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沙龙互动访谈 建立三级社工平台 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专访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秋娜

建立三级社工平台 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专访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秋娜

继2020年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之后,在今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再次强调,“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民政工作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强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解决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基层力量薄弱难题的好办法、管用办法。”近期,福建相继出台《福建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两个文件,均指向了福建在“十四五”期间将以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补充基层服务力量,以规模化社工站点夯实基层民政民生工作阵地。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池秋娜。

培养7万名社工

延伸基层服务臂力

记者:福建是较早开展“三社联动”试点、探索建设基层社工站的省份。加强基层社工人才队伍及社工站建设将更好地提升基层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对此,你们是怎样认识、怎样去做的?

池秋娜:“十三五”以来,我省坚持将社工人才作为增强提升基层民政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实施的城乡社区“三社联动”“十百千”行动计划,共打造了1400余个村(居)试点,社工在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创新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目前,全省社工人才总量达5.3万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量居全国前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民生保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民政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亟须其他力量补强加力。社工作为一支专业队伍,以人为中心,与民政工作同心同向,通过建设基层社工站,引导专业力量参与民生服务,能有效延伸基层服务臂膀;能利用社工精细化服务,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质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能发挥社工站扎根基层的特点,让民政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持久。

基于上述考虑,我省按照民政部的部署,相继出台以上两份文件,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社工专业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1107个镇(街)和2907个城市社区社工站全覆盖,平均每个城市社区有5名以上社工专业人才,实现村(社)都有社工提供服务。

构建三级平台

完善基层民生服务体系

记者:请问《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建立区(县)-镇(街)-村(居)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与之前的“三社联动”试点相比,有哪些延续和改进?对三级平台的定位分别是什么,希望其发挥哪些作用?

池秋娜:实践中,我们发现仅通过政府购买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延续性和覆盖面还不够强,因此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县)成立社工指导中心、在镇(街)建立社工站、在城市社区设立社工室、在农村加大社工服务覆盖的目标。

县级社工指导中心负责当地社工项目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所辖镇(街)社工站的服务工作,推进本地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社工平台的指挥中心。镇(街)社工站围绕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等领域,以辖区民政对象为受众,设计并实施项目,衔接村(居)专项服务,是基层社工平台的服务枢纽。城乡社区社工服务室根据社区发展和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服务,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有效联动社区、志愿者和慈善等资源,是基层社工平台的服务终端。

记者:《方案》提出,围绕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构建以基层社工站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这个服务体系包含哪些方面?有什么特点?

池秋娜:具体包含建好队伍、筑好阵地、做好服务,组建一支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工队伍,搭建一个立体化的民生兜底服务网络,在现有民生保障基础上实现服务增效、群众受惠、政府减负的目标。

与传统购买单项内容的社会服务项目相比,以基层社工站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有服务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和延续性强等特点,能发挥社会工作服务精准性、资源配置多元性、服务对象广泛性等优势。一方面,社工站聚焦民政主责主业,针对特殊困难群体设计项目,将“输血式”救助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有效将为民服务落到一线;另一方面,构建以社工站点为轴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不仅能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参与,还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新格局。

182

福州市福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走访慰问老人

打通堵点难点

17部门全力推进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福建出台的两份文件中,我们看到了不仅要将社工站建设作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更是要将此作为促改革、强基础、提质量的重点工程,并纳入考核。请问福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畅通各部门资源,打通各环节上的哪些堵点、难点,合力推动社工站建设?

池秋娜:推动社工站建设,面临着如何理顺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加强部门协同等难点,我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在全省民政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镇(街)社工站全覆盖。省发改委将社工站建设列入我省 “十四五”规划;财政部门明确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按比例支持购买社工服务,省级安排近5000万元用于补助各地社工站建设,各地将购买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等经费列入考核;组织部门将基层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地人才考核,推动社会工作纳入党校课程体系。

二是强化政策创制,统筹推进。《方案》从建站要求、购买方式、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若干措施》更是以17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从建机制、搭平台、强保障、明职责、聚合力等方面,提出17条措施,明确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镇(街)社区配合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工作机制。

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汇聚合力。近年来,我省推动社会工作嵌入其他专项领域,17部门联合出台的《若干措施》则强化了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的部门合力,包括推动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将社会工作列入党校课程内容、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推动社工人才和其他类人才享受同等待遇等举措,共筑社工人才参与基层服务长效机制。

记者:《方案》中提及,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提供机制,创新民政服务供给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民政服务,以规范化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基层服务效能,进而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您认为镇(街)社工站的专业服务将促使民政工作朝着什么方向变化?

池秋娜:新时代民政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才能融入新格局。我认为将带来以下变化:

一是推动基层治理由“自上而下”的管理型向治理服务型转变。社工站精准聚焦群众关切,与民政政策帮扶有效衔接,在提供专业服务时,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为解决群众所需所困提供高效服务,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推动民生保障由“资金+物资”帮扶向“资金+物资+专业服务”转变。社工站的建立为实施专业服务提供了平台,社工在基层民政工作开展资金救助、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时,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通过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资源链接、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方式提供深度服务。

三是推动民政民生服务向精细化、便捷化转变。一方面,针对基层情况纷繁复杂,社工站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境遇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社工站能整合民政各业务端口,优化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提供“一站式”民生服务,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文章来源:http://salon.swchina.org/talk/2021/0416/387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