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聚焦社会热点 民政干部寄语全国两会—— 新征程里的新期待
民政干部寄语全国两会—— 新征程里的新期待
策划/本报记者 张雨点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民政干部最关心什么?最期待什么?民政工作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约请基层民政工作者寄语两会、畅谈自己的期盼,得到了热烈的回应。社区现代化、精细化、系统化治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困境儿童关爱呵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殡葬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基层民政工作者激情满怀,信心满满,纷纷表示,期盼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能够把民政人的心声带上全国两会,全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社区治理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
安徽省民政厅 王 芳
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一是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既要突出乡村特色、保留乡土气息、做到“一社一品”,又要文明、科学、健康地发展,使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迈向现代化。二是要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要为社区减负松绑,为实干积蓄力量。要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社区现代化治理的整体合力。三是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要完善“网络化+网格化”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坚持需求和便民导向,建好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科技助力 社区治理更精细到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汤亚平
5G带来的不仅是网络速度的加快,更是将终端全部纳入网络,这为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环境,需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为了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更到位,应该普及科技赋能。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例如,让居民手中的掌上需求终端一键可联通社区服务终端,及时对接专业社工团队和社会志愿组织。特别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家庭人员,依托科技可设计超过24小时没有出门就会自动接通社区的设置,方便社区网格社工随时监测特殊人群情况。
停车难是大城市社区治理的“顽疾”,希望依托科技,小区可以普及通过道闸物联感知、视频车牌识别、云平台等核心技术,对车辆进出实施联网管控,实现小区车位的实时动态管理,真正提升小区车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
党建引领 精准把握社区群众需求
山东省滨州市民政局 王长青
城乡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是根本,要统揽各方、协调抓总,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情的“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和意愿。好的方针和发展规划应该顺应群众意愿、符合群众所思所盼,要紧紧围绕满足群众需求,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要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儿童福利积极培养和扶持
以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 完劲松
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社会之痛。希望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切实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民政部门应积极培养和扶持以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健康成长服务。
期待为患有传染病的孤弃儿童
建立专业集中养育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 张锦营
各级儿童福利中心(院)负责本级孤儿、弃婴(弃儿)集中生活照料、心灵抚慰、特殊教育、医疗救助、医疗康复、矫正矫治等职能。实际工作中,基层儿童福利中心(院)除了负责养育正常孤儿,还会接收个别患有传染病的孤弃儿童。因为他们有较强的传染性,需要设单独区域养育和专业人员特殊护理。大多数基层儿童福利中心(院)缺少专业工作环境和护理条件。建议从国家、省级政府层面,为患有传染病的孤弃儿童建立专业集中养育机构,在该机构内根据不同种类传染病患儿划分不同区域,提供集教育培训、康复治疗、托养寄养等于一体的专业服务,实行专业管理。通过分类集中服务,可以使处于特殊困境的儿童在这个专业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在没有歧视的环境中感受更多关爱呵护,使他们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成年后融入社会。
建标准 育人才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江西省上高县民政局 陈鹤鸣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干部,要发扬“三牛精神”,积极履职履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期盼事、操心事、烦心事。借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个人谈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统一“农村老人幸福食堂”建设标准,建立财政资金保障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农村老人幸福食堂”正常可持续运营,解决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用餐问题,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建立城镇多元化、多样化居家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三是加强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力度,破解城乡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难题。四是做好全国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立法工作,做到部门职责分明,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关爱保护农村困境儿童工作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
配足、配强乡镇基层干部力量
湖北省谷城县民政局 邱 夏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期盼全国两会多关注基层乡镇民政办(所)。近年来,随着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乡镇民政办(所)担负的工作任务逐步增多,每年负责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高龄老人、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大量的申请、受理、入户核查等任务,分管的村(社区)少则10余个,多则30余个。有的民政办(所)除负责人外,其他工作力量多数由借调或临时聘用人员构成,缺少专职人员。有的负责人在乡镇身兼数职。盼望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文件,让各地根据实际,采取招录、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配足、配强乡镇基层干部力量,用更加专业的民政干部队伍促进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另外,希望上级在向乡镇民政办(所)拨付民政资金的同时,也能相应地拨付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
养老服务
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山东省民政厅 李海彦
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政策环境,明确新时期养老服务发展目标、推进思路和保障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加大对护理型床位的扶持力度,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每县建一处以专业照护功能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程,大力加强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大力发展适合农村村情的互助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开展养老服务队伍职业能力培训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加大激励褒扬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加入。
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应多元化
山东省平度市民政局 冯锡杰
今年,平度市民政局围绕老人舒心、家属省心、机构贴心、社会放心的“四心”服务,以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依托大型连锁养老服务机构,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互联网”模式,实现机构、社区、居家、互联网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但养老服务业是投资长、见效慢、回报低的行业,融资难、用地难制约了发展。建议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倡导国家采取股份制、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连锁经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托老院等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推进养老护理技术人员职业化
四川省仪陇县民政局 唐明平
期望全国两会继续关注养老话题,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聚焦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养老护理技术人员职业化,持续促进养老护理高质量发展。一是国家层面对民政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培养要多出台扶持政策,从社会保障、工作待遇等方面对一线养老护理技术人员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养老护理员技能人才合作培养,继续支持鼓励一些医学院、护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增设医养健康、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三是规范建立养老护理员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从政策上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合作项目,加快提升职业队伍服务水平;四是建立养老技术人才职业体系,研究制定养老护理技术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对取得合格证人员给予职业技能补贴,调动其从业积极性,稳定养老护理员队伍;五是加强监管,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诚信等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建立长效考核评价机制。
社会救助
全力推动扶弱助困长效机制
江西省景德镇市民政局 郭 玲
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们需要全力推动扶弱助困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一是要保持社会救助政策稳定,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全面细化加强民政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给予基本救助,对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给予专项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给予急难救助。三是要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机制,加强专业社工服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让特殊困难群体突破发展瓶颈
贵州省赫章县民政局 黄 磊
我国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靠领取救济维持生活,依然是社会弱势群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着力解决其发展需求。一是聚焦“一老一少一病一残”,向着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更为殷实、发展更加有力、关怀更加到位、幸福感更加增强的目标迈进。二是完善帮扶措施,增加投入,确保产出。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明确政府主体责任,积极引导社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建设;持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资金保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及儿童福利产业,围绕特殊困难群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及人才参与养老服务、儿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扩大专业人才比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软实力,在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同时,满足特殊困难群体发展需求,促进养老及儿童福利事业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高效发展。
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所需
江苏省南京市殡葬管理处 陈 骏
当前仍然存在农村殡葬设施供给不足,公益属性不高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期待全国两会有更多利好政策助推殡葬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配齐农村殡葬服务设施。坚持疏堵结合,加强涉农殡葬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保障供给,加大经费投入,开工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升级扩建一批殡仪馆、守灵中心等殡葬服务设施,提高涉农街镇殡葬需求供给能力。二是强化殡葬公益属性。建章立制健全殡葬基本保障体系,在保障基本殡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健全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性、均等化,实行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免费安放,探索建立城市公益性公墓,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加大财政投入,将殡葬事业发展、殡葬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殡葬管理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拨付;保障殡葬用地指标,将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保各殡葬设施详规真正落地。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坚持将丧葬礼俗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联合相关部门将移风易俗,丧俗改革列入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厚养礼葬、文明低碳祭扫、生态安葬,在乡村振兴中弘扬新风正气。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news.swchina.org/hot/2021/0303/384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