的政策,怎么不能同时享受呢?

带着疑惑,小欣母亲联系了什刹海街道困服所。困服所是北京市民政局三级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的基层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的政策宣传和社会服务。依托主动发现机制,困服所从2019年5月就开始跟进小欣一家的情况。2020年,什刹海街道探索将“两残补贴”的受理工作也给了困服所。  了解到小欣母亲的疑惑后,韩社工立即跑去残联、社保所了解情况,很快弄清楚了事由。原来,矛盾点在于小欣的就业状态。小欣16岁后,处于失业或者全日制在读状态,才能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但残联给小欣上的“三险”是职工社保,小欣会被认为是灵活就业人员,不属于失业,因此不能享受补贴。社工向小欣母亲耐心解释了其中道理,使她接受了这种情况。

社工:政策分析得透  疑惑虽然解释清了,但是两项政策该如何取舍?小欣母亲依然犹豫不定,做出最合适的决定需要比较社保、救助等多项政策,仅是“两残补贴”的生活补贴,就区分了5种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保障待遇。面对严谨枯燥的条文,小欣母亲需要社工为她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而得益于与各部门建立的协作关系和综合评估机制,韩社工可以向各个科室反反复复了解情况,各部门也愿意将一些细节和经验告诉社工,直到能为小欣母亲提供详细、全面、精准的政策建议。

韩社工告诉记者:“困服所成立之初,民政科就带着我们走访了残联、住保、团委等科室,我们也定期参加街道综合救助领导小组联席会,与各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建立综合评估机制打好了基础。政策宣传时,我们会先和相关科室当面沟通情况,再向困难群众宣传,或者由相关科室主动联系服务对象,这样可以避免科室与困难群众的矛盾误会,让政策宣传更精准,群众少跑腿。”什刹海困服所由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运营,什刹海街道在办事处一楼为其提供了一间独立办公室,办公室的对面是民政科,隔壁是残联,斜对面是社保所。这种布局使困服所既能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又可以深度嵌入基层民生保障工作体系。  综合各方情况后,韩社工给小欣母亲提供了几种可能的方案,并且分析了每种方案的利弊。选择上“三险”,好处是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和封顶线比较高,而且将来领到的退休金会高于低保标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要等到34年以后才能获得养老金。但是,牺牲短期利益换取小欣老年后的生活保障,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选择“两残补贴”的优势直接、明显。即使将来小欣父母没有能力照顾小欣的生活,也有可能为她申请特困供养,保障基本生活。但是,“两残补贴”本身没有医疗保障,目前的生活就存在风险隐患。所以,社工评估了小欣家的收入情况后,建议她家申请低收入家庭认定,通过后可以享受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  小欣母亲会如何选择?作为旁观者,答案似乎很简单:申请“两残补贴”和低收入家庭认定。但是,小欣母亲会接受这个建议吗?

社工:帮办不“包办”  “不管批不批,都很感谢你。”等待审批时,小欣母亲的这句话超越了对结果的感谢,是对社工专业理念和方法的认同。其实,小欣母亲并没有选择那个在外人看来最好的方案。困难群众需要的,是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政策组合,这不仅是政策组合结果的数量计算,还涉及短期和长远利益等价值的选择。有时,面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困难群众,一些工作者从工作效率出发,倾向于包办代替,有的困难群众甚至不知道自己享受了政策,造成矛盾误会。

在分析政策和自身情况适配性时,韩社工引导小欣母亲面对一个现实因素:小欣的预期寿命,也就是要估计小欣的生命能否维持到领取养老金的年纪,以及能够领取多久。此外,社工还细心地引导她综合考虑小欣是否经常生病、患大病的风险、家庭收入等情况,建议他们申请低收入家庭认定,这样可以使一家人有充分的医疗保障。  小欣母亲接受了社工的前半个建议,决定选择“两残补贴”。但是,她们十分不想让小欣父亲的单位知道家中的困难,这种心理也十分常见。此外,小欣母亲感觉一家人身体还比较健康,不需要经常看病。因此,目前还不需要申请低收入家庭。韩社工了解她们缺乏医疗保障存在的风险,但在帮助她作了全面、综合的分析之后,也充分尊重了她们家庭的决定。“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价值,相信她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韩社工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记者手记

从政策宣传到政策顾问

当前,各部门出台了大量福利政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目标下,不同政策各有侧重是应有之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对于困难群众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需求:如何面对多个部门,在繁多的政策中找到最适合的政策组合。

群众的新需求,给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提出了新要求:提高统筹使用政策的能力。但在行政体系下,这项工作很难由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社会工作者“第三方”的身份,可以超越部门的局限,实现社会保障政策的“末端统筹”。因此,政府需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将社会工作纳入综合救助工作体系统筹考虑,提供合适的空间和平台,给社工融入民生保障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形成政社合力。  社工扮演政策顾问的角色有何优势?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社工可以协助、建议,但是不会包办代替。社工不仅知道的政策多,更能帮困难群众综合分析。社工耐心的介绍、充分的沟通,引导困难群众理清自身情况,权衡需求,与困难群众或其家庭一起分析政策的适配性,让困难群众参与到解决困难的全过程,并最终作出决定。在此过程中,困难群众加深了对政策的理解,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获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21/0604/391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