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促就业 引正途” --涉罪青少年行为矫正个案

“促就业 引正途” --涉罪青少年行为矫正个案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简某,男,18岁,家住双福镇, 服务对象职高毕业,性格较开朗,爱笑,自述喜欢帮助他人,也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玩,愿意学习和尝试接受新事物,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2019年8月,与郑晓东等在双福街道时代广场与他人发生言语冲突,随后双方拳脚互殴,致双方人员不同程度受伤。其中李某损伤程度为轻微伤。2020年,因涉嫌聚众差距殴罪由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院,江津区检察院进行了相关调查,最后确定对其开展“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与江津阳光社工中心进行沟通和协商,由检察院和江津阳光社工中心共同为该名服务对象提供监督考察和正向引导。

(二)家庭及成长经历

个人情况:

小学在嘉乐小学读书,中学在中山镇赵家坝中学就读,在江南职高学习了汽修专业,现在在双福友久佳美蛙餐厅上班。

家庭情况:

服务对象与父母同住在双福,父母均在工地务工,与父母沟通良好,主要是与其父亲沟通较多,家庭结构较简单,父亲对服务对象的关爱与关心也比较充分。

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服务对象一直与父母同住,与父母的关系较好,父母的管理方式也较宽松,因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故对服务对象在职业规划、法制教育上较欠缺。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问题

1.法制观念缺乏

服务对象自述其本次涉案的原因是因为有朋友叫其一起去帮忙,他并没有询问什么原因就去了,也是他自己到公安机关自首的,一直没认为此事事件是涉罪事件,以为就是小孩子们闹矛盾,他的动机就是帮朋友忙,所以根据其自述来看,服务对象及其缺乏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

2.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导缺乏

服务对象的父母对其的教育较少参与,教育观念是放任发展的观念,在家庭教育中,认为孩子不偷不抢就没有问题,对于孩子结交朋友也没有进行正向引导,甚至在知道孩子有过和朋友一起打架的情况,也并没有强行制止,认为不是违法行为,家庭教育的观念和管教方式需要进行引导。

3.缺乏职业规划和人生观值观

因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服务对象的人生发展,职业规划也无法介入和进行正向的引导,所以也造成服务对象的自我认同感不高,缺乏人生目标,以及对自我的职业规划。

(二)社会工作者的分析和诊断

1.服务对象的优势

(1)父母对其比较关注,愿意积极参与对服务对象的正向教育和引导。

(2)服务对象愿意进行认罪悔罪,愿意积极配合社工和检察院一起进行学习和改进。

(3)服务对象有较好的责任心,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养自己。

2.服务对象的不利因素

(1)服务对象法制意识缺乏,之前对法制知识完全不了解,甚至有一些偏差的认识。

(2)服务对象因在上学期间学习成绩较差,故在对其自向的职业规划上,自我认同感较低,更多会倾向于让自己学习一些技能,选择一些体力劳动类的职业。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完成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任务,回归社会。

2.具体目标

(1)为服务对象开展法制观念教育和法制知识辅导,提升其法制意识。

(2)引导服务对象父母改善家庭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对服务对象进行正向引导。

(3)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认同感,开展相关职业规划,引导其正向就业。

(二)服务策划

1.理论指引

1、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

2.家庭系统理论

任何家庭系统都是由连接家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每两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关系存在,如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等。研究家庭系统时,我们必须注意各成员之间不同的关联,以及他们互动的方式,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互动网络。每个人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受到整个家庭的影响,他既代表个人,也代表着家庭整体。

2.服务计划

微信截图_20210408100131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关系,制定计划

本次面谈是社工在前期打电话与服务对象进行访谈后,预约到访,当天,服务对象准时到达了社工中心,与社工进行面谈。本次面谈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向服务对象介绍监督考察协议的相关内容,并与其共同制定后续的服务计划内容和计划时间。

当天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填写了服务对象基本情况记录表,接案预估表,对其个人情况、家庭支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从基本情况中了解到以下情况。

  制定以下服务策略:

1.建立专业关系,确定相关的职责,了解社工在后续的服务计划中的角色。

2.为服务对象父母开展相关的亲职教育,主要是团体亲职辅导为主,社工更多会引导其父亲积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和责任。

3.制定法制学习计划,以提升服务对象的法制意识,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小组学习、阅读学习、抄写记忆、每月考试等。

4.制定公益活动参与计划,让服务对象了解公益活动的相关内容,制定每月的公益活动计划和参与方式,以网上报名参与为主要方式,以根据服务对象的时间来确定。

5.制定相关的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面谈计划,共同制定好时间计划表,并进行了签字确认。

