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社工能做些什么?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社工能做些什么?

2020年10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六章“政府保护”部分明确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引导和规范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救助等专业服务。这意味着,社工作为一股专业的社会服务力量,将会在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社工具体能够承担哪些角色,发挥哪些功能呢?

倾听需求、疏导情绪

缓解父母吸毒带来的负面影响

父母的吸毒行为会让家中的子女感到羞愧,从而导致出现自卑、孤僻、焦躁等情绪行为。特别是学龄段的未成年子女,他们在学校中往往会感受到周围异样的眼光,时常会幻想他人鄙视自己、同学排斥自己的情景。此外,由于父母对毒品存在依赖性,无法给予未成年子女关心、教育和支持,他们常常无法得到安全感,长此以往,会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起疗效。倾听是社会工作实务中一种常用技巧,针对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情况,社工可以通过倾听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同时通过语言沟通和目光交流让他们体会到关爱和重视。在上海市普陀区承接的困境家庭未成年子女暑托班中,社工通过倾听的技巧,引导班中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表达自己恐惧、不满、羞耻等情绪,协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有些孩子会向社工倾诉,觉得父母似乎不再喜欢自己,每次和父母沟通交流,父母总是出现厌烦情绪。对此,社工会及时给予澄清,告诉他们父母只是生病不舒服,不是不疼爱他们,消除孩子们心中错误的认知,并安慰、开导他们。同时,社工还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回顾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让孩子重拾对父母的信心。

引导教育、挖掘潜力

培养孩子面对困境的应变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是他们人生道路中的第一座“灯塔”,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和情感表达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行为和人生发展。吸毒人员因为受到毒品的影响,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会存在不当之处。例如,部分吸毒人员会有焦躁和暴虐的情绪和行为,还有的吸毒人员会因为对于毒品的依赖,减少和孩子们的沟通交流,甚至有少部分吸毒人员为了筹措毒资,竟然减少孩子的三餐供给。在此类环境的侵蚀下,部分吸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出现了偏激行为,出现逃学、偷盗等不良行为。 因此,社工在协助吸毒人员戒断毒瘾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子女的认知行为。除了积极倾听需求、疏导情绪外,亦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归属感。同时,对于一些生活较为困难的孩子,要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体验到安全感。对于行为存在偏差的未成年子女,社工可以通过小组和社区活动协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认知行为。社工还要根据他们的爱好、特长和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寻求满足感和自尊心。此外,社工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管理自身情绪,增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帮助他们在困境中成长,学会自我增能和自我提升。

构建体系、加强宣传

防范减少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涉毒

当前,全球毒品犯罪呈现多元化、低龄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未成年人涉毒问题在一些地区日益凸显。目前,未成年人吸毒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吸食毒品而不可自拔的;也有因为家庭支持缺失,在无助和孤独之际尝试毒品,缓解寂寞的;更有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模仿父母,利用在家随意放置的吸毒工具尝试吸食第一口的……在云贵等毗邻边境的省份,吸毒人员甚至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运毒和贩毒,更以毒品作为“奖励”奖赏自己的子女。触目惊心之下,强化未成年人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社工在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辅导工作中,首先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产生孤僻、寂寞、无助、惶恐和苦恼时,可以给予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防止他们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发生吸毒行为。其次,未成年人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意识思维中对于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极易被他人诱惑走上吸毒的道路,因此,社工要积极做好毒品知识宣传普及,动员组织未成年人特别是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参加相关的知识讲座和团建活动,提升他们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最后,社工应该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贯彻正确的择友观,引导他们与品学兼优和品行端正的人交朋友,防止他们因为误交“朋友”而导致出现涉毒违法犯罪行为。

(作者单位: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普陀工作站)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21/0325/386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