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实务探索案例研究 “老顽童”的改变

“老顽童”的改变

2018年6月中旬,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5名社工来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龙合村执行“三区”社会工作者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三义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地处渝鄂交界,属典型高寒贫困山区,全乡共6个村,仁爱社工进驻其中的龙合村。

龙合村共5个村民小组,420户,总人口1540人,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7800亩。全村现有贫困户139户486人,其中,已脱贫91户346人,未脱贫48户140人。

社区漫步,了解案主情况

“有人在家吗?”社工轻敲着一间微开的门,屋里的母鸡‘咕咕’叫着,眼见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被各种废旧的桌子、椅子、塑料袋等杂物填满,甚至房门都无法关闭,屋子里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鸡屎味。这时一位路过的奶奶说道:“妹儿,文老头儿不在屋,早些时候出去了。”

随后通过走访文爷爷的邻居家,社工从邻居家了解到文爷爷的基本情况:文爷爷,男,71岁,低保贫困户,家住龙合村2组,与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伴一起生活,居住在村委修建的D级危房中,有三个儿子,均常年在外务工,得不到家人的照顾。文爷爷患有轻微高血压、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听力下降,能和老伴儿扶持生活。主要经济来源于政府低保救助金,同时喂养母鸡和捡拾废品维持生活。家中堆满了各种杂物,院坝里还散养着鸡,环境脏乱差,加上文爷爷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与邻居交流胜少,导致邻里关系较薄弱。

初次接案,困难重重

社工通过邻居的介绍初步了解文爷爷基本信息,但了解不够全面。鉴于此,回到社工站与村委及驻村工作队进一步了解文爷爷的情况,得知,文爷爷依靠低保金、散养母鸡和自种小菜维持生活,因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占地事宜与村委有些许矛盾,对扶贫政策缺乏了解,存在不满情绪。

社工再次来到文爷爷家中,社工发现一个婆婆坐在门口,社工主动上前打招呼。这时一双粗糙的手突然握住社工的手,婆婆口齿不清小声的说着什么,眼睛一直看着远处,偶尔双手还舞动几下,随后又紧紧抓着社工的手,又开始小声嘀咕。与婆婆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第一次访谈失败。

再接再厉,向邻居打听文爷爷的起居时间,再次来到文爷爷家,看到文爷爷刚好将一袋废品倒在地上,正坐在门口休息。社工主动向文爷爷打招呼,拉家常,当社工说到想帮文爷爷把废品规整清除时,文爷爷突然关门进屋,不在理会社工的话语。

真诚相待,建立专业关系

服务遭拒,社工并没有放弃对文爷爷的关注,随后几次社工见到文爷爷时对其进行日常的关心,与文爷爷一起聊天,一起干农活。聊天过程中,社工围绕着环节整洁的好处和垃圾分类更加便于变卖的话题,逐步的影响着文爷爷的认知。同时给予文爷爷老伴儿生活照料,让文爷爷一点点的放低‘戒备心’,逐步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这天下雨社工专程到文爷爷家看望,看到文爷爷正准备将公路旁的鸡赶到家里,院坝湿哒哒的,各种废品散落在院坝。看到社工来到后文爷爷起身给社工搬凳子邀请社工就坐;社工与文爷爷访谈过程中,文爷爷低落的自述道:儿子长期在外务工,过年不回家,年纪大了还需要干农活,同时要照顾老伴生活起居,屋里东西自己根本没有精力去收拾,常常会感到筋疲力尽、力不从心。之后,社工经常去到文爷爷家中,运用同理心、支持、鼓励等专业技巧,给予其精神上的慰藉,积极开导文爷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找社工诉说。

需求评估,制定服务计划

经过社工多次走访,结合实际情况,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帮助文爷爷调整心理状态,提升环节意识。根据文爷爷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服务目标:1、为文爷爷提供情绪疏导和喘息服务,对其老伴儿提供生活照顾,减轻文爷爷照顾压力;2、给予文爷爷情感陪伴和支持,建立邻里互助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3、为文爷爷普及环境卫生知识,提升卫生意识,改善家居环境,实行‘月季’扫除计划。

搭建邻里互助平台,加强社会支持

社工邀请文爷爷及邻居一起参加元宵节活动,在活动互动环节时,社工将案主与邻居分到一组,加强文爷爷与邻居间的相处和交流,协助文爷爷和邻里建立关系;另一方面,社工组织志愿者到文爷爷家,与文爷爷结对帮扶,帮助文爷爷照顾老伴儿日常生活,日常情感陪伴,建立邻里互助支持,减轻文爷爷的独孤感和照顾压力。在照顾过程中,志愿者也为文爷爷宣传环境整洁的好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脏乱环境的危害。通过几次的服务,拓宽了文爷爷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获得邻里帮助。

“月季”扫除计划,意识逐渐提升

在临近春节之际,社工链接志愿者为文爷爷张贴新春对联和院坝清洁,让文爷爷过个干净整洁的新年。文爷爷只允许社工及志愿者清扫院坝,但不准动废品的摆放。

在新年假期结束后,社工再次来到文爷爷的家中发现院坝中的废品比原先更多了,不大的院坝里几乎被堆满,进屋都不知道脚怎么走。社工看到文爷爷在坡地里除草,社工也立马投身到坡地和文爷爷一起劳作,期间加深对文爷爷普及一些废品分类处理好变卖、干净清新环境少蚊虫、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等内容,逐步影响文爷爷的认知。

此后,社工每次看到文爷爷就与他一起劳作,收集环保宣传单和图片,耐心的讲解给文爷爷听。经过多次的跟进普及知识,当社工再次提到将院坝的废品规整分类做好清洁时,文爷爷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但是变卖废品的事,文爷爷希望能自己处理。

文爷爷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同意将家里的废品规整清理。社工开始了此次大扫除计划,首先将所有废品用大号尼龙袋分类打包装起来,放置在房屋两侧,再将屋里其它不要的东西整理出来丢掉,进行全方位大扫除,同时用石膏粉进行消毒。

文爷爷的邻居善于编制篱笆,在得知社工的来意后很乐意为文爷爷赠送篱笆,测量了文爷爷的院坝边长,便着手编制篱笆。两天后,社工链接志愿者和邻居一起将邻居赠送的篱笆架起来把鸡圈养进去,进一步改善院坝环境卫生。

最后社工与文爷爷约定,一定要将“一月一次小扫除、一季度一次大扫除”的计划一直延续下去。社工定期进行监督,陪伴文爷爷一起完成。文爷爷在慢慢的改变着,而社工服务一直延续着,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着贴心服务。

专业反思

(一)理论运用

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文爷爷长期生活在脏乱的院坝中,对脏乱的环节已习以为常,但脏乱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健康生活和居住。社工采用真诚陪伴和照顾的方式与文爷爷建立好关系,然后潜移默化的为文爷爷普及环境整洁的好处与坏处,宣传环保知识;最后组织志愿者一起用实际行动去改变文爷爷的居住环境,整个服务期间文爷爷对环境整洁的认知情况在逐渐的改变,内在认知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和外在环境院坝整洁了之间得到有效的互动,达到整个服务的目标。

(二)介入技巧

农村是熟人社会,社工以真诚相待的方式与文爷爷沟通交流,以亲切的方式照顾文爷爷老伴儿的生活,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打下服务基础。社工通过耐心、倾听、尊重的方式为文爷爷送去关怀,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同感文爷爷的处境。社工以陪伴者和引导者的平等角色以共同协商讨论的形式看待问题,更好的评估文爷爷的切实需求,开展精准的帮扶服务。

(作者: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周鑫、冉志鸿)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1/0125/381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