(二)开展亲职教育,构建社工+家庭的互动正向引导体系

第一次服务情况:亲职教育讲座

邀请服务对象及其父亲参加团体亲子教育讲座,本期的主题是积极养育,本期讲座主要内容是,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类型,家长要如何才能做到民主教育的方式,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对于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不足,如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的进行赞扬,同时,对于孩子的困境,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去共同面对,并在现场介绍了“五步脱困法”,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练习,如何用这个方法,培养积极归因,正确解决问题。

社工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破冰活动,一个简单的抓鬼游戏,让参与家庭彻底放松下来,这时,社工秦茂华开始了本次的“积极养育”主题讲座,从家庭教育的四种基本模式,到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影响力,让参与家庭逐渐明白为什么要开展家庭教育,家长为什么会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接着,社工开始进行一些相关案例的展示和分析,从李天一的案例,讲到张默,在讲解这些案例时,参与家庭听得都非常的认真,在社工邀请他们分享时,他们也非常的有感想,纷纷表示,家长对于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的确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但是有的家长也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的时候是真的有心无力,不知道该怎么做,特别是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们表示这个时候,他们非常的无奈。

社工对他们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回应,家长不是老师,我们不需要帮孩子做作业,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能,要教给孩子们的是态度和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相信他们自己可以找到办法。对孩子要多一些耐心,社工分享一个“习得无助”的理论和案例,让家长们要重视和培养孩子们的积极心态,要通过优势视角,去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打开和孩子的良性有效沟通之门。

第二次服务情况:亲子木工互动

社工邀请服务对象及其父亲一起参与亲职教育的亲子互动主题活动,本期主题是让孩子们家长共同制作一双木筷,要求是全员参与,简荣鑫本次与父亲一起参与,在制作木筷的过程中,主要是简荣鑫与父亲一起进行制作,和父亲一人制作一只筷子。父子俩有说有笑开始制作起来,期间还比赛谁做的比较好。

社工也在其制作的过程的,进行着正向的引导,看着简荣鑫在打磨累的时候,不断鼓励,,简荣鑫也十分自信,认为自己制作的筷子就是最棒的,在问齐多久没有与父亲一起交流,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时候,简荣鑫也说到,经常与父亲这样坐在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是第一次,父亲对于孩子做错事情也表示认为孩子法律知识浅薄,不知道,所以才去干了这样的事情,父亲认可自己的孩子。

木筷做好后,在展示环节,社工询问简荣鑫,是否愿意把木筷赠送给父亲,社工询问简荣鑫上一次送礼物给父亲是什么时候,父亲说;“今年刚送过,今天父亲节,早上给我发了520元红包”赢得了全场掌声,并询问要不要将筷子送给自己的父亲时,简荣鑫说“当然要”,并给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亲职教育服务对象反馈:

这次活动,是和父亲一起成长,相互学习,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以后的生活中,要报答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人生中只有父母才是自己的避风港,今天也是父亲节,祝父亲节日快乐。

(三)树立法制观念,提升法制意识

   为了提升服务对象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了法制学习的服务计划,并针对服务对象学习注意较难集中的问题,设计了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从PPT讲解、案例展示、一对一辅导、小组学习、情景模拟、小组测试、访谈等方法进行。服务如下

第1次法制学习:

当天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面谈,了解和分析其案涉原因,在面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涉案经过是因为其朋友打电话约他一起去帮忙打架,他没有多想就同意一起去了,并参与了殴打,服务对象自述,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会犯法,以为就是几个孩子打架,并在对方报警后,自己开车去到派出所,直到警察讲述了这个事件的违法性,才知道,自己违法了。为此,服务对象也觉得很后悔,认为是因为自己的不懂法造成的,社工对其这样的认知表示认同,并鼓励他后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有了解了哪些是违法行为,才可以规范自己,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然后后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相关的法制学习计划,服务对象表示非常愿意配合社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社工对其配合的态度给予了正向的鼓励。

第1次法制学习: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三部法制知识的学习,当天主要是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相关知识,以社工进行一对一讲解,小组阅读的方式进行,服务对象在学习时表现很认真,积极,本次教育成绩为60分,错题较多,社工对其考试错题进行了一一的讲解,并引导服务对象对这些题目进行了再次的抄写和记忆,以巩固和提升其法律知识,服务对象对社工的安排进行了积极的配合,也觉得,学习这些法律知识很有必要。

第3次法制学习:

