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实务视界 王思斌:切实畅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王思斌:切实畅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这点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堵点和短板,也为未来几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更好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畅通是社会工作较顺畅进入相关领域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与状态,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建构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社会工作在城乡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参与防控疫情和反贫困等方面的实践证明,社会工作队伍是有担当、顾大局、能战斗、可创新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工作在进入领域、发挥作用等方面还遇到不少障碍,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还不太顺畅,这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畅通和规范”问题必须解决。从“畅通”的角度看,需要在以下几个层面花功夫。

领域层面的畅通。2011—2012 年间,中央18 部委、19 部委联合发文指出了社会工作优先发展的近20个领域,但是至今,还有不少部委、部门对发展社会工作不冷不热,甚至置若罔闻。这里既有各部门繁重的自上而下的、主责主业压力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在新发展阶段,这些部门和领域应该提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解决社会矛盾、提高治理水平的认识,吸纳社会工作力量进入。这需要在较高层级政府部门间做疏通工作。

新服务空间的进入。在社会工作已经进入的部门领域,也存在不畅通现象。一些部门的实际掌权者认为某些事务是“敏感的”,怕出问题,有的怕扰乱他们的正常工作,不相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不让社会工作者介入。实际上,社会工作者在那些所谓的“敏感领域”完全是“可以一试”的,成熟的社会工作者在这些“敏感领域”也是懂分寸、能把握和可创新的。近些年来,社会工作进入社区矫正、精神健康、禁毒戒毒等领域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

理念和思路的融合。近几年来,各地大力加强党群工作,解决民生问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但有的地方对可以和实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社会工作却置之边缘。实际上,社会工作在为民服务、促进居民参与方面,不但有创新之举,而且工作有效。一些部门和基层应该看到社会工作与党群工作在根本理念上的一致性,要接纳社会工作的理念,以更好地促进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工作方法的互鉴和创新。我国通行的党群工作和基层工作主要以行政系统、社会动员为其工作架构,这对于解决面上的、某些尖锐问题也比较有效。社会工作则强调专业方法,重视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力、增强困弱者的能力,而这常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社会工作深入的、以人为本、不断跟进、入心做透的工作方法常被认为是耽误时间。这也使得社会工作者看起来已经进入基层和社区,但实际上成了行政工作的帮手,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深入解决问题的渠道被堵塞,削弱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接下来,政府在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时应该为社会工作留下专业的创新空间。

目标成效的综融考量。社会工作不能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还与某些地方党政领导对社会工作参与服务的绩效评价方式有关。在治理懒政、鼓励创新、项目式运作和社会动员的思路下,社会工作参与的服务项目也被重视效率和数量的指标左右,社工机构不得不顺应项目发包方的管理主义思路,以及行政工作节奏和政绩偏好开展工作,而在深入细致服务、促进人与环境的改变上留有遗憾。这种在接纳、使用形式下的实际堵塞,也是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途径不畅的一种。

畅通既是开放的,也是拓展的,既是补短板,也是加强建设。党政部门、基层部门和社会工作群体应该共同努力,真正畅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高质量社会建设。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ight/2021/0209/383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