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行业发展行业动态 社工站建设速递|河南首个市级方案!濮阳推“1+4+N”模式

社工站建设速递|河南首个市级方案!濮阳推“1+4+N”模式

2021年3月2日,河南省濮阳市市政府第96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濮阳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据悉,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社工站项目实施方案,这是河南省第一个。该方案明确,力争3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并打造具有濮阳特色的“1+4+N”社工站运行模式。

一是高度重视,高站位谋划项目。

濮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工站项目,高位谋划社工站项目,研究讨论社工站建设难点疑惑、经费保障及民政、乡镇办、承接机构三方职责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围绕社工站办公场地、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规章制度、功能定位等问题反复讨论,广泛征求市财政、住建、人社、规划部门和县(区)政府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至2023年完成全市89个乡镇(街道)的社工站建设,2021年上半年,每个县(区)选择2个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街道)先行试点,探索社工站建设运行办法,下半年全部推开,年内建成27所社工站,3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方案明确民政出经费、出政策、抓监督;乡镇(街道)出场地、做支撑、抓保障;承接机构做项目、抓服务、育人才。

二是整合资源,高起点确定标准。

第一步整合场地。按照“立足乡镇、深入村居、便民利民、专业服务”要求整合资源,利用乡镇(街道)现有志愿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等场地建设社工站,要求有独立的展示空间及社会工作服务内容,配备专门的社工室和社工活动场所,统一悬挂标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强力推进社工站项目。

第二步整合机构。引导各县(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工机构,确定2个社工站进行试点,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内部职责分工,引导社工机构与所属乡镇(街道)加强沟通交流,配合协作,共同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步整合人员。依托各县(区)现有社会组织,采取招投标形式招聘社工机构,承担社工站实体运行,明确每个社工站不少于2名持证专业社工、3名志愿服务者、2名兼职人员,组成一线专业社工服务团队。加强资源整合,协调沟通,部门联动,促使“办公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队伍”落实到位,为社工站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三是提升素质,赋予多样化功能。

针对濮阳社工机构较少、专业人才队伍偏小的现状(全市社工机构8家、持证社工141人),市民政局联合21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濮阳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2021年至2025年,各县(区)每年至少发展1家社工机构,5个志愿服务团队,用3到5年,持证社工人增加到400人左右,社工机构增加到28家,志愿服务团队增加到105家。

社工站每年不少于60个课时的社工专业在岗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实操技能。社工站招募人员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两年内必须获证。

统筹整合辖区社工项目信息发布、立项、督导、评估服务及人才培养,依托开展的护童行动、困境儿童帮扶、长者照料等项目,汇聚社工力量,融合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关注辖区内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因地制宜提供专业化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打造具有濮阳特色的“1+4+N”社工站运行模式,即“1”是以党建为引领;“4”是建设四大主体功能,实施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促进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救助服务体系;“N”是统筹实施相关部门购买的社工服务。

四是专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社工站打造成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既要做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类服务,又要做好符合地方需求的社工服务项目,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专业社工人才队伍为保障、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区公益慈善为支持、心理工作者积极参与的“五社一心”工作机制,夯实社工服务承接平台,汇聚为困难群众服务的强大社会资源。

打造社区服务的单元,发掘和链接多元化公益资源。营造资源丰富、服务优质、便捷可持续的公益组织,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士等困难弱势群体,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在基层党组织带领下,引导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社工站开展专业服务与推进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发挥社会工作“粘合剂”“缓冲器”作用,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社工机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1/0329/38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