当天主要是通过小组形式学习法律知识,共有4人一起学习,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内容,社工首先进行了相关法制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案例展示,让参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未成年人是否涉罪,原因是什么,服务对象在本次小组法制知识学习中,表现较积极,很踊跃的进行发言,分析案例也比较正确和清晰。社工对其表现进行了及时的鼓励。

第4次法制学习:

当天社工对服务对象开展的法制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一起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并通过小组分享、讨论来进行巩固,最后进行相关的试题测试。本期学习的法制知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共有5人参与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服务对象一直都很认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能够及时提问,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小组成员融洽相处。小组学习时间为40分钟左右,小组学习后,社工给了小组成员20分钟时间进行复习,以阅读或是抄写方式进行,然后进行了小考试,共25题,每题4分,服务对象在本次考试中,得分为72分,社工将其错题进行了一一的解析,服务对象自述,这个分数不是他理想的分数,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多些,主要是没有认真审题,社工对其能够进行反思的积极心态进行了表扬,并鼓励他,在后续还要继续多看法制书籍,多学习法制知识,并与他计划在家的法律知识学习计划,服务对象表示非常愿意配合,积极学习法制知识。

第5次法制学习

当天主要是进行法律知识小组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小组讨论、社工讲解,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服务对象在参与过程中进非常积极,特别是对于案例分析这一块,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与讲述,总是第一个分享自己的看法,且分析的要素基本都是正确的,社工对其正确分享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当天的知识小测试,服务对象得了80分,表示很开心,社工鼓励其继续努力。

第6次法制学习

当天主要是对《刑法》进行学习,社工以一对一讲解的方式开展,服务对象也向社工展示了其在家学习的情况,为了方便记忆,他自己抄写了部分刑法的内容,社工对其认真学习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在学习约1小时后,社工为服务对象安排了法制小测试,共100道题刑法相关题目,闭卷考试,服务对象在考试时很认真,最后考试成绩78分,达到了及格要求,服务对象表示很开心,然后和社工一起找错题,看错题原因,将全部错题重新做了一遍,服务对象表示,考过的,他都能够记得了,社工对其进行了及时的回应,并希望他后续仍要继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只有知道哪些是违法行为,才能够让自己不去做,才能不犯法,服务对象表示认同,并愿意继续参与学习。

第7次法制学习

当天的法制学习,主要是学习《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本次主要是通过一对一讲解,个人阅读、抄写的方式进行,截至本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全部学习完毕,服务对象也将此法进行了抄写,当天在进行小测试时,服务对象得分88分,服务对象表示很开心,社工对服务对象认真学习法制知识的行动进行了表扬,并对其答错的题目进行了讲解,让服务对象能够加强记忆。

第8次法制学习

当天主要是学习《刑法》相关知识,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行巩固,学习以一对一讲解为主要形式,服务对象在学习时很认真,特别是在讲到一些案例时,服务对象会特别积极,讲述自己的看法,社工对其积极表现及时给予了正向的鼓励,当天进行了《预防未年年人犯罪法》的综合测试,服务对象得分89分。社工对其得分进行了表扬,并对其错题进行了讲解,鼓励服务对象后续还要加强对《刑法》的学习

当天,社工还向服务对象传达了一个来自检察院的好消息,经过社工与区检察院的本案负责检察官多次沟通与交流,认为服务对象在监督考察期间表现优秀,能够积极参与法制学习、公益活动,能够在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认真踏实的工作,决定申请将其监督考察结束期限提前一个月结束,将原协议11月18日结束的监督考察,提前到10月18日结束,服务对象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的开心,并不断向社工表示感谢,社工回应,这是他自己的努力所得,并希望他在后续的一个月中,保持这样积极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完成监督考察任务。

(四)开展公益活动,提升服务对象社会责任感

第1次公益活动

当天服务对象参加了桥南社区的创卫行动,主要是对桥南社区的社区养老中心进行清洁和打扫,服务对象参与时非常的积极,主动做拖地的工作,没有说苦说累,非常认真,社工对其表现进行了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向社区老人介绍自己,当服务对象做了介绍后,得到了老人们的点赞,他觉得非常的开心。

第2次公益活动

当天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参加清洁滨江路的环保活动,服务对象在参与过程中非常的积极和认真,也显得很开心,服务对象自述,参加公益活动觉得很轻松,也觉得很有意义,觉得自己在做好事,还能得到表扬,社工对其愿意做公益活动的想法给予了鼓励,并希望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志愿者精神,乐于助人。

