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创新 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 小机构助力“大救助”精准化发展

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 小机构助力“大救助”精准化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和义社工师事务所成立于2016年4月,是宁波市首家为社会组织和社工提供教育培训、项目策划、财务托管、督导评估、资源拓展等支持性服务的民办专业社工机构。作为宁波市第一家5A级专业社工机构,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之一,宁波市唯一一家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认定的首批“美好社区计划”共营伙伴,省内“牵手同行计划”援派机构之一,先后在宁波、温州、绍兴、舟山、台州等地开展督导培训,项目管理等服务。

2018年开始,机构承接了海曙区民政局的社会救助家庭友善访问服务专业支持项目,开始探索精准救助服务。项目实施三年以来,累计完成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社工服务462个,访问5356人次,实现微心愿782个,有效链接各类资源435人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大数据分析,2020年聚焦支出型贫困家庭,承接海曙区医保局的焕然“医”新——医疗救助家庭社工服务项目,两个项目2020年投入22万元,分别从支持服务和实务服务两个层面出发,共同为救助对象提供政府救助之外的资源链接叠加、情感支持、能力增强、社区融合等专业服务,协助政府解决不能包办的差异性、多样性社会救助问题和需求,让救助家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更有尊严。为此,机构主要做好两个层面的服务。

一是围绕四准策略,开展直接服务。机构根据精准救助的要求,在核准信息、摸准需求、对准帮扶、精准服务的“四准”策略的基础上,开展直接服务。第一步:情况排查。通过民政局和街镇提供的基本信息,了解救助对象的病情、家情,并与所居住的社区(村)进行电话联系,初步了解其状况和信息,从中筛选出可介入的服务对象。

摸准需求

第二步:入户访视。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组建由机构社工、心理咨询师、医疗康复专业志愿者组成的综合服务团,进行1500余次的入户访谈,努力从谈话中了解康复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问题需求和相互关系等信息,寻找其真正的需求和心愿,如有必要进行初步的心理疏导,给予医疗康复指导。

入户访视

第三步:链接资源。根据探访反馈,发挥机构的资源链接优势,引入市慈善总会、81890志愿服务中心、新闻媒体、保险公司、医疗单位等社会资源,满足救助对象生活、医疗、康复、学习等个别化需求。

链接资源

第四步:深度介入。针对救助对象改变的意愿,对其需求和问题进行评估,商讨确定下步介入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社工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实地探访

二是围绕社工成长,开展间接服务。机构的服务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必须组织动员街镇和村社救助工作者参与救助服务,为此,机构在区民政局、医保局的支持下,为救助社工提供专业训导、团体辅导,个别督导和远程指导等支持性服务,如为南门街道救助社工开展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培训,并到一线实务指导社工怎么与服务对象访谈,掌握相关信息,为段塘街道救助社工传授入户访谈技巧和经验,并现场回应社工访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2020年接收社工远程咨询100余次。此外,机构还通过微信群分享基层人员排摸走访救助家庭的注意事项,以实例传授社工运用同理心、优势视角、动机式面谈、焦点解决对话问句等专业处理技巧和心里危机干预要点40余篇。

三年来,机构社工团队努力扮演评估者角色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和致贫原因,扮演整合者角色来动员与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满足其真正的需求和心愿,扮演使能者角色来激发和提升救助对象的进取精神和可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服务对象层面看,展现四个成效。项目努力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就学、就业、医疗、康复等服务,改善生活状态。资金募集方面,2020年筹资3万元,为34名困难居民参保档次由成年居民B档调整为成年居民A档,资助2名2019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5万元以上的困难居民。此外,还为一戈谢病少年募集到5000元爱心款,并协助解决医保政策调整后应自付的3万元医疗费。在心理疏导方面,引导救助对象倾诉内心的症结,克服心理障碍,改变负面看法。如逐步解决一贫困独居老人因中风后遗症而导致的心理、社会障碍,使其由刚开始抱怨现在的自己一无是处到后来慢慢接受现在的自己一点一滴,由刚开始的难以焦虑紧张、愁眉紧锁到后来心情舒畅,不再前往保健品店花冤枉钱。在社区融入方面,协助救助对象建立积极乐观上进的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如对突发脑溢血致残的青年进行干预,使其从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朗阳光的状态,头发不再像以前那样凌乱,不再像以前那样穿上睡衣出门了。在能力增强方面,注重挖掘救助对象的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为一重残中年人传授居家专业康复的方法,寻找可列入医保的代替药物,五个月降低自费部分1500元支出,增强其康复能力和信心;为一患白血病“学霸”少年找到科学老师,增强其学习能力。

康复指导

(二)从助力政府层面看,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由“刚性管理”向“精准服务”的转变。机构协助政府延伸服务触角,推动信息快速收集、诉求及时表达、问题迅速处置,实现救助服务管理的零距离、无障碍、精细化,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助力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实现由“政府包揽”向“政社合作”的转变。机构参与救助服务后,积极探索政社合作互动,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得到有效体现,切实缓解基层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更为救助对象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三是实现由“单一救助”向“多元帮扶”的转变。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协同社区(村)建立常态化、人性化的关爱机制,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诉求,传递党委政府的问候和祝福,把上级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名救助对象,对产生的疑问及时予以解答、问题帮助迅速解决,打通联系服务救助对象最后一米。

(三)从社会影响层面看,体现三个维度。一是社会参与度。机构联结了民政、医疗、残障、慈善、心理、保险等专业服务平台和资源,联合海曙区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组织构建社会救助服务联盟,吸引民盟、民进、民革、农工等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志愿服务,2020年链接社会服务资源估值约8万元。二是经验价值度。机构每年平均完成20个典型案例,市民政局在市政协的“因病致贫群体救助帮扶机制建设”调研座谈会上专门介绍了项目开展情况,撰写的《疫情期间医疗救助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以海曙区为例》被民进宁波市委会列为2020年度参政议政课题并结题,率先在全省编写了《医疗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为救助工作提供操作规范,服务专业的本土经验。三是媒体关注度。机构先后得到中国社会工作、宁波晚报、甬派、现代金报、海曙新闻等媒体的关注,并以《海曙请来专业社工关爱中重度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让特殊人群不再无助,海曙这个社会工作项目让救助更精准》、《甬城有个专业社工团队最近火了 他们的救助有温度有力度》、《宁波有个“善访”团,他去年就干一件事儿——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疫情防控,社工志愿者在行动》、《这条鱼不是东海的》、《你的心声我来倾听》等为题进行了报道。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innovation/2021/0601/390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