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社工·义工 三年成长路,不坠社工心
三年成长路,不坠社工心
最近社区来了几名实习生,是旁边一所高校大四在读学生,看着他们一个个劲头十足的样子,我不禁联想到了六年前的自己,当时自己大二,刚接触社会工作一年,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在专业课老师的安排下在当地的一家社区“生产实习”,要说印象最深的事,除了大雪天配合社区挨家挨户采集信息,当属在多媒体室“打字”了吧,出于工作需要,我们两个需要将一沓文件的内容转成电子文档,于是两人前前后后敲了两天键盘,想想挺可笑的,放在今天用扫描软件将图片文字提取是不是更快捷呢?不过还是挺佩服当时那份干劲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已本科毕业三年,也在社工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年,从起初的党群项目,到后来的社区岗位、特殊群体项目,再到今天回归党群项目,期间经历了许许多多,跳过槽,甚至想过离开社工行业,不过很庆幸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并且收获了一群相互支持、彼此信赖的小伙伴。三年很长,改变了我刚踏出校园时的稚嫩脸庞,三年又很短,让我回想各种旧事却新似昨晚。关于社工,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社会工作是一个朝阳职业。“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社会工作的发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么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洛阳市某社区,那时当地还没有“政府购买”的正式说法,得益于街道工作创新求实,我和另外两名同工通过与街道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进驻到社区开展服务,当然这是一种基层为了完善社区服务自我发起的行为。而在2020年11月,河南省民政厅发布了关于《河南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用3至5年时间,推进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实现“一县(区)一中心,一乡镇(街道)一站点,村(社区)都有社工服务”,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此一来,有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我相信未来几年内社工服务一定能在河南各地争相绽放。
社会工作是一个“挑人”的行业。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给大家留下了“低门槛”的印象,比如“同样的事社区人员或者志愿者都能做”“拿到一张社工证就能当社工”,甚至很多学生考研跨考社会工作专业仅仅因为“听说社会工作容易考”,这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从政府购买角度来看,各地社工服务的购买越来越重视社工的专业资质;其次,从实务角度来看,社工服务定期考核,再加上相关方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层层叠加的压力使得那些“混日子的社工”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行的,这也是社工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随着行业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工的准入门槛必将逐步提升,想要成为专业社工也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即可,还要能够经得住行业的考验才行。
社会工作是一个“交心”的职业。从事社工越久,越能发现社会工作“人心换人心”的特质,书本上的专业伦理、规范守则不是几句空话。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虽说是购买服务,但它不该像有些职业那样带有浓重的商业性,就社工作服务机构而言,如果过于强调经济利益是难以长远发展的,比如将服务经费转为个人囊中之物,如何保障服务的质量?又比如片面强调员工回馈机构却忽视员工待遇,如何让身心俱疲的员工满怀激情地服务?就社工个人而言,除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更要用真诚提供服务,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真心实意与用人单位合作。社工是与人打交道的,把心思放在“盼下班,等周末”是难以有作为的,奉献爱心是口号,同样也需要认真践行,当我点开一条三年前服务对象发来的节日祝福的那一刻,当我离职八个月却收到上一家用人单位年终奖的那一瞬,作为一名社工,我感到所有真心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社会工作需要求新求变。工作三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库存”明显不够用了,比如活动的策划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以前的经验和方法,虽说这样做会使服务更加稳妥,减少意外发生,但从长远来看,一味模仿过去会导致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性何谈进步?而且细心的同工可以发现,目前的很多项目,尤其是党群项目,服务有很大的相似性,提起手工就是“丝网花”,提起志愿服务就是“楼院清洁”,特别是在小范围内会形成一个怪圈:相同的内容在不断重复,只是地点变了而已。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眼界放宽,多学习其他地区、其他行业的优秀做法,敢于打破既有的工作模式,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能力上的突破,带给服务对象不一样的服务体验,进而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如今的我,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身边有工作五六年甚至更久的“老人”,也有刚走出校园的“新人”,同属于“年轻人”,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是我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坚守初心,完成专业上的成长,也祝愿所有社工伙伴们在2021年都能绽放了不起的自己。
(投稿单位: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信望爱社工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team.swchina.org/socialwork/2021/0322/386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