第3次公益活动

当天社工安排服务对象参加了社区减灾运动会的相关公益活动,服务对象参与很积极,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帮助社工进行筹备服务,搬运东西时,总是抢着干,在活动过程中,服务对象也能够听从社工的安排,在活动中为社区居民服务,引导居民有序的参与减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在活动后,社工与其交流时,服务对象说,他觉得这样的公益活动太有意义了,他觉得不论是做为社区居民,还是一名志愿者,都会很有收获的,他自己都学到了好多减防灾的知识,他觉得太开心了。社工对其这样积极参与的正向心理给予了鼓励,并邀请他后续继续参加公益活动,服务对象表示,非常愿意。

第4次公益活动

当天,服务对象参加了清洁公交站台的公益活动,和其他的公益小天使一起,去清洁公交站台,在本次活动中,服务对象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表现很积极,在本次活动中,社工也给了他们小组长的任务,让他们协助社工,带领着其他小志愿者们一起参与清洁公交站台,服务对象非常开心的接受的任务,并在活动过程中,很照顾小志愿者,打水的体力活动,总是他主动去做,并能够很开心的去协助其他小志愿者,去擦洗高处的站台位置,在活动结束后,社工与服务对象沟通时,服务对象自述,这样的公益活动真的不错,让小孩子们从小就来参与,从小就培养社会责任感,公益心,那他们的品德一定会非常不错的,他还讲述,如果自己小时候也多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的话,可能,就会多一些分辨意识,多结交一些积极正向的朋友,或许,也不会去帮忙打架,不会去涉罪了,社工对其这样的想法表示认同,并鼓励他,现在参与还不晚,都来得及,只要坚守自己的本心,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的。

第5次公益活动

当天服务对象参加了滨江社区垃圾分类的公益活动,本次活动,是由服务对象自己在网上报名,并自行去活动现场参加,当天活动,服务对象准时到达了活动现场,并及时与社工联系,在活动过程中,也能够听带队社工的安排,积极参与,并能够协助社工,一起辅助其他小志愿者一起开展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社工与服务对象交流时,服务对象自述,他觉得这样的公益活动参加起来很开心,如果不是现在工作很忙,他一定愿意多来参加。社工对其积极的态度表示鼓励。

(五)四方互动,构建服务对象就业引导和支持体系,促进其积极就业,更好融入社会。

第1次服务

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服务对象上月在双福有家鱼头上班,做服务员,工资在2700无左右,从去年10月开始在这家餐厅上班,上个月16号提出辞职,本月9号能够正式离职,。问到其离职的原因,服务对象表示,觉得做服务员,工资不高,二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想换一个工作,能够给自己更多提升空间的工作。社工对其想法给予了鼓励,并对他进行了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引导他去思考,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对于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在社工的引导下,服务对象认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想去多学习,多拼一下,为自己积累一些经验,也想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社工对其想法进行了肯定,并与其一起进行了梳理,计划报名学驾驶,提升自己的就业职能。

第2次服务

从8月开始练车,因为一边工作一边练车,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都会很累,但是服务对象自述,虽然累,但是觉得特别充实,睡觉也很踏实。科目一考了两次,第二次通过了,本月主要练习科目二,科目二前几天满分通过了,特别开心,感觉很有成就感。本月18号要考科目3,有些小担心,担心自己考不过,因为练习的时间不多。社工对其焦虑情绪进行了疏导,让其了解,只要自己尽力即可,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充分,是可以延迟去考试的,服务对象表示理解,并表示会尽力。

社工询问其寻找新工作的情况,服务对象表示还在继续寻找中,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社工向服务对象建议,是否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个重新的规划和定位,是否可以尝试一些对自己更有促进的工作,社工也向服务对象建议,如果愿意,社工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的工作资源,服务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并感谢社工的好意。

服务对象向社工讲述,他和女朋友分手了,他觉得很悲伤,心情不好,社工询问其分手原因,服务对象自述是因为女朋友的工作调动,要被公司安排到湖南去工作,所以就分手了,社工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倾听,并对其进行了情绪的引导,要理解和尊重其女朋友的选择,或许那个工作对她而言,也是促进其发展的,服务对象表示能够理解,只能靠时间来淡化了,目前只能不断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练车,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分手的事情。社工对其这样的安排表示认同。

在本次服务后,社工收集了一些适合年轻人就业的工作岗位,为了确保工作岗位的适合性,社工和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沟通,检察院了解到服务对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时,表示对这样的未成年人要好好的进行协助,和社工一起分析了就业资源,最后,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向社工建议,可推荐服务对象到新建立的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进行就业,这样方便各级对服务对象提供支持,社工对检察院的提示表示支持,并表示后续将配合检察院,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就业正向引导。

