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务探索行业社工儿童青少年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及解决路径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及解决路径建议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像荒草一样的长大;一盏灯就是一个家,孤单比寒冷更可怕。”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留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共同“留守儿童”这个话题。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由家中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16以下儿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的经济实力差距,使得留下的孩子,过早地守着这片土地,在留和守中度过自己的劳累、孤寂和贫乏。据项目组走访调研发现,大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平日里他们在梦里想念着远方的亲人,一提起父母就眼泪汪汪,形成了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性格,有的爷爷奶奶忙,在家里没人监管他们,作业不会了没人教,玩耍忘记写作业没人提醒,个别留守孩子呈现逃学、抽烟、通宵玩手机的现状。在缺乏教·养的留守儿童中,有什么现存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
亲子疏离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心理咨询师曾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咨询,孩子填写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一栏没写一个字。咨询师问起孩子亲人的情况时,他冷冷地说了一句:“我爸爸妈妈都死了。”“那你爷爷奶奶呢?”“爷爷奶奶也死了。”实际情况真的如孩子所说吗?当然不是!原来,男孩从上幼儿园开始,爸妈就外出打工,并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来抚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妈妈的印象是模糊的。每年只能见一次面,甚至几年才能见一次面。平日里的交流,每月通话不足一次。平日在学校里,他受到欺负,有了委屈,就无处倾诉。为了引起关注,他搞破坏——破坏桌椅,破坏花草,甚至偷东西。这样一来,虽然引来大家的关注,他却也成了孤家寡人,老师批评他,同学嘲笑他,他以破坏毁灭对待生活,生活以排斥疏远对待他。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他渐渐成为大家眼中的“问题少年”……由于长期得不到关爱和理解,他产生严重怨恨心理。于是有了语出惊人的“我爸爸妈妈都死了”的那句话。
在缺少关爱的现实面前,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立了一堵墙。由于精神和道德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更是因为长期的情感缺失,留守儿童容易养成孤僻和逆反的性格,甚至会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怨念和恨意。
同样的悲剧,在同样的留守儿童家庭不断的上演......
原本他们也能与普通孩子一样,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彩人生,可是却被迫成为留守儿童,又在无知中走上犯罪道路。
精神暴力普遍
2019年,白皮书对江西、安徽和云南三省2763 份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表明,调查地区儿童遭受暴力对待主要分为躯体遭受暴力对待、精神遭受暴力对待、性遭受暴力对待和忽视四类,发生率分别达到65.1%、91.3%、30.6%和40.6%。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有13.7%的儿童遭受四重暴力。
对于躯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发生场所。在家庭领域中,留守儿童遭受辱骂、歧视等精神暴力最多,其发生率达到86%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躯体暴力主要发生在学校中,这表明校园欺凌,包括老师的体罚和同学之间的欺凌,成为儿童暴力的“重灾区”。
“校园欺凌”并非偶发事件。去年7月,就读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中学的留守儿童郑某被同校13名学生围殴,后因伤势过重死亡。更早之前,“广州清远少女被多人围殴扒衣”案、“北京三男子殴打少年并自拍视频上传”案,种种案例都是那么地令人触目惊心。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即多达40余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47.6%的留守儿童表示被欺负过,状况堪忧。
之所以说精神暴力普遍,是因为躯体暴力往往是精神暴力潜伏已久的结果,这些被欺凌过的儿童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可能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陷。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有一种性暴力最为致命。
广西桂林12岁初一女生小娟报警。称自2017年9月,她被男子尹某多次强奸,那时她才读小学六年级。第一次,她独自乘三轮车回家,途中,40多岁的邻村男子司机易某将她带到一偏僻地方强奸了她之后,并在小娟周末在家时多次爬窗潜入房间强奸她,尹某威胁她称自己坐过牢不怕警察。小娟的爸妈在外地打工,她跟着七十多岁的外公在家生活,外公爱喝酒,喝酒后就睡得很沉。尹某每次强奸完小娟后就直接从前门出去。七月二十五日尹某被警方抓获。因涉嫌强奸罪尹某已被刑拘。
留守女童正在成为一个容易遭受性侵的“重灾区”,其中近半在十四岁以下,这些女童为何不幸沦为性侵对象?从家庭因素看,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在外面打工长期不在家,都是被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带着。女童因没有得到家庭的庇护和教育而易遭侵害。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是反映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顺口溜。仅从安全保障的角度来讲他们几乎没有防护能力而监管他们的祖辈保护能力和精力都较弱,他们很容易受到伤害。更可悲的是就算被性侵了也很难向爷爷奶奶诉说,或因心灵距离,或因感到羞耻而选择沉默。另一方面,老一辈的人对于性侵的意识淡薄,根本不会对孩子谈及这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导致遭遇伤害之后他们不敢声张。调查显示不少女童遭受侵害后,或因年幼无知或因耻于诉说或因受到威胁,不敢及时报案或告知他人,导致不少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缺失父母的关爱,会给儿童的性格带来影响,产生叛逆、自卑心理,同时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也会带来不良影响。社会、学校可以链接社会资源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些经济问题,“但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应更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只是供给孩子物质或金钱,要知道比起钱来说,他们更想要陪伴和关爱。
北师大教授李亦菲表示,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有效路径有两条——对内是引导其核心自我评价提升、对外是帮助其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改善。
由于荥阳市留守儿童分布在十多个乡镇,地域广泛且分布比较分散,对爱陪伴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达不到好的效果,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如何让社会大众对社会众多留守儿童,报以更多关注?社会工作又该如何介入?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爱心传递·希望之旅”农村留守儿童志愿巡讲项目。
“爱心传递·希望之旅”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讲师服务项目是社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采取间接介入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联合教育局、乡镇政府单位,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宣讲,扩大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从而让家庭、社区、学校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减少留守儿童各类问题发生的频率。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宣讲,了解和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给予儿童成长中更多的关爱,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同时,带动学校、社会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
我们通过宣讲的方式,搭建社会大众跟留守儿童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能更好的为留守儿童服务。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培养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讲师队伍,播下关爱留守儿童的种子;通过走进校园、走进单位、走进乡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巡讲活动,扩大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达到“缺位不缺爱”,“离开父母不离爱”的效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努力前进。
我们以一个故事结束今天的探讨。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他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这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儿,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儿,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终于,她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儿头也不抬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这虽然是个小故事,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就像那个小男孩儿一样,我们要面对众多留守儿童,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时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此次宣讲,能够集中全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精神上学习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同时希望此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关注扶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队伍中来,为社会文明和谐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孙彩丹
文章来源:http://practice.swchina.org/socialwork/etqsn/2021/0113/38080.shtml