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探索小组工作在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中的干预

探索小组工作在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中的干预

摘  要  

目的:探索出一套适切的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干预方案。

方法:采用《简式亲职压力量表》(PSI-SF)对小组成员压力值进行前后测量,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访谈。

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小组成员的亲职压力值处于非正常水平,后测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小组成员的亲职压力有所降低。

结论:本次探索制定的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干预方案是有效的,并且本次干预有效地降低了家属(小组成员)的亲职压力。

关键词  特殊儿童;亲职压力;小组工作

一、背景及目的

特殊儿童是指与普通儿童相较,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儿童,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亲职压力是孩子父母在履行亲职角色与教养过程中,由于亲职角色的束缚、夫妻关系的不良、亲子互动的失调以及照顾特殊儿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给父母带来的压力[1]。

特殊儿童的确诊可以说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大风险事件,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需要家属长期陪伴,这容易导致家属自身的社交缺失、承担重大的经济压力和承受巨大的照顾负担等。

中山市博爱医院医务社工项目据近两年的服务观察及2020的服务需求调查发现,特殊儿童父母的需求包括知识技能需求与情感需求。父母越能有效地调节亲子系统中的压力时,就越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越有利于孩子的康复治疗,因此项目组织开展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管理成长小组。本次干预直接目的是为特殊儿童家属提供舒缓压力情绪的平台同时帮助特殊儿童家属识别压力,提升应对技能,缓解亲职压力;间接目的是探索制定有效的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干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组工作模式在特儿童家属亲职压力干预中的成效如何。

二、对象与方法

(一)干预对象

本小组对2020年10月—12月在医院儿康科的患者家属进行招募,经过前期的沟通与筛选,共招募到8名儿康科特殊儿童(平均年龄在5岁,病史为3个月~2年不等)的家属,其患儿病症为:3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5名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言语、行动及知觉)。

(二)测量工具及干预方法

1.测量工具

采用编制ABIDIN的并由任文香(1995)所翻译的 Parenting stress index short form  (PSI- SF)量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亲职压力自评量表,适用于3~10岁的儿童父母。量表共包括父母感受和体验的36个条目,分为三个维度即亲职愁苦(PD)、亲子互动失调(PCDI )和 困难儿童特征(DC),亲职愁苦是指父母对履行父母角色的感觉,亲子互动失调用于评估父母和孩子间的互动系统情况, 困难儿童特征用以评估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看法 。量表及各维度的系数在0. 80~0.91之间,采用 Likert五级评分从“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分为5、4、3、2、1分 ,得分越高则表明亲职压力越大 。量表总分范围为36~180分,按亲职压力量表总得分将亲职压力划分为不同水平:<85分为正常水平,86-90分为临界高水平,91-98分为高水平,>99分为非常高水平。 总分大于90 表明抚养者在抚养儿童的过程中传授着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关注和支持, 以缓解过高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 [2]。

目前该量表被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运用测量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压力,且大部分研究表明该量表有很高的信度[3]。

2.方法

2.1小组工作

本次小组干预的在于使特殊儿童家属能借助集体力量加快自身对孩子病情的接受,降低焦虑与压力,学会有效的管理负面情绪,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来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2.2访谈法

在本次干预中,使用的是ORID结构化访谈,在小组工作结束前,对干预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访谈。

3.干预设置

整体干预分为:招募成员、亲职压力前测及小组活动的开展,亲职压力的后测及访谈总结。

小组总共分为8个小节,每小节根据家属等待儿童就医的时间灵活进行调整。小组设置呈现:

3.1亲职愁苦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215

3.2亲子互动失调

观察前期亲子互动,记录和反馈问题,小组开展后期,再次设置亲子活动,观察,记录和反馈,并访谈组员自己的变化。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225

3.3困难儿童特征

在量表中,困难儿童特征是指家长对孩子行为表现的感受反馈[2]。此次小组工作中,困难儿童不仅是指家长对孩子行为表现的感受,还包括孩子病症的特征。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234

三、干预结果

(一)测量结果

1.组员亲职压力前测情况

表1 前测组员亲职压力分布情况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243

如表1所示,8位组员中有6位组员的亲职压力值大于85,即只有两位组员的亲职压力处于正常水平。从总体来看,组员在亲职愁苦维度上的得分最高。

表2 前测组员亲职压力总体情况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250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下同。

如表2所示,组员亲职压力总得分是106.75±25.48,亲职压力与85(量表得分小于85表示处于正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即以95%的概率接受组员的亲职压力处于非正常水平。