第3次服务

在社工和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下,服务对象接受了推荐的新工作,9月服务对象开始了新的工作,地点是在重庆市鸿骆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也是江津区人民检察院所建立的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工作内容是做食餐的物资配送,计划工资3500元一个月,关于这个新的工作,服务对象也是父母介绍过,父母也同意他在这个工作上锻炼,上个月父亲节,服务对象给父亲发了“520”的红包,服务对象表示,父母还是很辛苦,他近期也是只要有空就会回家跟父母一起吃饭,觉得有家真温暖,跟女朋友们的状态不错,还是老样子,服务对象表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感觉很幸福。社工对其现在的积极心态表示鼓励,并希望他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努力去工作,开开心心的去生活。     

第4次服务

服务对象近期仍在鸿骆公司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服务对象表示正在不断的学习和熟悉中,在这个新的工作中,他感觉生活很充实,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他觉得很不错,这样充实而忙碌的时间安排,可以让他更好的将精力用于工作,不会有时间去调皮,服务对象还向社工讲述,他看他同期毕业的同学们,很多还在家里待着无所事事,每天还在问父母要钱,他觉得有些看轻他们,也不想和他们一样,他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很好,虽然每天5点起床,但是5点起床,他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看到城市里最勤劳的那一群人,他觉得内心很充实。社工对其这种积极的工作心态表示赞赏,并希望他能够在工作中,更多的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5次服务  

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近期动态,服务对象自述,每天5点起床,然后先送西城小学,回去再配其他学校的物资,然后记帐做帐,晚上6点左右下班,上个月工资有5000元,他觉得特别开心,而且公司新成立了一个子公司,专门做APP,做供应链,他还有入股,占比5%,社工对其表示了祝贺,并鼓励他多学习,多参与,保持好心态,同时,要转换自己的思维和角度,从管理者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内容,增强服务意识,但是也是多学习社会交往,学习沟通技能,要从学生思维转换到社会人思维。服务对象表示他会努力学习,同时,也非常感谢鸿骆公司对他的帮助和肯定,也感谢社工和区检察院给他介绍的这个工作平台,并表示他以后会更积极认真的努力工作。

五、总结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个案,主要从亲职教育、就业引导、职业规划、法制学习、公益活动参与这些方面对案主进行监督考察和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至今,案主有正当的工作,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法制学习成绩合格,与父亲沟通良好,故可以结案,各方面总结如下:

1.本次个案中,突出了社工和检察官的及时沟通,在了解到案主的家庭教育较缺乏,检察院和社工为案主开展了亲职教育,引导其父亲重视案主的家庭教育,关注案主的交友情况,得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其亲子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其父母对案主的正向管教作用。

2.持续的、多样化的法制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一对一讲解、小组阅读、个别抄写等方式,对案主进行系统持续的法律知识学习和巩固,并每期进行小测试,以对其以促进,6次考试,案主均及格。

3.工作的正向引导,通过检察院对接,引导案主到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进行工作,并定期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和引导,至今,案主在基地工作4个月,已经适应了此工作,并表示对这个工作很满意。

4.平等化的公益活动参与平台,让案主能够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在平等化的场景中,能够促进其自我认同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案主也表示,后续有时间,也愿意继续参加公益活动。

(二)成效评估

1.法制观念提升,增强服务对象对法制知识的掌握度

项目实施,通过一对一辅导、阅读、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抄写等方式,结合服务对象学历和参与情况,多样性、个性化的提供法制学习教育辅导,在对服务对象的法制知识测试中,服务对象分数达到80分,极大提升其法律知识的掌握度。

2.增强服务对象家长家庭教育理论,增强亲职教育能力,促进家庭亲子沟通。

项目实施,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支持,通过对家庭开展亲职教育,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对服务对象进行全方位引导,促进其正向回归。

3.社工专业角色介入,促进服务对象能力提升、自信心提升。

社工充分做好桥梁作用和发挥教育者与使能者角色,做与好检察院、服务对象家庭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发挥教育者职责,帮助服务对象提升法制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尊重、接纳、个别化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对象社会功能,提升其自信心。

4.“社工+检察院+观护基地”3+N的促就业模式,探索涉罪青少年以就业促进正向回归途径和模式。

项目实施中,社工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与检察院的积极对接,并与社会观护基地进行联系,打通涉罪未成年人的就业瓶颈,通过引导其就业,提升其自我认同感,促进其正向行为改变,促进社会融入。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1/0408/387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