2.前后测压力值的对比及差异性检验

表3 组员亲职压力前后测情况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801

表4亲职压力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微信截图_20210325101615

(二)访谈结果如表3所示,经过小组干预后,各组员的亲职压力值都有所下降,在各维度得分上也有所降低。并且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发现,亲职压力前后测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所示)。

小组工作结束后,应用了ORID焦点访谈法对干预对象进行了深度方法。ORID,是一种通过引导来开展的结构化汇谈形式。该方法常被用作对事实进行分析和感觉某一工具和方法(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行动-基于事实的下一步行动)。[5] 

通过访谈,了解到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学习收获如下:A、认知上的改变——对“压力”理解的转变——特殊孩子不是父母的压力,所谓压力是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而做出的反应;B、态度上的改变——对对孩子教养责任的态度转变;C、技能上的收获——减压方式、情绪调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跟孩子正确的道歉方式等。

在感受反馈和成效总结中,组员认为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放松和温暖。在对未来的计划中,各位家长反思了以往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将小组中所学到的教养孩子的方式与自己以往的方式做比较;同时有家属开始尝试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的孩子及自己。具体为:A、坚持做识别练习:做到沟通先处理情绪,再沟通内容;B、回应需求:在处理孩子冲突时,多从孩子的需求出发;C、“约谈心理咨询”:定期约谈,做好总结与反思,调整期待;D、加强学习:社工开设“正面管教”的课程中做好总结,定期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关于特殊儿童家属的压力源本文不做分析与探讨,按照亲职压力量表中三个维度进行小组设计和开展干预工作,目的在于针对特殊儿童家属应对压力处理的无效或副作用模式进行干预,以教授,分享,互助,观察,反馈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家长在照顾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对自我压力进行调节,对孩子的教养模式进行调整,由此配合治疗促进孩子的康复。

特殊孩子任何形式的病症都会影响到家庭成员,这是无可置疑的,在家庭成员中出现抑郁焦虑的情况比非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明显得高。儿童的病症因此成为家庭的问题,家庭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反过来将影响孩子的发展。如何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挑战,家庭的反应远不是被动[5]。小组工作的开展无疑给特殊儿童的家属带来的新的力量[6]。

经过压力(PSI- SF)前后测试对比以及小组工作后的访谈,结合相关结果得出结论,对于本次小组的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的干预是有积极作用的,即压力值降低了。

本次小组工作的介入,对于特殊儿童家属亲职压力具有一定的舒缓,在这个过程中,家属融入到有共性的“集体”获取力量,同时调整自己的压力,通过小组工作及访谈结果了解到家属掌握了识别情绪,管理情绪的技巧、孩子心理成长的营养需求,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关键等重要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从小组工作的干预中,家属们在自我成长上面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收获。

(二)反思

1.小组工作对于就诊特殊儿童家属群体亲职压力干预的适用性

本次小组工作中,对于干预对象的亲职压力的干预是有效的,并且干预对象对于小组活动开展的模式是认同并且支持的,不仅有效的舒缓了他们的压力,而且帮助他们建立起“集体”,从中获取了力量。根据前期工作的调研访谈和本次小组工作的有效干预,这部分家属需要群体支持,需要专业引导,得到压力的舒缓,改变旧有无效管教模式配合医生促进孩子康复。开展小组工作对于就诊时陪伴的家属群体是具有适用性的,值得推广。

2.优化小组工作的模式,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

本次小组原计划招募6人,最后进入小组有8人。由于孩子就诊日期,家庭状况等特殊情况,小组未能形成封闭式小组。由此对于优化小组有两点思考

2.1注重小组成员的共性特征

优化后的方向为:与主治医生建立链接,招募时可让医生推荐加入,培养改变意愿,积极促成小组开展。

2.2精简小组内容,多维度互动

2.2.1时间及主题设置:

优化的方向:每周一主题,周一到周五为小组活动时间。根据家属的时间段再临时调整。

2.2.2内容及互动设置

优化方向改:线上固定时间段作业打开及线上互动。

参考文献

[1]冯洁. 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亲职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亲职压力的干预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蒋娜娜. 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3]杨婷婷 曾凡林.自闭症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概述 [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

[4][美]特斯兰. 小组工作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9

[5][加]R.布莱恩.斯坦菲尔德(R.Brain Stanfield).学问ORID.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8; 28

[6] [英]鲁道夫.谢弗. 儿童心理学.  2005.9;133-134

 (投稿单位: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1/0325/38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